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想象对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葛涵天      更新:2017-09-14 14:47      字数:1245
    一些思维发散的人,经常会对某些事情的微小的奇特现象做出猜想。而恰恰是这些想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进步。

    想象体现在许多方面,以物理为例:八年级上学期的课本上记载,赫歇尔意外之中将温度计放在色散后的不同颜色的光上,经过微小的比较,他发现红色外面还有一种人看不见的色彩,便想象是不是红色外面还有一种不可见光?后又经过多次实验,得以验证了他的猜想,这就是红外线的由来。这难道不是通过想象得来的成果吗?

    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竖直下落的苹果砸中,设想一下,如果他没有想象为什么苹果会落下,而是把苹果吃了,那会怎么样?也许重力的发现者就不是他了吧。

    想象不仅仅体现在科学领域,还体现在文学领域。没有了想象,语文修辞手法中的想象,联想,拟人都不存在了,微风不再会抚摸人的脸颊,星星不再向人们眨眼睛,树林不再演奏交响乐……没有了想象,科幻小说,武侠小说,穿越剧也都看不成,人们生活中的趣味将会大量减少,《三体》,《哈利波特》等史诗级著作都将不复存在。

    人类的进化史中贯穿着想象,也离不开想象。假如山顶洞人看到木头被雷劈了烧着了却想不到如何生火,元谋人不知道如何知道石头工具;假如马云想不出创建阿里巴巴,比尔•盖茨想不出建立微软;假如乔布斯想不出对苹果公司所涉及的领域进行改革,中国想不出要研制“辽宁舰”“彩虹-5”那人类又将如何发展到今天,成就一番大业?

    《少年中国说》里有这样一句话: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而现在的某些中国孩子,只记住老师说的所谓的“唯一正确答案”。当老师只用一种方法去解时,他们就只记住那一种,而不进一步去猜想,去探究更多、更好的解法,他们盲目于考试中,用那仅有的方法,最终也终将被应试教育所洗脑,他们的想象力消耗殆尽。

    曾看到这样一个试验,将中美学生所受的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果:

    1、两国初等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同。中国教育将孩子得到高分看成首要目标;而在美国,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2、两国在知识观是存在差异:。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和对知识的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和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

    3、教育模式和高考制度不同。中国的启发式教育存在着一个弊端,就是其实一直到某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诱导学生,使他们找到"唯一的答案"。在美国学校的教学法,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教师一致的正确答案外,还给与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去探索教师和学生都没未知但却客观存在着的潜在答案。

    没有想象力的人,因拘泥在仅有的答案之中,在不断前进的河流般的社会中终将被淘汰,从事那些千篇一律的工作,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他们会进行不断探索。比如,公司要开发新产品,你没有自己的想法,脑海中只有前人的技艺,没有改进,而那些有想象力人的,会主动去发现目前技术当中的一些缺点,并努力靠自己的想象力去改进。

    若得想象,如虎添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