好人缘的社交法则
作者:齐薇霖      更新:2017-12-27 21:02      字数:1526
    小时候,常听见大人说起一些朴素的社交哲学,比如,“出去少说自己,多听别人讲”;“这个人呀,傻坏傻坏的”;“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等等。长大之后,我发现这些朴素的生活道理跟一些学者的的心理学研究不谋而合。在与的人**往中,我想没有人希望自己是不受欢迎的那个,但很多人都选择十分自恋的途径,甚至是哗众取宠的方式,以期待获得别人更多的尊重。如果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大家也只会说,“那个人性格挺好。” 性格挺好?潜台词是,他天生好脾气,自然好人缘,似乎人缘这件事情注定是要靠天吃饭的。但实际上没只要你愿意,通过科学的途径,任何人都可以人缘好起来。

    出去少说自己,多听别人讲

    这个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常见的社交警示。科学证实,人在分享自己和自己的观点时,大脑会获得极大的满足。如果你在一个谈话中,只提出关心对方的问题,比如,这件事情你怎么看?那么对方在得到分享快乐的同时,大脑会自动将这种快乐与提出问题的你联系起来,使得对你的好感度大大提升。相反如果你一直孜孜不倦地谈论自己,会使他人厌烦,这是基于一种人类大脑的本能反应。不过提问的质量也要得到重视,要问一些令人能够宣泄情感或经验的问题,而不是警察式的盘问,比如,你家住哪?你在哪里出生的?你干什么工作的?这种太直接的问题,无法让人分享观点,而是分享**,没有人会喜欢。掌握这种提问技巧的重点是,对人产生真实的好奇和尊重。当你有足够的好奇心,便会从他人的生活里找到有趣的问题;当你对人足够的尊重,就会自然明白哪些问题不应该问,这并不难理解。

    2. 为什么有的人傻坏傻坏的?

    因为负面思考会让人变傻。有些人疑心很重,在社交中总是注重留意负面信息,觉得自己正在受到某种威胁,处处设防反击,总是在自我防护,简称自私。科学证实,这种习惯会令人变傻。原来我们的大脑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不停地扫描分析其中的利弊,哪些是对我们有利的好处,而哪些是需要防御的陷阱。如果我们将社交中的每种情况都往坏处想,不停在设计防御和冲突时,脑转速会随之下降,人会变的笨些。反之,如果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人群,着重发现其中的好处时,大脑的转速则是维持正常,不会下跌。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机关算尽,把每个可能的陷阱都规避了,但最终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因为在算计的过程中浪费了脑容量,使之工作效率降低,于是判断力失准。

    3.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人真正的社交开始在第一句话之前的形象建立。人的思维分为有意识和潜意识,又被称为故意的和无意的。这两种系统交互运作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现象(我认为算是个bug),那就是我们的大脑会不自觉地忽略大量的潜意识信息,使我们能够集中在极少数的有意识的信息上面。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很难改变对他人的第一印象,因为他们的大脑能够分析的数据十分有限。比如,一个信息让他认为另一个人很穷,之后他的大脑便会主动的,搜集一切能够证实对方很穷的信息,于是得出结论:他的确是个穷鬼。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其他信息都被大脑在无意识中过滤掉了,他不知道他不知道。多可怕。“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的社交哲理对普通人来说是有效的,先建立第一个明确的好印象,使之进入对方的有意识层面,并开始无意识地忽略其他信息,让好印象加固。要知道大部分陌生人,不会给出那么多的脑容量和时间,慢慢了解我们,慢慢收集关于我们的信息,得出准确的判断。社交中的认知过程往往是粗暴和短暂的。同时,这条定律也提醒了我们,不要太武断地给别人下定论。

    很多道理的背后都有原理,在理解了这些原理之后,实践就成为相对简单很多的事情。不过,我觉得与他人相处之中,最重要的还是放下自我和自恋,认清客观事实那就是我们不是宇宙的中心,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中心点,并尊重别人的中心,这样的人,总不会太令人讨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