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道長啟迪
作者︰
牛竣 更新︰2017-04-07 20:59 字數︰12343
安知道沒指望了,卻沒有哭泣,而是字字落地有聲地說,我等你!不論多少年我等你!記住我的手機號碼,拿好我給你的手機!最後,她大聲地說,我等你!!元,你听明白了,我等你到永遠!
元看著她無比堅毅的神色,莊重地點了點頭,然後快步走去。
明亮的月光下,還是在一陣陣撲鼻的丁香花香中,元回頭看到,安倚在那棵丁香花樹上嚶嚶有聲地哭著。元擦了把淚水,飛快跑去。
元到了非洲,找到了叔叔。叔叔說,想找到工作,得先學會斯瓦希里語(kiswahili),因為斯瓦希里語屬于班圖語族,是非洲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元很聰明,他不愧具有超強的大腦,加上生活所迫,他必須快些攻下這種語言。一年下來,他就基本掌握了斯瓦西里語,還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一家民辦大學當講師。最為重要的,是這所大學的圖書都收藏並集中在大樓地下的最深處。他發現這些書架上的書籍大多是人類文化智慧結晶的精品。他就猜想到,這位大學的校長肯定是位有遠見卓識的校長,假如戰爭摧毀了大樓,這些書籍也會完好無損。而保護好書籍,就是保護好了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這位校長真了不起啊!更了不起的是,這里的電、水都是從地下另一處引來的,因此即使大樓被炸塌照明也沒半點問題,還有自來水,還存放了較多的壓縮類的食物。這位校長早在蓋這座大樓前就高瞻遠矚地做好了人類未來戰爭摧毀性的準備,就是這里只剩下幾個人,人類的文明智慧照樣會往下延續。這多偉大啊!
元到這里,就像到了他盼望已久的書籍寶藏地。他貪婪地讀書。他忘記了安的囑咐。剛到時,他還看看手機,看到安發來的愛意融融的話語,他感到無比溫暖無比甜蜜也涌上了無比的思念。他們用手機傳遞著愛情、傳遞著**的情感。但他感到很分散精力,常常因為思念而不能眠,這很折磨人,很影響他向選擇的信念進取……于是,那一夜,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他決定將手機關閉,但會好好保存這個手機。他想,真是緣分,百年後也會是夫妻!現在,安,親愛的安對不起你了,為了人類的明天,請你諒解了!于是,他把這個意思編成短信發送給安,然後他關了這個手機,用綢緞包好,放進一個很精美的盒子里,又把這個盒子放進密碼箱里,還立正站好,向著密碼箱鞠了三個躬。
從此,他的身心都進了這個圖書館。他急于要找到的是能拯救地球挽救人類的書,而不是愛情。從這時起,愛情被他完全忘記到腦後了!他把希望寄托在那些神話類的書籍上,想從這里找到啟發。恰恰,這里擁有世界上很多的神話類書籍。
他發現了世界上許多民族一些神書里的記載︰埃及神話里有一部叫魔法的書,該書說,讀懂了這部書就具有了神的能力;甦美爾的神話中有《天命書簡》,在巴比倫神話中稱此書叫“命運之書版”,拿到這部書就可以統治諸神和萬物。他就拼命讀這些書。他在這些那些魔法中游離了好久,又在這些那些命運的神解中幻想了許久,都沒能找到最終使全人類大同的最高智慧的書!
他不死心,再找。終于在非洲的斯瓦西里神話中找到了提示。斯瓦西里神話中說︰“天書”是用符號寫成的,誰讀懂此書,就可以破譯宇宙中的所有奧秘,從而實現世界大同……可是,這“天書”上哪里去找呢?他翻遍了這里的所有藏書,也沒找到這本畫成符號的天書在哪里!他萬分焦急,他不能老是呆在這里……他躺在那里不停地想啊想啊……
他突然想起了在廢墟中大腦里展現的“八卦”——八卦!八卦!八卦不就是符號嗎!對呀!是呀!斯瓦西里神話中說“天書是用符號寫成的”,那麼《易經》恰恰是符號啊!對啊!自己在恍恍惚惚中不是有那麼多聖賢式的人物在提示自己用《易經》拯救人類嗎!符號——《易經》——符號!對啊!是啊!!他一下子跳了起來!
他立即查看相關資料,發現在對《易經》的描述中說,《易經》中藏著大秘密︰宇宙天地的基本法則,人們生與死、靈與肉的最高解答,人類的過去、現在的命運安排,人類未來的走向,還含有亟待人們去探索發現的無窮無盡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這不就是說,在人們的潛意識中,《易經》就是一部天書嗎!
他好不容易在這個偌大的藏館里找到了一本譯本的《易經》,並去請教那位翻譯家。
翻譯家很直率地說,我翻譯的這個譯本,其實很難準確地表達原著的意思,一是語言的差異,一是這《易經》里的學問太深奧了,太多的問題我真的很難弄明白,只能照著字義翻譯個大概。你真想學的話,我建議你應該去學原著。之所以建議你學原著,因為自古至今,研究這方面的人太多了。我在翻譯這本書之前,曾經請高人指導過。這位高人說,《四庫全書提要》把易經研習流派分為兩大類︰象數派和義理派。象數派又分佔卜、 (ji)祥、圖書三宗。商瞿、梁丘賀等人主要進行佔卜;孟喜、京房屬于 祥宗,主要談災論變、預言吉凶;宋朝以來,又產生了華山老道陳摶老祖為其代表的圖書宗。義理派又分老莊、儒理、史事三宗。還有很多流派。你要去學這一些,那就太費勁。不如專心攻《易經》的原著,即使如此,不專心地去學他個十幾年以上,不僅學不到真經真諦,還會走進迷糊陣,越學越糊涂。
這位翻譯家最後建議他要學,先從了解古觀名庵里的文化入手,然後就攻讀原著。因為,這麼多宗派,這麼多著作,都是後人研究的,萬一其中有錯,就都跟著錯了。
元從這位翻譯家口中領略了學《易經》的難度之大,從而也知道了《易經》的學問,不,是神智的含量是任何著作沒法比擬的!越是這樣,元越下定決心,哪怕走遍世界也要專心致志地把《易經》的真諦學到手。
他身兼數職地拼命工作賺錢,又向叔叔借了一筆錢,考察了非洲之後就告別了非洲,踏上了一片又一片具有神力的土地,開始了他新的學習生涯。
他去請教過大易學家和易學教授,並進大學進修易經。他從這些請教學習中打下了學習《易經》的基礎知識。然後他去拜訪古觀名庵。
他拜訪這些名勝的結果是,除了對道教文化進一步的了解,對“太上老君”的老子的敬仰上了一個高度、對《道德經》的理解也更深入一層外,還是沒法搞明白易經的奧秘究竟在哪里。
那日,踏路東行,到達海邊的一座山。據說這座山上的道觀也很聞名。已是晚上了,他來到了附近一個山村。他發現這個小山村不像是現代的村莊,而是復古了一般,到處彌漫著古老的氣氛︰有馬車,獨輪車,自行車,竹籃,竹簍,洗衣的棒槌……村下面那條主要道路是沙土路……原來是這里的人受夠了“高科技”的快節奏和污染,盡力在保持山村的本色面貌,保護這里的綠色環境……他覺得很有趣味,就在山村的小旅館住下來。
山村挺富足。凡是不開車者,免費提供自行車,還提供馬車。
他要了一輛自行車。他還沒騎過自行車,山村的人就教他。好在這些自行車都很先進,用不了一個小時,他就學會了。他在村小學的操場上騎了幾圈,覺得已經很熟練了,就騎上了那條沙土大路。
這是春季中午11時多點,那一條鋪滿沙粒的大道在中天的陽光下明晃晃的。大路盡管是依山而轉,但平坦。好奇加剛學會騎車的樂趣,使他騎得飛快。他從北往西北而騎,邊騎邊看著兩邊的山海風光,還帶著錄像機、照相機、望遠鏡、水壺,不時停下來錄像照相,因為他要觀察世界萬物,撲捉萬象進入易學卦面,同時美在其中,好不快活。
迎面有倆游客趕著兩匹棗紅大馬拉著的大車飛奔而來,看樣是從南往西北而來,也是因為膩歪了城市的喧囂,坐在這鄉土味很濃的馬車上,享受著趕車的樂趣。車上的兩個人還喝著酒呢,大約是好不容易擺脫了嚴禁酒後駕車的約束吧,加上坐在馬車上看著兩邊的山海景觀,其樂悠悠,也有些忘乎所以。
那大道其實不窄的,三輛馬車並行沒問題。元騎著車從馬車旁飛過去也絕對不是問題。可是奇怪的是,當他轉到山的西北面時,好像有什麼東西吸引,疾蹄飛奔的兩匹大馬拉著馬車飛馳而來——就在元與馬車交會的一剎那,元不知怎的就連人帶車鑽到馬車下面去了!
趕馬車的兩個人大驚,慌忙勒馬下車。看時,見那自行車已折疊變形,人卻躺在那里安然無恙。兩個趕緊去拉他起來,要送他去醫院。他拍撒拍撒屁股,說,沒事,沒事。兩人還是不放心,一定拉他去醫院做了檢查,除了屁股處跌出了一塊青,其余毫發未損。
倆人好不納悶兒。但按規定賠償了自行車,還一再要留下些錢,以防他身體哪里需要治療時用。元堅辭不受。
他覺得是在做夢,恍恍惚惚的,一直覺得這事兒他在哪年哪月發生過,而且好像記憶得那麼清晰。他想再嘗試這種記憶。第二天他又要了輛自行車,再次騎到那沙土路上,仍然將車騎得飛快,方向也一樣,那麼期望有輛馬車飛奔而來,他再次鑽進馬車底下去,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但沒有馬車迎面而來。騎著騎著就到了他要去拜訪的下清宮。他見到了道長。在這樣的年代里,道長居然是鶴發童顏白須飄蕩。這實在不多見了。他在其它道觀宮名庵里從沒見過,因為現在的道士早已被時代的氣息燻陶成了白臉膏面、肥胖臃腫。
道長領他去拜謁各觀各宮,還領他去拜謁“漢柏凌霄”,給他講述了漢柏凌霄的故事︰太上老君(老子)有意要他的道家們在這里建道宮,就于漢代時在這里栽種了柏樹,並派一條龍來為這棵漢柏澆水。可是後來的一個道長歸天後,又派來一條龍給這棵樹澆水,結果這二龍治水,導致旱澇不均。太上老君看了,就把自己的龍收回,這條龍就變成了攀附在樹上的那棵“凌霄”了。
元說,老子道高忍讓,不與人爭,是至柔。正像他的《道德經》里說的那樣,天下最柔弱的東西能穿透天下最堅硬的東西,即“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道長說,正是。道法自然之水。
元說,老子對水很崇拜,多次借水闡述道與德,像“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爭”,“夫唯不爭,故無尤,處眾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等,都是借水之質來論述他的道德觀。
道長說,是啊,妙哉!
元說,老子取之于《易經》而發揮而創造了《道德經》,在《道德經》里處處可見。像“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是來自《易經》的“損、益”二卦,可以由此斷定,《易經》也是道家文化的總源泉、發祥地……
兩人說著說著就回到了宿地的正堂。道長見他對《道德經》背誦如流,並對《道德經》另有圖解,甚為快活,泡上最好的“泉心茶”,與他大開話題。清茶三杯後,元說了昨日午時的遇險經歷,並請教︰請問,按《易經》來說,是為何呢?
道長說,兩個男人趕著兩匹紅馬拉的馬車,在午時從南往西北而行;你呢,在午時,騎著自行車自北往西北而行,如果排成卦,該是什麼呢?除“按時間排卦”可取先天外,其余你可以按《周易》簡單排卦,方法︰按象取卦、按數取卦、按時取卦、按方位取卦、按字取卦、按聲音取卦。也可以把這幾種取卦法都用來一試,看看所得的結果是否一致。
元就先按象排卦︰兩個強壯男人趕車為乾,紅馬也為乾。我騎車,我也是個強壯男人,車為乾金,也應為“乾”;得兩個乾卦相遇。
按數取卦︰兩匹馬兩個人一輛車一支馬鞭得數“六”,六為乾卦;一個人一輛車一個錄像機一個照相機一個望遠鏡一把水壺,也得數六,也為乾卦。也是兩個乾卦相遇。
按時取卦︰都是午時,按道長吩咐以先天八卦計,乾為午時,無疑是兩個乾卦相遇。
按方位取卦︰馬車與自行車在山的西北側相遇,是兩個乾卦在乾位相遇。
按字取卦有點麻煩︰馬車馬鞭兩男兩馬,得數78除以8得9余6,6為乾;一人一車錄像機照相機望遠鏡水壺,得數158除以8得89余6,也是乾卦。又是兩個乾卦相遇!
按聲音取卦︰二聲為乾,乾正好是二聲,還是兩個乾卦相遇!
六種取卦方法得到的結果完全一致!元頗為驚奇。一為道長好像事先算好了一樣驚奇,二為結果如此一致驚奇,三為易經真的神奇無比驚奇!
元驚奇之余,請教道長,我剛剛才說了這段奇遇的,道長何以知此結果啊?再說,我很納悶哪,兩匹馬拉車,我騎著車是怎樣鑽到馬車下面的?我為何鑽到馬車下毫發未損呢?
道長笑著說,如果我沒說錯的話,過一會兒,那兩個趕馬車的人會給你打電話。
我沒留給他們電話號碼。
但他們知道你的名字,你去醫院檢查時必須填寫名字。他們在小旅館里一查就知道了。
這倒是。但找我干嘛呢?都檢查了,該賠償的他們都賠償了——話未完,電話果然響了起來。
喂,元先生您好!我們是趕馬車玩的那兩個人。剛才去您的房間找您,您不在。我們有事,就要乘飛機離開了。我們擔心隱伏在您身體內的、醫院沒檢查出來的後遺癥,特地給您準備了點錢,想送給你。錢我們放到你的房間里了。不多,也就一萬元。但我們身上帶的錢也不多了。如果真有傷沒檢查出來,錢不夠的話,這就是我的電話,可隨時聯系我……
元很感動。元是用免提听的,道長自然也听到了。
道長笑吟吟地說,現在我們來推理吧。道長往壺中添了水,又往兩個杯中添了水,微微笑著,端起那杯茶喝了幾口,說,我們先按公安破案的方法來推理︰當你看到奔馳而來的馬車時,你被兩匹雄壯的馬吸引了。就在兩馬奔馳中偶爾分開的距離大一些的一剎那,你沖進了兩馬中間,兩馬驚嚇地跳起來,將馬車拉高了,你才連車帶人鑽進了馬車下。你在驚慌中松開了把住自行車的手,自行車先行到達馬車下,你是順著自行車前行順勢滾下了自行車,倒在了自行車旁,自行車給你撐起了馬車,所以自行車被撞壞了,你躲過了這一劫。你看這個推理有沒有道理合不合乎邏輯?
似乎有道理也似乎合乎邏輯。
其實差異!道長說,如果你把每個細節再仔細分析,就會覺得疑問百出。比如,你比車高,如果你先落下自行車,馬蹄會不會踏著你?這里那里會不會踫著你,這是在兩馬拉一車的激烈運動中,你又怎會滾入馬車內?假如你沒先掉于自行車下,那麼你比車高,就是馬跳起來比自行車高,自行車能進入馬車下面,你比自行車高得多,即使趴在自行車上,敢擔保就能進入馬車下面嗎?如果不能進入,單單被馬車撞了那一下,你也不死必昏。你就這樣分析下去看看,是不是疑問很多?世界上很多事都是這樣,听起來很有道理很合乎邏輯,但實際上絕不是那麼回事。
請問,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經常說的神明,冥冥中很多不可知的事,很奇怪的莫名其妙的事,都是氣場在發力,都是氣場起的作用!
氣場?
是啊!道長說,你想想,如果換成其他人,時間地點情景都一樣,也會有如此的結果嗎?
是呀,我也正想問這個問題。
道長問,這兩個人好吧?
好啊,太好了!擱在道德低下的人身上,撞了人,人沒問題,早就拔腿溜了,躲還躲不及呢!道德高一點的人,也會認為,都檢查了,都賠償了,既然沒什麼問題了,就不會再負責了。只有這種道德極其高尚的人,才會如此關心他人勝于關心自己而如此負責啊!
道長說,是啊!那麼你是什麼人呢?你從不計較得失禍福,你已經將自己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你的胸懷是要拯救人類,你的道德高不高尚呢?豈止是高尚呢?老子說︰“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剛才你六法所測乾乾相遇,是乾乾相沖又相護,將災難危險沖開去而護佑著你,你就活下來;乾為天,是天在保護你啊!這個“天”其實就是你自己!你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且一直從善如流,這不就是天道嗎!所以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強大的善良正義的氣場在那一刻發揮了作用,救了你。如果換成別人,恐怕不是這方面就是那方面有問題,比如帶的東西不一樣,數據就不一樣等,無法六次排卦都排成乾乾相遇卦。再則,大的事物都有大的卦象,六法排卦都是乾,這是大卦象,而且是吉利的大卦象!原因就是你和那兩個人,都是厚德觸天之人,天必護之。這個“天必護之”,就是你的氣場、那兩個人的氣場在相遇的一霎那,天(時空)地(方位)的氣場在兩個正義氣場中巧合成一股力量,順理成章地幫助了你們。這看來神秘莫測,想來更神秘莫測的事,其實一點也不神秘,是正氣的物理性能組合產生的必然作用力!換成別人,或傷或亡就不一定了。明白了吧?
元點點頭,問,那麼,那兩個人還有我屬于什麼氣場?與氣場有何關系呢?
道長捋了捋白白的胡須,說,氣場是根據人的思想品德行為的不同形成的。不同的人就會形成不同的氣場。氣是形成萬物之根元!這個“根元”,不是“根源”,一字之差,天地之差。關于“根元”,你以後會破解的,比我破解的要深得多。就這件事而言,你們都屬厚德之人,你們身上所擁有的氣場都是“正”的氣場!天貫通正的氣場,天不正地復存在?地法天嘛!地發揚並伸展天的正的氣場,地不正,人復存在?人法地嘛!同樣,人不正,天地之正能容你嗎?人法地嘛,對不對?
對。太精妙了!
道長呵呵笑了笑,說,那麼,你們正的德行,日積月累成正的氣場,與天地之正形成“天地人三才之生合補益扶持”,也就是三個正的氣場會怎樣呢?是不是會互相生合、互相補益、互相幫助?會!肯定的!比如,按規定,在家庭中,父親是天,母親是地,你在中間,父子母,這也是三才,父母都好,兒子也好,這個家庭會不會好呢?會好。為什麼呢?都具備厚德的人,天長日久形成了習慣,樂于助人樂于幫人,那麼得到的幫助也自然就多,這不就是正幫正,越幫越正麼!天長日久,這種正之氣,就會凝聚成場。因此,正氣的氣場就是日積月累天長日久的積累,達到一定的厚度後凝聚而成的。大正有大的正的氣場,小正有小的正的氣場;邪惡會形成邪惡的氣場,為什麼說,邪惡成“性”,不可救藥呢?就是說,不是一次兩次的邪惡,而是天長日久已經形成了氣場,這個“性”,在這里就是氣場。人們在取名時,都講究什麼三才五格互相生合補益,也是源于此。
元屏息凝神地听著,連大氣都不喘一聲。
道長接著說,為什麼我們常講要有“正氣”,總是把“正”和“氣”連在一起呢,就是因為氣是形成萬物的根元,而正氣是天地的道,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客觀存在。神明,就是這個天地之正氣的氣場!所謂頭頂三尺有神明,就是天地的正氣氣場的這個神明,像標桿一樣立在天地之間,你正他看到了,你歪歪他也測出來了,那麼天地之正氣的氣場必然按照正、惡的不同,來左右著萬物尤其是左右著人。這才是,你所經歷的這段奇遇的最好答案。因此我常對來進香的施主說︰你們平日里多為他人著想,多行善事,就是燒了最高的香。平時你們不積德,你們燒的 再多,也不會得到保佑,因為你自己的行為都暴露在天地間。假如你總是特別自私,從不考慮別人的得失感受,哪路神也不會保佑你更不會給你福。比如,有個小區緊挨大門外的荷花池塘里有尊菩薩,進小區就得經過一座小橋,有荷花池嗎,不建橋怎麼進小區。但不知什麼時候,有人在小橋上設了個大香爐搞了個大案桌,居然在那里燒香磕頭,搞得在小區居住的人進小區就得被煙燻火燎地嗆,小區里的人十分反感。那麼這些為了自己祈福,不管影響不影響在小區居住的人們,就不會得到菩薩的保佑!菩薩絕不會保佑這樣的人!所以我說,人們平時多燒善良之“香”比到廟里寺里燒十萬百萬塊錢的香都管用!因為你們來僅僅是為了自己祈福,不管別人。所以,沒用。要想得到天地的保佑,你自己就得是“天地”,起碼得是“天地”的子孫。你們看看天地無私地付出了那麼多,他們向人類索取過什麼、計較過什麼嗎?
元激動地站起來,連連向道長作揖施禮。道長也忙站起來,拉起他的手說,元先生,我在這里等你多年了。
等我多年了?道長早知道我要來?
不是你來,也是你這樣的一個人來。反正這個戰爭頻發的亂世是要有高人來救的。你正是我要等的人啊,早盼著和你切磋呢!所以不必客氣。請坐,請坐。
坐定後,元正要問什麼,道長擺擺手說,我知道你還想知道更精妙的原因。其實也不復雜,你已進道。
我已進道?元驚訝地說,我沒感覺到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長評價太大了吧,實在是不敢,不敢。
無以為有德才有德,無以為進道才得道。道長說,你其實已經打開了天目。人說高人還有天目,天目在哪?一般人說人有三只眼,第三只眼打開了就打開了天目,打開天目的人才能有天才學易經。其實差矣!不僅是胡編亂造,而且是誤人子弟!所謂“天目”就是德厚夠著了道,天法道,夠著了道不就是夠著了天嗎,你連天都能看清楚了,不就是打開了天目嗎?你萬念俱滅一心要消滅戰爭挽救人類,這不就是萬念歸“一”嗎,一就是道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一、萬念歸一(歸道),難道不是嗎?所以你的天目已經打開。據你所言所思分析,你鑽研易學也有十幾年了吧?還要繼續深入研究,你可以去研究你想研究的一切問題,估計,當你研究到二十年左右的時候,你的身心就和易經融為一體了,身心能在易經中暢游了,研究什麼不可以呢?但你要謹記研究時最關緊要的是“道法自然”!
哦,請道長講講,道法自然的深層含義。
你看天色已晚了,我們吃飯吧。
道長設隆重齋宴款待。元從來沒吃過做的這麼好的豆腐、這麼多花樣品種的雞蛋炒菜、這麼好的山菜,像什麼“拳頭菜”“山螞蚱菜”“山參桔梗”……邊吃邊聊不覺到了深夜。道長好心挽留,元也不推辭,他想在這里多住些日子。走了世界這麼多地方,好不容易踫到了終身修道而具有大道的道長,他哪肯輕易離開。
他在一間道房里下榻。
這道房看來好久沒住人了。屋頂也沒加頂棚,梁檁都看得清清楚楚。雖說屋舍也干淨,但土地土炕,鋪的是席子,蓋的是有補丁的被子,在現時的這個世界上已經絕跡了,像回到了21世紀初期,那些貧窮落後地區的農村。
元腦子里盡是今天道長給與的那些玄妙精華,忙著消化,盡管覺得這里簡陋的有點過,但對艱苦絕沒放在心上。待把那些玄妙基本弄明白了,他便睡了過去。
可是他很快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在那棵“漢柏凌霄”處拜謁,拜著拜著,就出來了很多人和他聊天,道長介紹過的歷代道長都來了︰唐代李玄哲、宋代劉若拙、甄其真、元代邱處機、明代徐復陽……後來連戰國時期有名的陰陽家鄒衍也請來了。鄒衍很有意思,願意到各國游歷。因為各國對他都很尊重。原來,這鄒衍的名氣可大了,比當時的孟子名氣大多了。他跟著鄒衍去魏國,魏國國君梁惠王帶領大員出十里之外迎接。天還下著小雨呢。梁惠王冒雨迎接,這情義這禮節夠讓人感動的。鄒衍說,大王何至于行這般大禮啊,我以什麼來回報呢?梁惠王說,鄒大人啊,你給送甘露來了,你送來好主意,就像這小雨是甘露啊。這就是最大的回報。鄒衍說,大王未聞先知,真是聖君啊。我真有好主意給你,就是你今後用人要用精通易學的人。梁惠王不知道什麼是易學,就懵著問,就是精通易經的人吧?鄒衍說,通常說的《易經》是《周易》,易學必須將伏羲供奉在先,伏羲的太極兩儀八卦符號是宇宙的總秘碼,奧秘就在那里面。然後凡是和易有關聯的都得精通。梁惠王說,人生苦短,哪能學那麼多啊?鄒衍說,取其精華,人生就不短了。梁惠王笑起來,說鄒衍這張嘴,當然是因為太有才了這張嘴才太厲害了。兩個哈哈笑起來。梁惠王拉著鄒衍的手,別提有多麼親了。那天恰恰踫上孟子帶領他的學生去,梁惠王居然一點也看不起孟子地說,老頭,你來找我干什麼?沒看我正和鄒大人在商討國家大事嗎?你走吧。
元很納悶,梁惠王怎麼這樣對待一個聖人呢!孟子呀!了不得呀!
梁惠王不理睬孟子,卻大擺宴席盛情款待鄒衍。宴席上。大王頻頻向鄒衍請教有利于國事的大計。鄒衍最後說了一句話,語驚四座。他說,大王啊,你別看現在戰國紛亂,最後都將歸于一起。你知道天下有多大嗎?天下有九大洲,其中之一是我們神洲。
元很驚訝,鄒衍很厲害,盡管現在地球分為七大洲四大洋,但那時他把地球分為九大洲,神洲也是他分出來的,很了不起啊!他怎麼知道的?他走遍了地球了嗎?不可能的!真神人啊!
鄒衍說,別看現在七國戰亂,過不了多久,就會歸一了。所以,你治國歸治國,誰來歸一,那是天數。比如說,大王你之後的王會像你這麼聖明嗎?別說這小小的神洲土地上的七國,就是九大洲這麼大的天下再過兩千六七百年,也得歸一。易經上早就說了,人類的未來是實現大聯合的大同。
兩千六七百年?現在是公元前,也就是到兩千一二百年天下歸一嗎?元听了這話,無比震驚。因為他就是處在兩千一二百年間嘛!再說,大聯合的大同是啥意思呢?這個鄒衍,是不是酒後說醉話?
鄒衍對他說,元,你來,你跟著我來。他跟著鄒衍行走于宇宙的陰陽變化中,看到天地在即離即合、男女在即離即合、明暗在不停變化、寒暑在不停變化、一切都在不停地變化……鄒衍指著一處閃閃發光的地方說,那里的陰陽變化很快,我們去看看。走近了,他什麼也看不出來。鄒衍卻說,不得了啊,你看這里水汽彌漫,透過水汽能看到大水滾滾,問,水本來就這樣嗎?
是呀。
錯矣!你再往里看,水之前是什麼呢?
元搖搖頭,說,無什麼,看不到。
是氣呀!對吧?氣你能看到嗎?
對,是氣。水蒸氣、飄蕩的水氣能看到,其他的氣看不到。
是什麼形成的這些氣呢?
不知道。
對,回去,把這些“不知道”研究出來。因為世間萬物都有他獨自的氣場。研究出了這些“不知道”,這些“無”,你就會發現這些形成事物的氣場是什麼了。記住“氣場”兩個字!那時,你就會按照易經的原理,看破了天機、把握住了玄機、找準了時機。鄒衍說罷,又領著他往前飛,好像飛向了萬古,啊呀,那是叫人嗎,一群群渾身毛茸茸的動物在擲石頭砸動物,然後下口咬開動物的皮,吸吮動物的血啃吃動物的肉……後來這些動物身上披著毛皮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皮,開始把動物煮熟了吃了,看到一個披著鹿皮的人坐在那里不停地畫,畫著畫著出來了八卦,是伏羲啊!元大驚!趕緊去拜謁伏羲,想看清伏羲的面容,可是鄒衍又拖著他往前飛,看到一個披頭散發的老頭在吃屎橛子,他怎麼能吃下去啊!可是人家吃的噴香噴香,邊吃邊在地上畫什麼,掰著指頭算什麼,原來是周文王在獄中裝瘋賣傻編周易啊!他趕緊跪下去,可周文王刷地不見了。鄒衍拉著他又往前飛,老子孔子鬼谷子……直到宋代的邵康節、明代的劉伯溫……再到後來的被稱為神人的*****……鄒衍說了一句話︰元,你看明白了嗎?你看,*****沒有遵循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家,而是取百家之長。你看,*****的統一戰線、人民戰爭理念,不就是對鬼谷子的合縱之術的發展而創新出來的嗎?所以,元,你听著,時代與時代不同,易道之術貴在發展創新!墨守陳規原說,不能推陳出新,世界大統一不可能!元,你要牢牢記住︰貴在創新啊!鄒燕說完不再話語,繼續帶著他往前飛,飛,黝黑黝黑的,越來越黑……刷的一下,鄒衍不見了。
他醒了。
小道士已來請他去吃早飯。
元本來想和道長說說這個夢的,可是道長好像不願意听,道長一個勁在給他說“道法自然”。他只好洗耳恭听。
道長說,對道法自然,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單方面用它的哲學價值,這是我們大謬了學問,起碼丟掉了寶貴的一半學問而貽誤了神智,太對不起我們的聖賢、我們的老祖宗!比如,我們都知道陰陽兩極在同一物體上對立統一的原理。而我們的易經里,除去乾坤兩個祖宗卦,每一卦里都是陰陽對立統一,也就是說,都是陰陽對立統一在同一卦面上!《易經》里到處都在體現的這一原理,我們只將其用在了哲學上,根本不去想它的自然科學價值,是人家根據這一原理發明了電(電的正負兩極恰恰就是陰陽兩極),及其與電有關的發動機等大量發明,從而使人類的生活發生了一次大革命——這本來應該屬于我們才能做出的貢獻,卻被人家做出來了!
道長嗟嘆了一會兒,又舉例說,我們再看看二進制,這是易經數理學的根本法則,人家根據這一法則,發明了計算機,即使他們不是從易經上學到的,也證明我們的計算機原理在五千多年以前甚至更遠的古代就誕生了。正因為有了計算機,導致了世界科學發生了質的飛躍,這是繼電的發明後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科技大革命。兩次大的科技大革命都被人家搶了去,我們空有天書易經卻總處在跟著人家跑的落後中,這是多麼可惜的啊!想想這些,我真覺得祖宗在笑話我們,我們空活在人間,我們愧對祖宗啊!接著,道長又例舉了很多卦中所包含的自然科學價值。然後說,所以啊,不管是誰,要是真得到了易經的真諦,一定得花氣力按照易經的指導去攻破大量的自然科學奧秘。我建議你,多和科學家聯系,多與他們交朋友,你之長,他之長結合起來共同研究,就會越加發現易經偉大在哪里了。孩子,多去接觸物事,在物事的引領下——從研究這些各種各樣的尤其是怪異的物事中,啟發提高自己吧!道長還言猶未盡、語重心長地說,挖掘出易經中的更寶貴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先于世界,造福于人類,孩子,靠你們了!
元把這些牢牢記在心中。見道長不再言語,來了說話的機會,就把昨夜的夢全盤托出。道長捋須微笑,片刻後,說,我剛入道時也是睡在那個房子里。後來知道,那個房子是歷代道長所居。我不敢去住了。我的前任道長說,你與眾不同,去吧,有益無害,有補無損,有進無退,有得無失,只是耗費心力。而真心修道,不耗費心力焉能得道,好好珍惜吧!我去了,真的受益匪淺。
元明白了道長的良苦用心,請教夢里的事情究竟要啟發他什麼?道長說,很明白了,歷代道長們在協助你啊,請出鄒衍來啟發你。而鄒衍是說,我在你們這些後生眼里雖然不如老子孔子孟子出名,但在我們那個時代,我的名氣最大。意思教你重視他後面的話。鄒衍帶你所去之處,都幽深莫測,其實在告訴你,無數個陰陽變化結果的“之前之前”是什麼樣子,再向你解釋莊子的“無無無”的含義。此夢中人,都是我們在白日里所議之人,歷屆道長我向你介紹過,鄒衍的陰陽術我向你講過。日有所思所議所及,夜就有可能所夢。因為很多信息都存儲在你的大腦里,這些被存儲的信息不知舍時就會蹦出來,有時直接地蹦,有時物事、時空交叉地蹦,在你的夢中活靈活現。夢,有真有假,有虛有幻,但看你怎麼理解能否受啟發。何況,那里是各屆道長所居之所,你知道,所有的道長歸天都不在居所里。所以那里只存正陽之氣。既然是歷代道長們的正陽之氣所聚,有益無害,為何不居?
道長停下一會兒,好像有點氣促,卻又說,我的那些書都歸你了,今天,已派人將書送到你住的小旅館里了。
元趕緊施禮謝恩。然後又問,鄒衍所言從那時(戰國時代)經過兩千六七百年——
你自己算吧。道長這次打斷了元的話,仿佛有什麼天機不該泄露。道長又說,很多事情自己悟吧。悟道,悟道,悟到深處,悟到妙處,自然就得道。
元深懷感激。一上午又過去了。午飯後,道長吩咐將住持找來(道長已不再擔任住持)。這位住持是他選拔培養的接班人。道長和住持到耳房里說了些什麼。不久來了一群道士,一同隨他上山。元和道長走在最前,他發現道長不時停下歇息,也有些氣促,多次去攙扶,都被道長拒絕。元隨道長來到一座山上。元見這山,頂圓體勻,挺拔而不失謙虛,謙卑而不失雄偉,樹木茂密不失疏密有致,左面山泉淙淙不失緩急節奏,右面山路彎曲不失平坦易行,而且,山後有山,後山巍峨俊秀,比這山略高;前面是大海,此時正波瀾不驚,大海成彎弧形繞山多半圈。海上正對著這里有個島嶼,海中的島嶼也清秀無比。這分明是找遍天下都很難找到的絕佳風水寶地啊!元心里隱隱有些不安,心想,道長帶這麼多道士、還領我到這里做什麼呢?
登上山頂,道長給他指指這里,又指指那里,說,你看天地之間處處有精妙,而想看出這些精妙,並想使用這些精妙的人,不抓緊每一分 去鑽研是不行的。
元明白,道長是要叫他趕緊去研究了。他本想在這里多和道長請教幾個月乃至幾年,看來道長要他去完成使命的心情比他還急。他只好說,這兩天太煩勞道長了。不過,道長,我有什麼疑難,可以隨時來求教于您嗎?。
道長笑而不答,左手伸出一指,右手伸開五指,然後將右手握成拳頭,右手再伸出食指橫在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