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长叹
作者:刘仁前      更新:2015-12-15 16:17      字数:1462
    这不过是你22年来在信访工作岗位上的一个剪影,这不过是你走访过的众多困难家庭中的两户。让我们把时光倒流至2001年中秋国庆的前夕吧,去追寻你走过的足迹。

    2001年9月29日下午,当你出现在姜堰市张甸镇梅网村一个叫俞洋兰的小姑娘家门口时,你看到的是低矮的茅草屋,破损的墙壁,简陋的日常用具,年迈的老奶奶和瘦弱的小姑娘。你眼前这个名叫俞洋兰的小姑娘不幸的命运深深打动着你:一岁没有了母亲,父亲患癌症用完家里所有积蓄之后也离她而去,留下10岁的俞洋兰和70多岁的老奶奶过着艰难的日子。你望着眼前的小俞洋兰,想起自己也是4岁就被送给了一个老婆婆,住着比眼前已经很不象样子的茅屋还要少一间的草舍里,日子的艰难与酸楚自不必说了。(2005年3月20日,当你接受中央新闻采访团集中采访,在讲到童年因家贫没能进学校好好上学而辛酸得流泪时,我一下子明白了在你22年的信访工作中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关爱资助那些特困家庭中的失学儿童。俞洋兰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

    你似乎发现了小俞洋兰的凝惑,掏出一张名片递到她手里:“我是泰州市信访局的,姓张,叫张云泉,我来看看你。”小姑娘哪里想到,她给市领导的一封要求读书的信,竟然会让一个地级市信访局的局长亲自登门呢?!你当着地方领导的面对小姑娘承诺: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和九年制义务教育一定落实到位。你告诉俞洋兰,“不是一看走了,就不问事了”,每学期都要看她的学习成绩单的。秋日的阳光照在俞洋兰瘦小的脸上,当俞洋兰倚着门框双手摸挲你留下的名片和钱时,她眼中初见你时的疑惑已经被深深的期盼所取代。这眼神令人辛酸,令人不忍。

    离开俞洋兰的家,你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重起来。在你看来,在信访部门工作下基层接触群众比较多,可对像俞洋兰家这样的特困户现在才发现,很值得深思。你想起了焦裕禄,想起了焦裕禄下乡到老百姓家里总是亲手揭开老百姓的锅看一看,而不是听听汇报。你不无感慨地对同行的同事们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焦裕禄的精神不能丢。”说完之后,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隔了一天,也就是2001年10月1日,这是中秋国庆重叠的日子。下午4点钟,忙完了手中几桩重要信访件的你,提着礼品来到了一个名叫李庆余的老人家里。李庆余老俩口是老实本份的农民,独生子李俊结婚不到一年因公殉职,儿媳妇也离开了,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就这样没有了。这当中的悲伤你自然知道,于是,你认下了这样一对哥嫂,并允诺逢年过节一定来看望。你来了,给一夜之间黑发变白发的李庆余莫大的安慰;你来了,让相对流泪到天明的老夫妇有了倾诉的对象;你来了,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老俩口:“只要共产党存在一天,不会把你们这些困难群众丢在一边不管的。”(2005年3月20日下午,当中央新闻采访团在泰州城东李庆余老人的售货亭采访时,老人指着亭子上的“共产党万岁”五个大字,动情地对记者说,“我要感谢张局长,更要感谢共产党,只有共产党才会有这样的好干部。”我知道,老人的话是发自内心的,你不仅帮老俩口把户口从兴化农村迁到儿子工作的泰州城里,还资助他们开起了售货亭。你想的是,售货亭不仅能让老俩口解决生活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让老俩口离开充满悲伤的家,忙碌一点对他们排解心中的忧伤有好处。22年中,得到你精神上关心、经济上资助的又何止李庆余夫妇啊!)

    离开经历晚年丧子这样人生大不幸的李庆余家,你禁不住暗自流泪,对随行的同志说:“我们自己少玩一点,家里其他事少管一点,看户把这样的困难群众,对抚慰他们痛苦的心灵、安慰他们的精神是很起作用的。人家感到太难受了。唉——”

    你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划破寂静的夜空,让那隐在云后的月亮愈发显得孤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