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尋路江南
作者︰青蚨      更新︰2017-08-07 14:12      字數︰3140
    臨近春節,單位也放假了,趙谷雨和公司結清了賬目,和蔣凱道了別,收拾了東西回家過年,也算是徹底告別了地產公司。

    村頭十字路口的小集市有點年味,顯得十分熱鬧,賣衣服、賣對聯等各式年貨的地攤佔了大半個路面,這個時候的農民也不下地干活了,該收的收了,該種的都種了,開春要種的地地也翻了,除了下小雨的時候,給麥子撒點尿素,算是追肥,其他大把的時間都閑著,婦女有事沒事來集市上轉悠,掃一些年貨。盡管這里僅僅是個路兩邊有幾個商店和貨攤的路口,但當地人習慣上把這里叫做街。

    趙谷雨不願意在這小街上多停留,他是乘車到鎮上,然後坐余柏生上下班的摩托車一起回來的,他上車前給余伯生通過電話,兩人說好一起回去的,他下車的時候余伯生已經在那等著了。他倆從小街上穿堂而過,這樣就盡量不和這小街上的人打招呼。鄉下的人會咨問,而且傳播的速度是相當的快,她們沒有什麼好的談資去說道,就是莊上張長李短的事情。從小就在鄉下長大的趙谷雨知道這一點。

    這時候的地里沒什麼莊稼,許多田地已經被翻過,溝里的蘆葦都被割了,露出了干涸的底,站在大堤上向東看,成片的起了魚的魚塘中間一滴水也沒有,撒了些石灰消毒,在太陽地下曬著,露著一行行白稜子,等待著開春重新開始放水放魚苗。大堤西邊的莊子里,成片的麥苗青青郁郁,長勢很好,房前屋後的刺槐樹,葉子都掉光了,有許多的喜鵲窩很顯眼,這里一個,那里兩個,高高的安在農舍的前後,家家門前有塊菜地,是莊家人長了自己吃的,為了防止凍壞,都用草蓋著,村子里葉沒有什麼遮擋,前莊後莊的人只要出來都能看的見,真是雞犬相聞,往來無間。趙谷雨因此到家就幾乎不出門,他怕遇見唐艷,也怕遇見村長。

    周洪強回來過春節,趙谷雨伙同余柏生一起專門去找了他。他和余柏生說了自己想去甦南打工的情況,之前,他已經跟父母攤牌了,他沒有說自己和邵艷的事情,只是說自己不願意呆在鎮政府,也不想在市里打工了,想出去看看。老趙拉著風箱似的喉嚨咳嗽了幾聲,說你現在大了,管不得你了,好好的政府里不做,跑出去打工,外面的那碗飯沒那麼好吃。母親說,你自己看著辦吧,我們也幫不了你,家里的事情我們還能做,只要不跑太遠就行,江南不算遠,兩三個小時的路。有了這句話,趙谷雨才去找余柏生商量的,找余柏生,主要是想找個伴,余柏生膽大力氣也大,外出不怯生。

    余柏生說要去一起去,跟你一起去有個伴。听趙谷雨這麼一說,余柏生欣然表示同意。

    余柏生不是廠里不能做了,他心里老是羨慕別人出去打工娶上了外地便宜女人。

    周洪強見趙谷雨和余柏生來,連忙掏出香煙。趙谷雨說你別客氣,這個我還不會。趙谷雨注意到,周洪強在掏香煙的同時,先把手機掏出來抓在手里。

    趙谷雨說,夏天你說過,你們那里招人的,我和余柏生想出去打工,現在還招不招人?

    周洪強撓撓頭,說你們真想去啊,招人是肯定的,不過要去人才交流市場找,或者直接到工廠門口找,有的企業門口常年招工人的,不過像你們這些沒文憑沒技術的人太多了,沒有崗位等著你,只有去找了才有機會,買米的遇不著賣米的都是白搭。

    周洪強的這種口氣,盡管說的是實話,但趙谷雨听了心里不是很舒服,他看著余柏生說,反正節後沒事,去試試?余柏生說,听你的,主意你定。趙谷雨說,那就定了,節後和洪強一起下江南。

    趙谷雨覺得周洪強的話雖然刺耳,但講的都是實話,自己高中畢業不假,但出去干力氣活,他和余柏生就沒有什麼區別,甚至還不如他干得好呢,周洪強好歹有個大專文憑,用他自己的話說,過幾年能評個技術員或者工程師什麼的,而他和余柏生不會有這一天的。但不管怎麼說,先出去再說,開開眼界也是好的,趙谷雨只能這麼想了。

    農村的過年越來越沒有年味了,尤其在他們這個偏居一隅的農村,許多青年人出去了也就沒回來,除夕夜和大年初一也就是放放鞭炮,敬敬神靈而已,對農家人來說,也就是聚在一起打打麻將撲克,老婆不再嘮叨。

    按照周洪強的約定,大家年初三早上在“南三區”小街上結合。

    那天早上,三個人天不亮就來到小街的路口等車,北邊個鎮上開上海的長途車自這里經過。他們三人中,除了周洪強帶了一點土產和年貨以外,趙谷雨和余柏生都是大包小包的,主要是衣服被褥,還有一些吃的,那情景跟趙谷雨從學校回來差不多。趙谷雨讀書期間在縣城住校,外面一個人的獨立生活是能適應的,他相信余柏生也不會有問題,因為余柏生在生活上是個不講究的人,很隨遇而安的人。

    早晨的天氣盡管很冷,但余柏生顯得很興奮,之前,余柏生最遠就是販龍蝦去過一趟杭州,還有就是販魚到五十里遠的市里,一下出這麼遠的門到另外一個地方生活,讓他高興的跟孩子似的,上了汽車,余柏生就不停地看窗外,看到路上的牌子,就告訴趙谷雨這是到哪了,其實,趙谷雨都看到。余柏生好像很熱,他把羽絨服故意敞開,露出里面穿的那件就在小街上買的西裝,系了一根劣質的紅領帶。余柏生對周洪強說,這次出去,自己不怕苦,什麼活都能干,關鍵是要接觸到年輕姑娘,在家又不是沒活干。自己早就想出去了,就是自己一個人不知道往哪走,現在咱三個人,一點也不怕了,在家苦四年了,也沒苦到一個娶老婆的彩禮錢,二華子那個人話都說不清楚,還拖鼻涕呢,帶回來一個湖南丫頭,臉蛋身材那麼好,還不怎麼花錢,還有後莊的楊大國子,直接帶回來一個大肚子,回來沒多久就生了個兒子。

    余柏生全然不顧車廂里的其他顧客,放開喉嚨盡情地嚷嚷,一點也不知道遮掩,好像越說越興奮,周圍有的乘客作睡覺的樣子,似乎早上沒睡得醒,有的很有興趣的看著余柏生說話,也沒人搭腔。趙谷雨感覺人家是當笑話听。

    趙谷雨說你想老婆也想瘋了,說話小聲點,好像一切都是為了找老婆。

    余柏生說,當然,我現在最要緊的就是成家,成家立業嘛,不能再讓娘老子操心了。雖然嘴上 ,但聲音壓低了許多。

    周洪強坐在他們前排,轉過身來低聲說,外面的女孩是多點,但也不是你說的那麼容易,現在的女孩都很精明,那些山區的女孩想留在我們這里才嫁二華子他們的,好歹也比她大山里好吧,這既要看緣分,還要看機會。

    余柏生說這些話的時候,趙谷雨也為自己想過,按照村上的慣例,在家娶個老婆,從定親到結婚,前前後後加起來,房子不算,還要個五六萬,樓房是起碼的,房子就不說了,這幾年村上的人家基本上都是二層小樓,甚至有三層的,結婚還要裝潢、添家具等等,怎麼算也得個十萬八萬的,自己也這樣娶老婆,把父母這把老骨頭賣了也湊不齊這麼多錢,娶了媳婦背一身債的家庭多的是。他知道余柏生的想法是很實際的,甦北農村雖然趕不上甦南,但和全國比較起來,算是好的,許多姑娘來甦南打工,都不想回老家,嫁不到甦南,就退而求其次,嫁到甦北也是不錯的選擇,這幾年陸陸續續有在外面打工的帶個外地女孩回來結婚,長的大多都還很俊俏。

    趙谷雨在車上盤算著自己的事情,帶了一千塊錢,都是自己在房產公司的工資,他沒跟父母要錢,走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偷偷塞給他五百塊錢,他不要。他身上的卡里還有一千塊錢,也是工資存下的,日用品都自己帶來了。他想,以前看電視,車站碼頭那些打工者肩扛手提的都是蛇皮袋,跟逃荒似的,現在也臨到自己了,出來能省的盡量還是要省,出來了,住的地方怎麼解決,當地人的講話懂不懂,等等,他的腦子一刻也沒停過,他想起了崔學峰的《老鄉》那首歌,“他鄉的話你你你會不會講啊,他鄉的歌你會不會唱啊••••••”

    車過市區的時候,走的是外環,恰恰經過他所工作的那樓盤前經過,他透過車窗看著這個曾經工作過的地方,工地還沒上班,冷冷清清的,他想起了蔣凱,想起了一起工作過的那些售樓小姐,想起了湯小蘭,那次聚餐以後,他特地向湯小蘭要了她的一片散文來讀,湯小蘭倒也大方,第二天也就帶給他了,他覺得湯小蘭的散文雋永秀氣,文筆清新,意境優美,情感細膩,遺憾的是沒有多交流,人家就去民政局赴任了,但那句“你不放棄機會,機會就不會放棄你”的話,一直在趙谷雨的耳邊縈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