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人
作者:竹君      更新:2016-08-24 16:21      字数:1848
    那时的崔小娥,只有十几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姑娘,喜欢听金嗓子周旋的歌,住在衙门口地区的村儿里。崔家也算得上是大户,一村子人儿,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崔姓。大家互相照应,温饱不愁。但有一点让崔小娥特别不习惯,父母管得太严,不让出门。有一次,崔小娥带着弟弟和几个同伴到村口的池塘边玩了一小会儿,回来便被父亲一通暴打。

    父亲手上的柳条狠狠地抽在崔小娥身上,毫不留情。一边抽一边骂:

    “外面都是日本鬼子,你个姑娘家,瞎往外跑什么,撞到枪口连哭的命都没有。”

    从那以后,崔小娥再也没有擅自离开过院子。如果有事必须要出门,也是父亲,二叔、三叔轮番护送。偶尔一次碰到列队走来的日本兵,父亲赶紧把崔小娥拉到身后,躲在远远的地方。

    闲来无事,崔小娥就跟着婶婶学会了做花红。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做个小衣服,纳个鞋底子。这些个女活儿,聪明伶俐的崔小娥很快就学会了。父亲不知道从哪弄了个小小的能发声的黑匣子,很是神奇,里面能放周旋的歌。就这样,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院子里做活儿,一边做活儿,一边听歌。久了,周旋的歌也听腻了。

    附近的日本兵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民宅被强占成兵营。因老崔家是大户,有一些事情日本兵还需要老崔家出力,所以还算客气,只是占了几间房子住了几日。

    那些日子,崔小娥和几个妹妹整日躲在地下室,大气不敢出。一天三顿饭也是由父亲送,从地下室的入口递过来。父亲送完饭便匆匆离去,生怕被日本兵发现。

    二叔在带日本兵认开采矿石的山路上扭伤了腿,被一枪崩花了脑壳。父亲和三叔为了保护崔小娥和几个孩子,在日本兵的逼迫下,小心翼翼苟延残喘地伺候着。

    后来,日本兵打了败仗,要撤离。撤离的时候急了眼,开始大行杀戮。衙门口村虽幸免于难,邻村的可就没那么幸运。日本人挖了一个大坑,让一个村子的男女老少都脱光了衣服往坑里跳。一个孕妇不愿意脱衣服往坑里跳,当场被刺刀挑破肚子,现场一片血淋漓。最后,一个村子的人都被活埋。

    日本人撤了之后,崔小娥和弟弟妹妹们才得以见了天日。之前日本人占的几间房子也空了出来。

    一天,父亲和三叔带着一位穿着一身草绿色军装的年轻人,到家里看了看几间空房子。未了,三叔指着远远陪着弟弟妹妹玩耍的崔小娥说:就是这个女娃。

    崔小娥也远远望去,看不清对方的模样,只看清一身英姿飒爽的草绿色军装。对方好像还冲自己笑了笑。除了父亲和几位叔叔,崔小娥哪里和男人打过交道。立马羞红了脸,把头别了过去。

    后来她才知道,这是三叔给自己定的亲事。那次见面,就算是定下了。什么时候过门再说。三叔说,这年头,兵荒马乱的,女娃娃找个军官,万一再打起仗,也算有个靠山有地方躲。三叔给说的这门亲事,对方是东北人,不知道什么军衔,总之不是小兵儿,是军官。家境还算不错,否则不能当着兵还有钱买骆驼做生意。没过几天,三叔就把几间空房子改造成了骆驼棚,养了几头骆驼。据说都是那个草绿色军装家里买的,其中两头,是定亲的聘礼。

    草绿色军装果真是文化人,没多久,便开始给崔小娥写了封信。崔小娥没念过书,只能先把信收起来揣在怀里。遇到识字的人,赶紧拿出来让人家读一读。

    后来,草绿色军装又来了两回,每次都匆匆来匆匆去。走的时候,都会远远地望上崔小娥一眼,有一次,好像还塞给父亲一些钱。再以后,就只是写信了。

    几封信都不长,也就是说一些琐事。大概意思是:仗还没打完,还要继续,几头骆驼就劳烦崔小娥及家人费心养护,等打完仗再迎娶她过门。落款是:志。

    从此,这个“志”字便深深印在了崔小娥的心里。她也渐渐明白,自己早晚会是“志”的人了。就像骆驼驼铃上的“崔”姓印记,证明是老崔家的骆驼,走哪都挂着。她心里想着,盼着,不知哪天,自己就会被“志”迎娶过门,成为人家的媳妇儿。一想到这些,就觉得两颊臊热。

    一天,父亲急匆匆回来,把骆驼一头接着一头从棚里轰了出来。说又有当兵的要来驻扎。崔小娥满心欢喜,以为“志”要来了。

    不想, “志”没来,来的是一队穿着灰色军装的人,军装上带着补丁,远没有草绿色的军装威武,崔小娥心里不免有些小小的失落。

    不同的是,这次,父亲和三叔没有把崔小娥和弟弟妹妹再赶到地下室。而是允许她们自由出入。这些穿着灰色军装的军人,和崔小娥从前见过的所有兵都不一样。无论男女,他们见到村里的老乡都面含微笑,有的还帮着老乡们打水、干重活儿。一口一个老乡,一口一个大爷大娘。几个女兵闲暇时间,还帮着崔小娥做女活儿,陪弟弟妹妹玩耍,一点也没有先前见过的当兵的凶劲儿。临走时,一位长官模样的人说不能白吃白住,硬塞给父亲一些钱。

    后来,从父亲和三叔聊天的话语中,崔小娥得知,他们是八路军,是站在老百姓这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