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兄妹相称
作者:极限      更新:2016-08-31 14:48      字数:1337
    有意思。刘河笑了。

    是有意思。樊花也笑了。

    我们俩怎么办?刘河忽然问。

    我们?樊花思索片刻,她自然懂得刘河的意思。我们兄妹相称好不好?

    刘河摇摇头说,不!在高校这个**国度里,我们兄妹相称,这不是不打自招吗?唱戏还怕锣鼓响?对内兄妹相称,对外同学或朋友相处吧?

    樊花想了一下点点头说,行!就这么着,你是兄我是妹。

    好!刘河显得异然兴奋。他的目光横扫眼前的楼房、树木、远处的山峰,似乎眼前这些景物都是属于他的。他微笑着紧盯樊花,欲言又止。

    樊花觉得刘河的眼神有点怪怪的,忙问道,你怎么啦?想说话又吞吞吐吐的。刘河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纸说,好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读读大诗人汪国真的诗吧?

    好啊,我看你又抄什么诗。樊花连忙问道。

    是《走向远方》。刘河把纸张递给樊花。

    樊花展开纸张真诚地朗诵了起来——

    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

    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

    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

    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

    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

    道路漫长,

    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写得太好了,写出我们此时所想说的心里话。樊花刚朗读完就接着评论道。

    是的,刘河说,当代著名诗人舒婷、顾城等诗人的诗已经被编入大学教科书,据介绍,汪国真的诗,有的大学教材也编入了。汪国真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他的诗影响很大,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汪国真热”。

    是的,“汪国真热”正在全国掀起,他的诗歌手抄本广为流传,席卷了无数青年人,尤其是当下正经过青春期的60后的大学生和70后的中学生,汪国真的诗歌陪伴了我们的青春,映射出的是整整一代人的心情。樊花说。

    汪国真的诗歌是有争议的,喜欢者众多的同时,不少人认为他的诗歌过于通俗,朗朗上口,但缺乏足够深度。刘河说。

    其实,汪国真的诗歌哲理浅显,抒情方式较为简单,而且,他的诗歌内容,缺少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他的诗歌,很多都是轻快的小调,缺少足够的深度和厚度,未能进入较高的文学层次。但是,他的诗歌的优点也很明显,比如明白如话、浅显易懂,思想积极向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诗歌,对那些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过于自恋的诗歌,也构成一种反讽。他的诗歌能做到了雅俗共赏,让普通大众喜闻乐见,有其充分的理由存在。樊花说。

    “汪国真热”的掀起不是偶然的,正是社会一定阶层,尤其是大学校园这个阶层的一种心态的折射。刘河说。

    你评价很对,中要害了。樊花说,我也注意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