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集 踏瑞金挥鞭赶山
作者:
张常清 更新:2017-03-13 18:21 字数:2697
12.1
白天。山路上。
第二天,杨筠松顺着绵水左边一路北上,绵水右面就是武夷山,才走出一里地,前面有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杨筠松就跟在他后面走。
男子:“这位老弟,你往北走,是去虔化,还是去象湖?”那人终于问话了。
杨筠松:“大哥,我顺绵水走走,前面就是象湖吗?那我也要去那个地方。”
男子:“老弟,我姓黄,你怎么称呼?”
杨筠松:“黄大哥,我是姓杨。”
男子:“看你样子,你像是官家呀!”
杨筠松:“我是钦天监的,奉皇命出来看看山水。”
男子:“我还是叫你老弟更亲切。我家在象湖北面的山里叶坪,我是想女儿了,我女儿嫁在九州,特地来这里看看。”
两人一路聊呀聊,聊着走起路来也不知累,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吃点干粮,不知不觉就走了一天。
男子:“老弟,上了那个山就可以看到象湖了,离我家叶坪就不远了。”
12.2
白天。山路上。
两人上得山来,杨筠松一看,黄大哥说的象湖只不过是西边山脚下一个较大的潭,河水从那潭里向西流到脚下,被这座山一挡,转头向南流向九州镇去了。对面从武夷分出的一支山从东向西直奔这里,与此山隔河对峙。这是上天要造就这个地方,把这里作了水口啊!看看绵水以北,来龙奔腾,然后山龙分拆,尽是山峦,并不聚气呀!湖乃气钟之地,怎么会这样呢?
“象湖不像湖,
龙来在此住,
只有赶山走,
龙气得来就。”杨筠松随口念道。
黄大哥:“杨老弟,真是的,象湖不大,绵水从北边的源头龙地流来,在这里只停了一下。你看,象湖北面那些山,太多了!如果能移走真是太好了。”
两人沿河边大路西进,来到象湖边,杨筠松一看,龙主脉的确到此,只是那些乱山把龙的真气分了去。从龙象上看,湖岸下必孕黄金啊!
黄大哥:“老弟,今晚就到我家去住了,还要走上一段山路呀!”
杨筠松:“好,好。黄大哥,你家到这里还有几里路?”
黄大哥:“还有八里地。”
杨筠松:“那不远啊,我告诉你,农闭时可到湖边去淘沙,必定能淘出金子来。”
黄大哥:“那太好了,杨老弟,我信你。”
12.3
白天。山上一座四扇三间土屋。
两人顺山路往东北走,太阳落山时,来到了黄大哥家。黄大嫂一听见丈夫回来,带了儿子媳妇迎了出来。杨筠松一看,三间土房建在一个山窝处的平地,周围都是山。
杨筠松随口吟道:
“叶坪不是坪,
龙身一只弯,
虽只一叶地,
也要把身翻。”
只听山上一个老人也唱道:
“山又多来山又横,
山上种来山上忙,
一生都在山上走,
不见三丈之平川。”
黄大哥:“杨老弟呀,我爸爸上山干活,天天都唱这支歌。这里尽是山啊!”
杨筠松:“好,明天,我给你把这些山赶走去。”
黄家杀了一只鸡来招待杨筠松,一家人拿出山中产的干货来请杨筠松吃。
12.4
白天。山路上。
第二天,天还未亮,这山中的鸟儿就叽叽喳喳叽哩呱啦地叫开了。一听到鸟儿叫,黄家大小都起了床,都在等杨筠松吃早饭。
吃完饭,杨筠松对黄大哥说:“大哥,等下我作法,要把这些山赶到武夷山东边去,你们可千万别说话。”
黄大哥:“好,我也跟你去。”
黄大哥马上交待家人。
杨筠松拿出赶山鞭,嘴里念道:“天造山河成造化,地生万物育生灵,天赐神鞭鞭大地,地造万福福人民。杨益在此,众山速速听令。”
杨筠松鞭指处,众山立时化作了一群大大小小的猪,黄家前后左右立马变成了平川。
杨筠松挥鞭一指,猪群挤挤攘攘向东边的大路上去了。两个人赶着一大群猪翻武夷山进入闽越之地。杨筠松一看,这闽越山少,于是,就一路放上一些,一直放到东海边。
第三天回到黄家,黄大哥已不认识路了。
杨筠松:“大哥,明天我们还得赶,把绵水上游这片山也赶去。”
黄大哥:“好,老弟。”
12.5
白天。一片开阔地上。
第四天一早,杨、黄人二人来到叶坪东北这片山前,杨筠松一作法,那一大片山又化作了一群猪,鞭指处,猪群登武夷而去。
看到从自己家叶坪连过来的一大片平川,黄大哥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但就是不敢说话。
杨筠松看他高兴,就说:“这一片大平川,从此可以任你或田或牧了。”
黄大哥听懂了“壬、田”二字,从此,这片地就叫壬田了。
第六天回到叶坪黄家来,杨筠松带着黄大哥又来到绵水拐弯南流的地方一看,这象湖之北山峦尽去,气象阔大。
杨筠松:“不久将成州县治所啊!只是笔架在后,文墨不多,要是对面安座塔,那就是够了。”
杨筠松随口念道:
“象湖之地好嵯峨,
笔架山在后面坐,
若要状元笔峰立,
立座宝塔镇水口。”
黄大哥:“老弟,对我们耕田人来说,那就多了许多可耕之田了,不用再到山上去忙了,又无水,常常荒。”
杨筠松随口念道:
“绵水两岸是肥洲,
打得稻谷堆满楼,
就是三年两不收,
还有粮食下虔州。”
黄大哥:“若得如此,有无文峰,有无书墨,这样也就足够了。”
杨筠松:“不够,不够,若如此,再得把西面那些山也赶走。”
杨筠松取出赶龙鞭,立时作法,龙鞭指处,群山变猪。杨筠松把鞭往东一指说:“群龙听令:速速往东海边去,入海即止,不得乱走!”那群猪往东边大路上去了。
黄大哥:“老弟,我们赶紧跟上,不能让它们走散了。”
杨筠松:“它们会听话,不听话要吃我的鞭子。”
黄大哥:“那里现出了一片沙洲。”
杨救贫随口念道:
“初看它来是沙洲,
沙洲将来变绿洲,
稻浪滚过又麦浪,
家家都是箩堆箩。”
听得杨筠松吟唱,黄大哥憧憬在一片美好的想像之中。
杨筠松掐了掐指说:“大哥,我得回家去了,我答应过夫人,这都超时了。就此别过。”杨筠松挥了挥手,往北而去。
12.6
白天。一座客家农舍外。
走到大柏地南冈村,天已正午,看到前面村子里很热闹,就想去找饭吃。杨筠松进到村子,原来有人做生日,见杨筠松来到,热情招呼他坐下吃饭。厅里面的桌已经坐满了,只好搬了一张凳叫他在门外坪上坐着吃。
杨筠松一看门前,气象博大,水流湾环,若能把院子包起来,立一个大门,必当出郎官。
一男客:“先生,你坐呀!”
杨筠松:“我是看风水的,这里风水真好!”
不一会儿,女主人端了一大碗堆满肉的饭过来。
女主人:“先生,对不住,里面都坐满了,你只好在这里吃了。”
杨筠松于是把凳搬到放大门的位置坐下,一边看风景,一边吃饭。吃完饭还不见人来理他。那个男客见了,过来接过碗。
男客说:“先生,再来一碗。”
杨筠松:“谢谢,吃饱了。我先走了。”说完起身走了。
那个客人拿碗进屋说:“那个风水先生走了。”
男主人一听,忙说:“人呢?”
男客:“他吃了饭走了。”
12.7
白天。山路上。
男主人转身出门就追,追了几里路才追上。
男主入:“先生,先生,等一下,等一下。实在对不起,招呼不周。老父生日,家里坐满了,让你在外面吃饭。走,到回去,喝一碗酒。”
杨筠松:“十分感谢,回去就不了。”
男主人:“回去吧,喝碗酒。你是看风水的,帮我选一个屋址。”
杨筠松:“你那屋址就很好,你回去,看我坐的那张凳子,如果没有动,就在那里建一个大门,你儿子一定会做郎官。”
男主人极力挽留,杨筠松不肯回去,男主人只好自己回去。回去一看,那张凳子没有人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