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心痛的日子(9)
作者:刘安文      更新:2016-05-16 15:29      字数:3296
    徐淑侠被送到市人民医院。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徐淑侠苏醒过来。医生说,还好,脑血管没破裂,只是有点堵塞,以后要注意让病人多休息,不能让病人生气。

    纺织厂的领导们,科长们,车间主任们,班组长们,络绎不绝地到医院看望徐淑侠。徐淑侠的病房不像病房,却像商场。一部分人来了,带着很多东西,病房堆积得没空隙。李志强让司机把东西送回家,腾出空间,但又有一部分人来了,东西又占满了空间。病房里人多东西多。每天,李志强和李亚楠接待看望者,腾挪东西,忙得饭都吃不上。

    在看望的过程中,厂里人知道了徐淑侠生病的原因,也知道了李亚楠要离婚的原因,更知道了李亚楠婚姻的状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李亚楠真是不知足,杨伟家里那么好,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还不满足。有的说男人吃野食怨女人没喂饱。有的说李亚楠跟杨伟结婚,就是为了她爸当厂长才结的。不一而足。

    李亚楠不再提离婚的事。她主要的精力放在伺候妈妈身上,女儿有婆婆王琳照顾。她知道,妈妈就她一个女儿,妈妈离不开她,她也离不开妈妈。一边是妈妈,一边是女儿,她都割舍不了。爸爸说得对,一个女人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幸福生活,离婚后大人解脱了,但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会影响她以后的心智发展。结婚是一男一女和两个家庭的问题,但离婚不仅仅是一男一女和两个家庭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结婚和离婚都承载着很多的社会负荷,所以不要轻言离婚,既伤情又伤人。妈妈的病,爸爸的话,女儿的成长,把她离婚的念头压了下去。

    不是这场离婚风波,杨国亮和王琳还不知道儿子的婚姻存在这么多问题。杨国亮认为,事业是男人的擎天柱,没有事业,男人就撑起不了天。自从儿子犯错被处理以来,只想让儿子静心思过,没想到儿子除了烂醉如泥,还**成这样,让他们两口子脸都没地方放。他与王琳商议,不能再让儿子**下去,要让儿子振作起来。他对王琳说:“让杨伟辞职,干个体户吧!”

    “你疯了?现成的国家干部不当,干什么个体户?”王琳反对。

    “个体户有什么不好?现在个体户很吃香。”

    “你就胡说。有几个个体户坐在贵宾席上的?个体户见了你,还不是点头哈腰?”

    “你说让杨伟干什么?不能总是这样子吧?”

    “你跟他们经理讲讲,让他给杨伟换换岗位,职务提提。”

    “亏你想得出。他一个受处理的干部,你让经理怎么提?”

    “咦,你这思想就不解放了。邓小平还三落三起呢。要不然给杨伟换换环境,调到你们工业局去,或者到志强的纺织厂去。”

    “你不是逼人犯错误吗?还是问问杨伟想干什么吧。”

    他们征求杨伟的意见,杨伟想停薪保职,先干自行车批发生意,做大后再干摩托车批发。王琳虽不高兴,但想到儿子想干一番自己的事业,不再浑浑噩噩混日子,也就勉强答应了。

    李亚楠更多的时间是带着孩子在妈妈家住,她可以既照顾孩子又照顾妈妈。杨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办了停薪保职手续,在解放路租了一间门面,干起了自行车批发生意。自从上次事件以后,杨伟再也不敢把女人带回家了。他实在憋得难受,就让李亚楠回家。他要求十次,李亚楠才答应一次。即使一次,李亚楠也是疼痛难忍。所以,杨伟对李亚楠说:“跟你**,还不如找个鸡!”李亚楠说:“你想找谁就找谁,只是不要带到我床上来。”

    徐淑侠休养了几个月,感觉没有一点问题了,就去上班。她觉得女儿带着孩子住在自己家也不是好事,这会让亚楠与杨伟越来越生分,夫妻之间越来越不和。所以,她总是赶着女儿回家住几天。而李亚楠也总是以照顾她和杨伟忙着生意不回家为借口,留住在妈妈家。

    李亚楠抚养着女儿,杨伟料理着生意。李亚楠住在妈妈家,杨伟经常不归家,夫妻俩聚少离多,只是逢年过节时才回到自己家小住几天。杨伟已不再强求李亚楠与他**。他要么**,要么找小姐。他觉得这两种方式都比他与李亚楠**时让他兴奋和愉快。李亚楠对这个家的概念已经模糊,她觉得这个家与其叫个家,还不如叫公司。

    又是一年百花盛开,香气四溢的季节。李亚楠在办公室百无聊赖地看着报纸。

    “亚楠,真用功啊!”

    李亚楠抬起头,一看是陈军,急忙离座迎接,说:“什么风把你刮回来了?”

    “是酒风。”陈军笑呵呵地说着,从包中掏出一张喜柬,“请你和杨伟参加我和刘莹的婚礼,喝我们的喜酒。”

    “好啊,恭喜你啊!修成正果了。”

    “还可以,只要两个人相爱就行了。”

    李亚楠心里一颤。她知道陈军说话无意,但陈军的话还是触碰了她的伤痛。她希望陈军有幸福的婚姻,但陈军的幸福婚姻又让她心里隐隐作痛。

    陈军与李亚楠又叙了一些闲话。陈军问李亚楠可愿意到市场报社工作,她可以把李亚楠介绍过去。他说,一个大学生在工厂里搞宣传是不是太浪费了?但李亚楠觉得报社太辛苦,自己在厂里轻松自在,工资又高,还不耽误带孩子,况且人言可畏,如果跟陈军调在一块工作,不说厂里的人说三道四,就是杨伟也会胡言乱语。她婉言谢绝了陈军的好意。

    送走陈军,李亚楠心里空落落的。她没有说话的人,没有倾诉的人。除了孩子和爸爸妈妈,她也没有要担心的人。她对未来很迷茫。她的生活中没有乐趣,有的只是郁闷。她忽然想起了乔丽。要是乔丽在身边就好了。乔丽是开心的钥匙,有她在,自己心里也不至于这么苦闷。不知她跟吕超结婚没有,婚后生活怎样。李亚楠想着想着,不由自主地又沉浸在大学时代的美好时光中。

    日子不因你的快乐而延长,也不因你的痛苦而缩短。转眼间,两年时间过去了。杨晓雯上了幼儿园,不需要李亚楠更多的照顾。李亚楠的空落感更加强烈了。

    现在,企业要减员增效。偌大的工厂,要减掉一千多人,这是李志强要考虑的头等大事。减谁留谁,稍有不慎,便会激起工人愤怒,引发企业震荡。李志强经过集体研究,制订了减人方案,并报送了工业局批准。方案的主要内容有三点:一是年龄限制。女满50岁,男满55岁,一律退休,退休工资是在岗工资的85%;女满45岁,男满50岁,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工资是在岗工资的70%。二是技术末位淘汰制。凡经过技术练兵、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一律辞退。三是竞争上岗聘任制,能者上庸者下。

    徐淑侠退了下来。厂里行管人员和工人看到厂长老婆都退了下来,对照年龄,他们该退的也退了下来。徐淑侠退休时,对李志强没提什么要求,她只要求李志强把李亚楠调整到人事科。李志强开始犹豫,但考虑到妻子退休时的心理落差和李亚楠的工作只是科室间的调整问题,就答应了徐淑侠的要求。李亚楠到人事科上班,没有引起工人的不满。但是,那些在技术练兵和考核中被淘汰的人员,却跑到了市政府**。杨国亮挨了批评,李志强更是挨了批评。怎么办?工人的诉求是我要吃饭,我要养老婆孩子。经过几轮的谈判和协商,工业局和市政府同意了纺织厂的意见:末位淘汰的工人,每月工资是原工资的50%,发放十年;或者一次性补偿三万元。一场小波动平息了下去。纺织厂恢复到往日的平静。

    李亚楠到人事科上班半年后,就被任命为人事科副科长。她从优化组合的理念出发,管理着人员的工资,调配,选用,几个月下来,他对全厂的工人管理得得心应手。工人的优化组合促使了全厂生产率的提高。李志强很高兴,他对李亚楠说:“亚楠,好样的,不愧为我的女儿,你对全厂的人事管理水平还是很高的,可以成为厂长助理了。”李亚楠笑着说:“谢谢爸爸的夸奖!跟爸爸学呗。”李志强欣慰地说:“幸亏举贤不避亲。不然,还发现不了我女儿有这种能力呢。”李亚楠真想扑到爸爸的怀里撒撒娇,让她这一天的高兴心情传出来,但她知道撒娇的时光早就流走了。父女俩又说笑了一些话,这让李亚楠感到这一天是她生活中最温馨的一天。

    杨伟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两年的永久牌自行车批发生意让他赚了二十多万。现在,他又新增加了春兰摩托车的批发。门面房由原来的一间变成了现在的三间,并且租赁了五百多平方米的仓库。他招了三个佣工,两个女孩负责销售,一个师傅负责装配。

    杨伟一下子买了两个BP机,自己一个,亚楠一个。给亚楠买BP机,不是想经常与她联系,而是一种炫耀和自得。李亚楠不要,不用,他不管,他要的是把BP机给李亚楠时的那种感觉,因为全纺织厂的人没有一个人用BP机,而李亚楠用上了,李亚楠用的是他杨伟买的。要知道,一个BP机,需要纺织厂工人几个月的工资。

    李亚楠忙着厂里的工作,杨伟忙着自己的生意。李亚楠从来不问杨伟挣了多少钱,杨伟也从来不问李亚楠忙些什么。除了孩子,除了节假日,他们俩就像铁路上的两条钢轨,没有了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