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元恂密议
作者:千年老妖      更新:2016-07-16 12:17      字数:2456
    第9章:元恂密议

    公元494年,农历二月初一,德阳殿内,群臣早朝。

    太监总管何敬宣读孝文帝谕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洪垆开辟,大象初甄。四溟环地,八柱承天。江河?薄,日月回旋。三徽递往,五运更迁。文物既叙,皇王有作。俱陈玉帛,各起坛场。鸟鱼符瑞,茅黍徵祥。宁临太室,空陟神房。玉册延祚,金轮驭极。千花耸塔,七宝覆宫。傍周法界,上达虚空。长悬佛日,永息魔风。朕决意二月初四于嵩山举行封禅大典,着礼部安排封禅事宜,太子元恂留守京城,咸阳王元禧随驾,钦此!”

    何敬宣读完毕,不等群臣叩首,孝文帝立刻说:“诸位爱卿,朕此番前往嵩山封禅,一为祈祷上苍保佑我大魏国天运永祚,二为祈祷上苍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封禅期间还望各位爱卿安居本职,牢记职责所在。特别是太子元恂,如遇异常情况,一定要多向各位老臣多多请教,万万不可独意妄为。”

    “谨遵圣上教诲,臣等一定恪守本责,不敢有一丝怠慢,还请圣上放心。”众大臣叩首。

    元恂俯首在地,“请父皇放心,儿臣一定谨守父皇圣训,看护好洛阳,不敢有一丝懈怠。”

    “嗯”,孝文帝不带表情的说,“朕也相信你一定能够谨守本分,不会让朕失望的。”

    元恂的心里一惊,孝文帝这次的称呼太出乎寻常了。以前,孝文帝虽然贵为魏国之主,但在面对儿女时,总是自称“父皇”的,但这次却称自己为“朕”,和平常简直是大相径庭啊,难道是自己在什么地方让父皇不高兴了?最近两三个月以来,父皇对自己的态度和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变,以前自己入宫见父皇时,虽然在别人面前父皇仍保持着君主的威严,但在私下里,这威严依然是父严母慈的那种威严,是有温度的威严,而今天的语气却是冷冰冰的,感觉不到一点父子之间的那种亲情的温度。

    元恂心情忐忑的不敢再看孝文帝的眼睛。

    太子府内。

    太子元恂和任城王元澄、河间王元琛以及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和几位门客正在大厅内商量孝文帝让太子元恂留守洛阳城的事。

    太子元恂看了一下诸人,“两位皇叔,老师,不知诸位以为父皇这次去嵩山封禅,只是简单地封禅,还是有别的目的?”

    任城王元澄说:“在我看来,皇兄此次去嵩山,应该就是为了封禅吧。最近魏国天下太平,看不出皇兄还有别的什么目的啊。”

    “这样更好啊”,河间王元琛不等任城王元澄说完,赶紧接着说,“趁皇兄这次心底松懈,而且把洛阳城的一切事务全都交给了元恂,我们不如趁着此次良机,在宫内号召诸人以及洛阳城周边的守将,一切返回平城,在平城拥护元恂做皇帝,做我们鲜卑人拓跋家族的皇帝,一起在草原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纵马草原,好不快哉,胜却在这洛阳鸟地方受那些汉人的气。”

    元恂忙问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和其他几位门客:“诸位以为皇叔的意见可行否?”

    诸人皆不否定,他们都知道,自己即使提出否定意见,太子元恂也不会听从的,因为太子从内心里是一直都想着能够返回平城的。一方面,作为鲜卑拓跋家族的一员,太子元恂的心中一直是反对汉人的,因此,也一直对孝文帝任用汉人官员、重视汉族文化而颇有微词,只是迫于孝文帝的威严而不敢有所表示;另一方面,太子元恂对平城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孝文贞皇后林氏即因北魏“子贵母死”的制度而被赐死,他从小就是由皇祖母冯太后抚养长大的,冯太后威严更胜于孝文帝,这让太子元恂从小就没有感受过亲人的疼爱,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更是有意识地重视汉臣,疏远鲜卑贵族,这让在鲜卑贵族心中一直受到重视与追捧的太子元恂大感失落,因此,朝中诸大臣皆知太子心中意向,只是碍于孝文帝而不敢公开支持罢了。

    见众人没有反对的,太子元恂点了点头,“既然皇叔和诸位大臣都同意,那我们就按照商定好的计策行事,一切听从河间王元琛皇叔的安排。事成之后,诸位的功劳,我一定记在心中。”

    “多谢太子殿下!”座中诸人起身道谢。

    “且慢”,座中响起一人的声音,太子元恂及众人“太子殿下,臣请太子殿下三思”。

    太子元恂及座中诸人循着声音望去,见说话之人是一年前刚追随太子的中庶子高道悦。

    “怎么,高大人莫非有不同看法?”太子元恂语气里明显带着不悦。

    “太子殿下,此计不可。”高道悦似乎没有听出太子元恂的不悦,“圣上此次嵩山封禅,能够把洛阳城全部交于太子看护,说明圣上已经对太子完全信任了。只要太子您安于守成,假以时日,圣上一定会把整个大魏国交给太子您的,到那时,太子贵为一国之主,再想返回平城的话,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何必非要在此时返回平城呢?”

    “高大人是真的不知,还是故意装糊涂?”未等太子元恂说话,任城王元澄语气里带着些呵斥,“皇兄在还未迁都洛阳时,就大力推行汉化运动,朝中一切事务极力委任汉人官员,甚至连我们拓拔家族的姓氏都改成了元氏,在如此大力的推行之下,无需多久时日,我们鲜卑贵族的文化将会荡然无存,到时,大部分鲜卑人会变成汉人,他们在洛阳安居,时间一久,就会留恋中原文化,即使是元恂成为魏国之主,要想重返平城的话,阻力之大,当会远远甚于皇兄迁都洛阳,亦是不可能之事。”

    “王爷此言差矣”,高道悦坚持道,“虽然圣上力推汉化运动,也的确重用了很多汉人,但迁到洛阳的许多鲜卑人依然怀念自己的故乡,时间愈久,思念愈深,到时候太子再顺势而为,岂不比今日行事稳妥。”

    “好了”,任城王元澄刚想反驳,太子元恂出言喝止住高道悦,“高大人不必再多言,我和几位皇叔以及诸位大人已经商定此事,就决计不会再改变了,高大人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了。”

    “太子殿下”,高道悦连忙分辨。

    “高大人,这件事到此为止,莫再为此分辨,你只需用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了。”太子元恂脸上显出明显的怒意。

    太子元恂不再理会站在一旁尴尬的高道悦,对一旁站着的任城王元澄、河间王元琛以及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和几位门客说:“皇叔、老师,诸位大人,我这就进宫召见洛阳城领军,安排重返平城之事,还请各位在府内安心听我的消息,按我们商定的计划行事。”

    众人双手作揖,口中称“是”,各自告辞离去。

    高道悦还想对太子元恂说什么,但见太子元恂似乎没有看到自己的存在,转身已向宫外走去,只能摇了摇头,深深的叹口气,垂手向外走去。

    片刻,高道悦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向太子元恂走的方向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