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偏不倚
作者︰雪原      更新︰2023-08-14 10:35      字數︰4550
    元豐八年(1085年),九歲的太子趙煦即位,高太皇太後垂簾听政。她急召舊黨領袖司馬光入京主政。次年司馬光便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數月間廢盡新法,罷黜新黨。而西邊的夏人見舊黨司馬光重新掌權,便欺負宋朝皇帝年幼,公然撕毀協議,在宋、夏邊境重新屯兵集結,準備發動戰爭。

    見西夏的梁氏姐弟出爾反爾,高太皇太後不是加強防御,備 戰、備荒,而是臨時換帥、換將,把呂惠卿派到山西太原當知府,讓李夔遷朝內大宗正丞,派文官趙為延安知府,用武將宗澤協防延安。沒過多久,因西夏皇帝李秉常復位,梁氏姐弟重蹈前朝沒藏氏姐弟的下場,為此,宋、夏邊境暫且平安。

    當舊黨瘋狂報復,盡廢新法時,已成為翰林學士兼禮部尚書的甦軾則不同意司馬光廢除王安石的免役法,甦軾並不是頑固的守舊派,只是認為宋朝當時的國情並不適宜改革。因他的這些觀點,觸犯了舊黨的利益,因而遭到了舊黨官員的集體圍攻。舊黨干臣張、甦轍、李清臣的表現尤為突出。

    高氏專權後,三人成了司馬光報復新黨的急先鋒,制造了許多冤假錯案。而上官均作為監察御史,他秉公論事,依照大宋的法律、典章,彈劾了氣焰囂張的張、 甦轍、李清臣,保護了大宋許多贊同新法的朝廷官員,當然也包括屬于舊黨官員的甦軾。

    甦轍先是耿耿于懷,後在小妹甦軫和妹夫秦少游的耐心說服下,與大哥握手言好,並且表示能夠理解上官均的做法,願意受貶謫到廣東雷州。

    沒過多久,那辭居家鄉後不久又隱居江甦鐘山的變法領袖王安石見新法皆廢,郁然悲逝鐘山(今江甦南京),朝廷贈他為“太傅”,謚“文公”。 就在王安石赫然離世還不到半年時間,舊黨領袖司馬光也緊隨其後,中風猝逝。他為相僅僅八個月的時間便撒手人寰,高太皇太後封其為“溫國公”。

    高太皇太後離世,趙煦親政,他重用章  跡 鷯貌癱濉 蹲媲  造闃湊毖閑嘆  }蒲月郟 紊媳岢餼傻常  傻徹僭繃鞣帕 希   詵厝」祝 尢き籃蟺木傻沉煨淥韭砉狻I瞎倬惶  τ牖坡牡熱艘黃鶉八嫡蘢諢實郟 浦沽甦 紫嗟墓タ形 br />
    大宋正是由于有像上官均這樣不偏不倚,不畏權勢,敢持正義的大宋言官,掌權者才不至于肆無忌憚地大開殺戒。

    高氏掌權時曾有人提出以詩賦取士,廢除經義,上官均認為這是舍本求末,輕重倒置,經他力爭沒有廢除。

    而當哲宗親政,恢復皇帝的革新、變法時,上官均又根據自己在光澤擔任知縣時的親眼所見,再次上書停止“青苗法”,認為該法“有惠民之名,而無惠民之實,有目前之利,而為終歲之患”,並主張恢復被棄的“糴糶法”。繼而他又提出治理天下,寬猛相互為用,務必做到“寬不縱惡,猛不傷惠”,錚錚諫言,致使哲宗退讓妥協,並下令按上官均的建議,全國執行。

    時任御史張舜民談論邊防事宜,因言語觸犯了老相文彥博,被貶謫為庶民。

    上官均認為,舜民所談如對,應照其辦理;若所談不對,應寬容對待,宜復其職。

    後上官均遷任殿中侍御史,在御史任職的年余時間,他最敢直言,如開放言論、裁減冗員、考核選拔諫官及外監司之人選等,因其所言涉及大宋政體,于是招引哲宗的疑忌而改任禮部員外郎。

    元五年(1090 年)他復任殿中侍御史。時西夏軍隊撕毀協議,恃勝氣驕,欲復故地。

    朝廷不理武將宗澤的御敵方針,卻采納了延安 (今陝西延安) 新任知府趙的計策,放棄四砦,退守蘭州。對此,上官均極力反對,先後三次上疏,但無濟于事。紹聖初(約1096年),上官均改任左正言後,針對朝廷政治弊端,又上書建議哲宗要“審好惡、辨邪正、察眾言、謹政令、操要術、明賞罰”。由于他的諸多政治主張和宰相章 嗡枷胂嘧螅 喚抵拔 ァ吭蓖飫傘K位兆謖再Д巧匣飾緩螅 瞎倬指娜紋鵓永桑 笊胃輪小 幾蟠啤

    北宋的新舊黨爭最初只是書生之間的意氣用事,王安石被宋神宗委以重任,實施變法以後,司馬光等人攻擊王安石的新政,認為王安石的新政會造成國家的不穩定。

    司馬光還搞地域偏見,他認為贛人和閩人是奸詐之人,而主導變法的又恰是閩、贛兩地的主要官員。

    北宋新舊黨爭在宋神宗病逝後,日加嚴峻。宋哲宗繼位後,舊黨勢力在高太皇太後的支持下重新掌握朝政,將王安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部廢除,並且將一些改革官員貶至窮山惡水的嶺南地區。

    高氏病逝後,宋哲宗親政,宋哲宗完全認同父親皇帝的變法主張,任用章  啵 F制涓母錚 碌呈屏  頰迫 U 迫 螅 匝闌寡潰  栽 v為首的舊黨官員貶至嶺南地區。

    宋徽宗當政後,將章 夤佟N 嘶 獾痴 位兆諶斡彌率斯僭輩嘆┤ 唷え鷯昧斯┐釤 嗤 岷痛有﹀閽謐約荷謋n氖潭鐐蹴耄 約疤嘮ΑⅤ砭夏蓯指嗶吹讓揮械痴塵爸 恕U廡┤慫淙幻揮械痴塵埃  撬僑床灰怨棵窀晃﹤喝危 譴蟾憬岬秤 劍 拔鄹 埽 緯 男戮傻痴淙輝謁位兆謔逼誚 耍  笏緯 お詞竊嚼叢礁 啵 嚼叢膠詘怠新舊黨爭背景中,地域之爭也是一個方面。 王安石是南方人,司馬光是北方人,南方與北方的學術略有不同,因此二人常常爭執。 司馬光曾公開指責南方人狡詐,不可以擔當大任,說那個白天做人,晚上扮鬼的呂惠卿便是如此。宋朝的士大夫之間的權力斗爭也是新舊黨爭的背景之一。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重用文官,壓制武將。士大夫在宋朝有著很大的勢力。在朝廷和地方上,舊有的士大夫為了自己的地位,打壓新興的士大夫,新興的士大夫為了獲得權勢,又會聯合起來打壓舊有的士大夫勢力。文人風氣也是北宋新舊黨爭的背景之一。宋朝的文化發展繁榮,各地都有自己的學術、學派,地方上的文人到了朝廷以後,經常發表言論。這些文人爭強好勝,在辯論中拉幫結派,逐漸分成新、舊兩黨的均衡勢力。

    北宋的新舊黨爭從本質上說是士大夫之間的奪權斗爭。在當時的情況下,北宋已經有 了很多的弊病,如果不改革的話,必然走向死亡。但是改革過快的話,又勢必引發全國的動亂,因此,新、舊黨派都有著自己的執著和斗爭的理由。

    且說,宋哲宗病死,終年二十四歲,在位時間十五年,因哲宗無子,他的弟弟端王趙佶就被太後向氏立為皇帝。趙佶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據說在他出生之前,其父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

    “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隨後徽宗就出生了, “生時夢李主來謁,所以文采風流,過李主百倍”。這種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徽宗自幼愛好筆墨、丹青、騎馬、射箭、蹴鞠,對奇花異石、 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宰相章 髡乓覽騅攽^ 蘢諭 傅薌蟯跽運疲 裨虻繃 イ萇暉跽兀 窒嗤 鄣的人員有黃履、上官均和李夔等人。但向太後以自己無子,神宗諸子皆庶子為由,排除了患有目疾的申王趙兀 髡帕 蘢詿蔚芏送跽再ャU 賦穌再ャ扒豳 豢梢躍煜隆保 骨蠹然實哪蓋字焓蝦投送醯哪蓋壯率希  譴喲笏謂 降某ッ犢悸牽 八迪蚴戲牌髡牛 彼親叩攪訟蚴系那薰 比賜肆嘶乩矗 私遭  蟺耐希 桓已雜錚 率顯誒   剩 貢幌蛺 蟺氖膛 運喔鶯蕕剞陝湟環 C還喑ス奔洌 蛺 笤讜肌 癱宓熱說鬧F窒攏  再в 邸br />
    向太後听政時重用了偏向新黨的蔡卞,蔡卞擢升為正二品文官尚書左丞,此後不久他又作為欽差大臣幫太後選來了山東鄆城的懿肅姑娘,而此時的趙佶已按照向氏的要求,將山東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顯恭冊封為皇後。

    顯恭生下皇子趙桓後就沒被趙佶寵幸過,後來徽宗時不時地怪葉祖洽當年的提議是多管閑事。 徽宗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後去世,于是徽宗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太後在去世前,曾將自己最為中意的侍女顯肅和懿肅送給趙佶,並要趙佶將二位侍女立為貴妃。徽宗隨即尊道人林靈素為國師,重用與弟弟蔡卞不和的蔡京為相。蔡京掌權後便開始瘋狂打壓蔡卞、章 か瞎倬 鈀緄熱恕U 鈧 約何蘗Ρ;ん欏端刪 罰 蛄醵 慕憬懍跛孛隊羌膊恚 叨肴ュ 抖躚邐氖且桓齪貿岳磷齙睦說垂 櫻  醵 狼案瞎倬氖樾帕粞裕 話蘸蟺惱 話馴檳黴醵 畝恿躚邐模 裁話馴榻桓跛傻畝油蹴搿br />
    王黼初名王甫,因與東漢宦官王甫同名,故而被徽宗賜名王黼。王黼對兵書無絲毫興趣,怕《松經》要危害自己,加上宋朝廷歷來重文輕武。因此,兵書無人問津。 黃履看透朝廷的腐朽,厭惡新舊兩黨的惡斗,于是他答應了好友章 那肭螅 臚饃鈀繅黃穡  欏端刪 反攪松畚洹

    之後黃履回到邵武故縣教書育人,而李夔之子善研前人的兵書、兵法。于是,黃履便把歷經曲折的藍皮兵書——《松經》,交給了只有八歲的外甥孫——李綱。

    從高太皇太後的垂簾听政到哲宗親政,上官均累官侍御史、大理寺少卿、右文殿修撰、集英殿修撰、給事中、朝議大夫,晉爵歷陽縣開國男,時評最敢言諫官,只要是發生重大案件且難以解決的地方,高氏、哲宗便要將上官均派到那里。到了趙佶當政時,趙佶初期還能廣開言路,征詢忠言,結束黨爭,表現出勤政賢明的君王形象,提遷上官均為起居郎,後升任給事中、龍圖閣待制,並廢除了讓百姓苦不堪言的“青苗法”。可到了後期他偏听偏廢, 成為斷送趙氏江山的“道君太上皇”。

    葉祖洽自哲宗親政,經曾布推薦做了一年的吏部尚書後,因對朝廷的爾虞我詐感到厭倦,便請求離開京城。曾布被罷後,葉祖洽受到牽連,降為集賢殿修撰,提舉沖佑觀。葉祖洽因被列入元黨籍,朝廷不予重用,直至政和初,葉祖洽才被任命為洪州知州,繼改任安徽亳州知州,加徽猷閣直學士餃。而竇莘卻是在高氏垂簾听政時期,因心肌梗塞突然離世,朝廷追贈“通議大夫”。

    高源源在姐姐高滔滔去世後的第二年,離開人間,封“長樂太君”,贈“永嘉郡夫人”。

    佷兒高公謹因上官家人的極力反對,沒有完成姑姑高滔滔交代的任務,即必須把高源源的棺槨運回老家安徽亳州蒙城,以完成祖父、祖母生前的願望。沒有完成任務的高公謹不好意思回到安徽老家面見自己的親人,于是,他一氣之下便離開官坊墟來到了離和平不遠的“大埠崗寶積”的一座山嶺,搭房種地,安生度命。

    沒過多久,高公謹收留了一個外地逃難的女子,之後的高家子孫滿堂。

    後代為了紀念長輩高源源,將自己的住地改名為“高婆嶺”。

    1115年,耶律洪基的孫子——天祚帝耶律延禧延續祖父的作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致使遼朝派系紛爭,後被完顏阿骨打打敗,建國號金。 稱帝之後的阿骨打沒有忘記自己的救命恩人上官均,並派人來到江甦歷陽(現在的江甦揚州)予以重謝,上官均一口回絕了阿骨打的重禮,並要求阿骨打與宋和平相處,來人只好北上返金。

    同年十月的一天,上官均突然去世,享年78 歲。他的一生廉潔正直,去世時,家無余資,待朋友之賻,始克殮,待朝廷之賜,始克葬。上官均的碑文是義弟葉祖洽撰寫的。 碑文上說他一生“剛正不阿、廉潔孝肅、為民請命、無私無畏,其行為、品德能與三國的諸葛孔明相媲美。”

    諸葛亮與上官均,一個是一品的丞相,一個是三品的龍圖閣待制,但二人都清正廉明,敢諫敢言,忠實正直,心系百姓。

    清代有“明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現代有“衡璣稱百姓,關關彥衡上官均”的絕美佳句,就是對上官均公一生褒獎的最好例證。

    上官均的離世,讓年歲已高的王芳和甦軫悲痛不已,她們只能在自己的府里立牌禱告,願他一路走好。

    上官均生前著有《曲禮講義》2 卷、《奏議》10 卷、《廣陵文集》50 卷及《送程給事知越州》和《題耿氏溫清堂》等詩詞作品。其妻楊梅英敬封“寧國夫人”,王珍珍追封“皖國夫人”,張淑萍贈封“越國碩人”。此後,邵武和平的上官一族人才輩出,曾有過一門九進士的曠古絕倫和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