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印,一個僅用詩詞無法詮釋的存在
作者︰
甦曼凌 更新︰2015-10-14 19:51 字數︰1084
如果說佛印是個傳奇,一點兒都不為過。我們只在甦東坡的故事中抽絲剝繭看到一個睿智通融、詩才絕倫而又詼諧練達的僧人形象。仿佛那只是個影子,將一代文豪的輪廓映襯得越來越清晰。
千百年來,我們在所有的歷史傳說和文學作品里中最經典的就是“牛糞”與“佛”的故事。我搜尋了很多關于佛印的資料,發現他有過世俗的生活,曾經為官吏,後看破紅塵,一心鑽研佛法成為一代禪師。佛印與大名鼎鼎的甦東坡本同為仕途道路上的盟友,其才華也與甦東坡不相上下,但是卻因為種種原因,印證了不同的命運。佛印在禪修中淡然走過一生,而甦東坡則在跌宕起伏中嘗盡了酸甜苦辣與悲歡離合,正如《宋稗類抄》里說︰“子瞻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到這地位不知性命所在,一生聰明要做甚麼?”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際遇,造就了一雙才子各有千秋的故事。
一天晚上隨意翻看家里的《古代小說百科全書》中《佛印師四調琴娘》的故事偶然跳入眼簾,雖然故事中不乏小說家的杜撰與文學加工,但是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出佛印那種從追求世俗中的功名利祿到全心全意鑽研佛法的心路過程,雖然是無奈,但最終卻是適得其所。我的腦海中忽然想去追求他的這段心路轉變歷程,也或許真的和一位紅顏知己有關。而這位紅顏知己必然是一位敢愛感恨、聰慧睿智的奇女子。他在經歷了人世間的教人生死相許的情愛之後,方走入佛陀的教誨中得到心靈的安寧。繁華褪盡,你我最終守候的仍然是一份淡薄。
提起宋朝,除了“重文輕武”的國策,大家還知道“王安石變法”,還有無論是大街小巷到處傳唱的詞曲。其實還有“纏足”,在宋代也是一個發展的階段。甦東坡曾經專門寫過《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涂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縴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佛印師四調琴娘》里也有“足步金蓮,行動鳳鞋弓小。”的描寫。在這個風花雪月、旖旎浪漫的時代,“小腳”似乎已經成為“婦人”的代名詞。循著“步步蓮花”和南唐 娘的蓮花台的傾城一舞,這本是人間極酷之刑的記憶,不知不覺吹到江南的春風綠水。佛教、蓮花、小腳……這些與蓮花有關的事物構織了一副另類怪異的江南風景。
佛印的奇就在于他雖然身在佛門,行事卻是不受清規的破戒。而“酒肉穿腸過”仿佛真的成為他一生的修禪。佛印的怪就在于他雖然擺著一副嬉笑鬧罵的詼諧形象,卻總是化危機于無形,化矛盾于無影。特立獨行的他,卻對佛法經義無比通透,不失為一代雲門宗師的風範。這是一個矛盾的個體,是一個僅用詩詞無法詮釋的存在。
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或許,他早就悟透。吃是禪,睡是禪,喝酒也是禪,你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是禪。千帆過盡,水向東流,終究還是歸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