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路上
作者:颜真卿      更新:2024-06-11 00:37      字数:2169
    郝君子挽着包袱,大件的行李都留在浩叔家了,毕竟是下乡跟着组织,带着那些西装有失本心,想着只将书本带去就好了。为了躲避关口的检查,李瑞端带着在小路来回穿插,中国乡村的景象却让怀揣热情的郝君子逐渐息了火。

    刚出城向北方进军,五月的麦子已挂上麦穗,一粒粒略显干瘪地簇拥着,碧青的秸秆迎着风摇摆不定,几处农舍夹杂其中,郝君子哪见过这般的农田,风中微微的泥土气息,辽阔的平原,晴朗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是他一生中未曾见过的。他想蹲下捧起一把泥土,虔诚地用刘萍给他寄托的红丝巾包起来,告诉她这就是我们的祖国,使他们永远怀念着的山山水水。

    “去前面农舍歇歇吧,今天再走十几里就差不多了。“李瑞端回头招手,她永远是微笑着的。”走累了吧“”不累不累,迟早得吃这个苦。“郝君子摆摆手,越过她坐着的长凳跨步进了农舍,只觉眼前一黑,院里一股发霉的闷臭袭面冲鼻,他屏住气息眯眯眼睛,从破塌的窗框透进来的光线下,才稍微看清屋里光景,其中一只粗方木桌,卓i按一片裂痕,一只用泥巴砌成的土灶,一只磕了角的水缸,靠墙的木床,上面的一床被子黑漆,不只多久没晒过太阳了。郝君子才意识到这是”家徒四壁“的真实样子。院子里一个干瘪的老妇人,衣服褴褛,表情麻木,慢慢挪动着小脚,费力趴在水缸边上舀着最底下所剩不多的水,抓起稻草,烧了一壶开水。郝君子受不了这样压抑闷臭的氛围,看清了情景就退到屋外,站在了刘瑞端跟前。

    “农村里全是这样,你刚回来可能还不大习惯。“

    “不,为什么是这样……“

    “家里男人都被和平军抓去打仗了,粮食也被抢走充公,再怎么种地也吃不饱饭,这批麦子收上来也是等着被抢,吃不饱就什么都没有了。“刘瑞端只顾看远方,不知道是是看麦子还是萧条的房屋。

    郝君子听了在想,既然都这样了,他真的能帮到革命吗?靠着他写的文章、排的戏,真的能让别人吃上饭吗?他在犹豫,但已经退无可退,因为在东洋已经被驱逐出境了,刘萍还在那等着自己稳定下来去接她,剩下的路只有在这里,至于什么样的路,该怎么走出来,就无人可知了。

    在许久的沉默中出发了,从清晨走到太阳快要西落,一路上尽是如此贫瘠、荒芜、单调。一整天的路程,尽是沿着一条向远处伸展、弯弯绕绕、曲曲折折、无穷无尽的单调土路,千篇一律的村庄、农舍,一如既往的毫无烟火味,到底哪里才是他的路呢?

    郝君子冲出了条条框框被农田拘束着的小路,走上的是阳光灿烂、景色绚丽的大千世界。身穿灰绿色军装,手持钢枪的战士,这是他的海外憧憬的、敬仰的、将他们视为民族英雄的战士,如今战士们井然有序的在操场上排练,他也进入了一路心心念念的组织。刘瑞端领着他,将他介绍给一位连长,知道他是海外回来的新同志,连长很庄严的向他立正敬礼,郝君子哪处理过这样的场面,激动的满脸通红,上去就握手,这阵仗,很快全营都知道来了个东洋的大读书人。郝君子感觉到这里的力量,突然意识到在东洋自己作为一个弱国的子民,饱受外人歧视的痛苦,一下子得到了解脱。他意识到这是他必须终生为之献身的圣地,是他能够为平民百姓夺回粮食的地方,是他将作为革命者写稿撰字的发表地。

    进了门他就没注意到刘瑞端了,现在出去也寻不见她,反而来了一群观客,“东洋来的?东边不是上海吗,哪来的洋?“抬脚出门就看见人群围着,说这话的是个男同志,在人群里倒也分不出是谁。”害,小吴,你就不知道了吧,东洋是国外的。不是咱们中国的地方。“一个看着年轻说话却像老学究的男同志摇头晃脑的说。”哦哦,国外……“被叫小朱的同志急忙从兜里掏出小笔记本一字一划的记下,像是个大学问。

    “国外?国外什么样?“”国外多远啊?“”外国人和我们长得一样吗?“……一系列此起彼伏细小的疑问从人群中冒了出来。真傻,郝君子想笑又笑不出来。”不对不对,听我说啊,“老学究又讲上道理了,摇头晃脑的从人群里走出来,两眼左右瞟着听众,观察着他们听他高谈阔论时的神态,还不是抬起头拉长故意音调,”东洋那个外国地方,也有很多的中国人,特别是广东福建靠近海的地方,过去谋生,吃的可比我们这好多了,大部分人去了就不会回来了,毕竟那么好的地方,就在那成家立业,传宗接代,日子润着呢!……“没等老学究说完,就有人指着发现郝君子已经出来了。

    “同志!新同志!你们那当真这么好啊。“几人迎着笑都围了上来。”没有没有,过得好也最后是回来了。“郝君子连摆手道,这般的热情是没见过的。”欸欸,慢着点,别吓着我们大学子。“郝君子还在没有,一道声音从人群外传了进来,是李瑞端。她回来换上了军装,军帽底下稍微垂过耳垂的乌黑乌亮的头发,整整齐齐的别在耳后,那套军装倒更显着她那纤细的身材,比穿旗袍时更为健美,雪白的衬衫领子翻在灰色军装衣领上面,两袖微微露出里头红色的毛线衣,所有的色彩在她身上都明艳一分,郝君子见她这身更比之前的李瑞端美丽了。”这是郝同志,从东洋回来的,是写文章剧本的好手,后面就在我们文工团工作了,他刚回来,有些地方肯定会不明白,大家都是同志了,最近多帮帮忙,改天一起看看他的剧本,那是一个好。“刘瑞端走进郝君子,向他介绍。原来那个一直问问题的青年叫朱志,13岁就跟着团了,现在负责演员打杂的工作。那个老学究叫张宏,看着年轻倒也快30了,是团里的“智多星”据说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平常也喜欢写文章。在李瑞端的介绍下,郝君子一个个认了过去,但一下子记住的倒只有这两个。

    他高兴,这才像同志,像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