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驚變
作者︰
濮穎 更新︰2016-01-15 15:03 字數︰3054
寧州是一座古老的南方小城,四季分明。水多是寧州城的特色之一。梅曉倩就出生在寧州城名門望族的梅家。梅家的祖上從商,她的父親梅老爺梅鶴齡是寧州商會會長,一介儒商,滿腹文章,一手好字。梅家的孩子個個文采斐然,女孩子也一樣。許是因了水的潤澤,書的浸染,正值豆蔻年華的梅家唯一的大小姐梅曉倩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
梅老爺膝下三男一女,梅曉倩與三哥梅若楓是庶出。盡管曉倩是梅家唯一的女孩,但梅老爺好像並不是很寵愛。梅家的房產多,城南,城北,城東都有,三個兒子各居一處。梅曉倩與父母一起住在城中的一座朱欄畫棟的大院里。那一年春天,梅家發生了一件蹊蹺事。
早春二月,春寒料峭。梅家大少奶奶,梅若岩的太太沈雪琴依舊一夜未曾睡好,大早上便叫丫頭春桃到廚房熬一碗小米粥。春桃剛進廚房,發現昨晚關好的門半掩著,地上有幾個深淺不一的腳印,小丫頭心下納悶,放輕了手腳慢慢往里探望。這一望不打緊,廚房灶台的門口赫然躺著一只死了的野貓。春桃嚇得一聲大叫︰“了不得了!家里有鬼!”這一叫事小,大少奶奶正恍恍惚惚,精神萎靡,听得此聲驚叫,“哎呀”一聲竟暈厥過去……
梅家在西南小鎮有一處商號。由大少爺梅若岩負責打理。正月十六一過,大少爺別過家人,去經營自己的買賣。大少爺與大少奶奶結婚十數年,膝下並無一男半女,卻也不曾妨礙夫妻間的感情。夫婦倆人算得上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這里大少奶奶昏厥,春桃慌忙叫管家仇大力去請郎中。郎中姓江,在寧州城頗有名氣,人稱醫神。一般人家請不上,倒不是銀子的問題,而是此人太忙,就像現在的知名專家一樣,預約很困難。但是梅家大小的平安都是有這位郎中來照顧的。少頃,江郎中一身青色麻布長衫,捻著一撮山羊胡須,手提一只紫檀木箱,步履匆匆來到梅府。坐定後,春桃上茶,照例是貴南的雀舌。其茶牙尖縴細如條,色澤綠中帶黃,香氣清高,汁味鮮濃。郎中擺手示意春桃將茶暫放一邊,隨即打開紫檀木箱,取出一塊絲絹搭在大少奶奶的縴縴玉碗上,準備號脈。這位大少奶奶的手臂很勻稱,雖不是潔白如玉,也是溫潤光滑。江郎中雙目半眯,似在沉吟。突然,他一個驚厥,睜開本就不大的老眼,臉色微變,繼而又將意欲收起的干瘦手指重新按在細絹之上,這一回不再閉目,而是睜大眼楮,一動不動。仇大力從一側的簾子外探出半個腦袋,神情緊張地偷窺著神醫的表情,春桃這邊廂也是大氣不敢出一聲,只有那碗雀舌茶裊裊地冒著熱氣……半晌,江郎中的眼里閃過一絲冷光,瞬間又恢復自然。然就這一霎間的變化卻未曾逃過春桃的眼光。這丫頭跟隨大少奶奶多年,與其說是丫頭,不如說是少奶奶的知己,死黨。自如以來,奴才對主子的忠心是鐵定的,為主子生,便可以為主子死,這里有對主子的敬畏,更是歸依決志的表現。春桃借著獻茶,上前一步,“請問先生,我家夫人可要緊?”,郎中接過茶碗,揭開碗蓋,呷了一口香茗,欠了欠端坐的身板說;“無妨。少奶奶先天氣血不足,氣不足則心不定,血不足便神不寧。何況大清早又受了驚嚇,你先沖個湯婆子給少奶奶,不到半個時辰她自然會醒來。”。春桃接著問;“可要吃些湯藥?”,郎中沉吟片刻,拿起他的“黑子”(極品羊毫),鋪開一張生宣,靜氣懸腕,筆走游龍,不一會寫就藥方。但見神醫滿箋好字︰揮灑自如,張弛有度,字字落定,行行排開。春桃不識幾個字,收好處方,便叫管家仇大力去藥鋪抓藥。大力正在簾子後面侯著,听得叫喚立即出來,接過方子仔細看起來。仇大力文靜高挑,瘦削精干。白白淨淨書生模樣,跟他的名字一點也不像,且識文斷字,更善畫花鳥仕女,不知道爹媽怎麼給他起了這樣的名字?是何來歷?又怎麼會投靠在梅家?這邊江神醫寫好處方,起身告辭。那廂仇管家細看藥方︰不過是參茸,阿膠之類的補品,未見其他。大力折好方箋,急忙趕往城南的益草堂,一刻也不敢懈怠!益草堂是寧州城最大的藥鋪,幾十號伙計,幾十排漆成荸薺色的藥櫃子,上下分了很多擋的抽屜,抽屜上的黃銅把手早已被摸得光滑 亮。每隔抽屜的上紅紙黑字地貼著︰天麻、杜仲、三七、佩蘭、茵陳、地黃、白術、當歸……藥鋪子里經年散發出一股奇異的香味。
藥鋪伙計抓好藥,用一塊方方正正的紙包好,再用紅線扎成一串交給大力。大力回到府中又交于春桃,春桃拆開紙包,把藥草放在一只烏亮的陶缽里浸泡一段時間,打開爐門,把陶缽擱在爐上,只見一圈藍色的火苗溫柔地舔著缽底。半個時辰左右,湯藥便熬好了,春桃用一只藍底碎花的瓷碗潷下湯汁,手腳麻利地端到少奶奶的房中。
江神醫這一刻正在犯愁,為啥?大少奶奶的脈象往來流利,如走珠盤,圓滑如按滾珠,這是滑脈,也叫喜脈,也就是說大少奶奶懷孕了!梅府長房有後了!而且據多年的經驗,江郎中肯定這一胎是男孩!這不是天大的好事嗎?江郎中為何犯愁?這里面難不成有什麼端倪?江郎中踱步良久,決定去梅老爺的府上報信,而不是報喜……
梅老爺梅鶴麟住在城中一條僻靜的後巷內,巷子南北向,巷內有座寺廟叫做天竺寺,這條巷子也叫天竺巷。不知道是寺廟應了巷名,還是巷子應了寺名,無從考證。天竺寺不大,進門彌勒,出門韋陀,兩側四大天王,一個觀音殿,一間念佛堂,最大的便是大雄寶殿。天竺寺里有幾株枝干遒勁的臘梅樹,一到冬天,便滿開了花。香氣從天竺巷一直彌漫到北市口。王安石謂之為“暗香”,殊不知梅家小姐梅曉倩說的更妥帖,她從小便說過 ︰“桂花的香氣太葷,不若梅花的香氣是素的好聞”。天竺寺里除了梅花,便是天竺了。下雪天,天竺結果,紅彤彤一片,擠擠挨挨,熱鬧得很。白雪梅花天竺,是冬天天竺寺的一景。過了天竺巷便是寧州城最熱鬧的地段,叫做北市口。梅府住在巷子的正中,不偏不倚,有點大隱隱于市的意思。梅小姐年方十三,正是豆蔻年華,從小隨著哥哥讀過幾本書,練過幾個字,天資聰穎,蕙質蘭心。唯一不足的是出身。她的母親徐英是梅老爺的小老婆,寧州城西北鄉下一個窮人家的女兒,天生一副好嗓子,打小就跟著寧州城一家戲班子唱家鄉戲,寧州人稱之為小戲。梅曉倩的母親就是唱小戲的出身。那年梅家老太太大壽,曉倩的母親隨著戲班子來到梅家唱了三天戲,老太太特別喜歡徐英唱《白蛇傳》中的“斷橋會”,《梁山伯與祝英台》里的“十八相送”,這丫頭,扮相好看,嗓子又亮,老壽星一高興,認下徐英做干女兒,此後徐英就經常來往于梅家。過一年,梅老爺的正房太太梅霍氏染了時疾,性命堪憂。連江神醫都束手無策。梅家就死馬當作活馬醫,一邊不放棄給霍氏服藥診治,一邊忙著給梅老爺續弦,也是沖喜。寧州城不算大,城里只要不是家境特別不好的人家誰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女兒給人家當小老婆,鄉下姑娘一下子又不知根底。這時候梅家老太太毫無懸念地想起了她的干女兒徐英。這樣的婚配對于梅徐兩家好像再合適不過了。擇日不如撞日,雙方意見一統,簡單下個聘禮,第二天一頂小轎便將徐英抬到了梅府。徐英到了梅家,大房梅霍氏的病也漸漸好了起來,合府上下都齊念“額彌陀佛”。病愈後的梅霍氏更是潛心向佛,為自己的兩個兒子梅若岩,梅若梓,為梅家上下,也為一切有緣眾生。徐英過府後很爭氣,第二年生下一個男孩,取名梅若楓。再一年又生了一個女孩。就是梅曉倩。按理梅老爺晚年得女,弄瓦之喜該是何等開心。可是梅老爺好像並沒有這樣的表現,就連女兒的名字也是隨口一說,曉倩這個名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簡單到不能再簡單。連個“若”字的輩分都沒有從。大家猜想著可能曉倩是庶出,這不是理由。三少爺梅若楓也是庶出。徐英雖為小老婆,但目前梅家真正意義上的夫人就是她。梅家三個男孩一個女孩,梅曉倩沒有理由得不到梅老爺的寵愛!不過曉倩倒也無所謂,她的心思沒有這樣細密,近來,她的心已經被一個叫齊思銘的男孩子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