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我,著時代華章
作者︰小羊肖恩      更新︰2022-06-12 09:49      字數︰1196
    以青春之我,著時代華章

    陳獨秀先生曾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李大釗先生說過︰“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雖老猶未老也。”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陳獨秀、李大釗等革命先輩們的錚錚誓言還言猶在耳。

    百年前,一群青年才干在茫茫黑夜中上下求索,探求救國存亡之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多麼艱難,冒著被反動派發現的危險,輾轉到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召開了中共一大,自此之後,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們的平均年齡是28歲,最小的只有19歲。一百年前的熱血青年們從南湖出發,披荊斬棘,乘風破浪,以星星之火照亮整個新中國。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

    長征途中,戰士的平均年齡只有20歲左右,14至18歲的戰士佔到了隊伍的四成。“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在紅一方面軍的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有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縱觀漫漫長征路,青年革命士擔起了歷史的大旗,創造了一部史無前例的壯麗史詩。

    1937年10月上海淪陷,黨中央的大本營延安成了無數青年向往的地方,“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這是當時青年志士奔赴延安的真實寫照。在那個戰火紛飛,硝煙四起的動蕩年代,青年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這一百年間,中國青年為有犧犧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風華正茂的仁人志士們堅定革命理想,赴湯蹈火,前僕後繼,甚至為革命獻身,慷慨赴死。夏明翰在臨死前寫下正氣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陳喬年行刑前對監獄的戰友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換來的幸福吧!”,還有用胸膛堵住敵人瘋狂掃射的槍眼的黃繼光,人在陣地在的楊根思,烈火燒身依舊一動不動的邱少雲……

    這一百年,青年英雄層出不窮,青年人一直都是革命征途中的先鋒力量和生力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我輩青年的手中。

    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中國,我們仍不乏敢于擔當國家大任的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只有一代代青年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願望才能更快實現。

    事實證明,90後,00後不是垮掉的一代。疫情襲來,青年人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用雉嫩的身軀為我們給起堅固的防護壁壘。在鄉村振興中年輕的大學生村官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他們將青春奉獻給基層,扎根鄉村,攻堅克難。扶貧干部黃文秀甚至因公殉職,將生命定格在30歲。成邊戰士陳祥榕以身許國,寫下那句“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犧牲年僅19歲。00後小將楊倩一槍入魂拿下東京奧運會首金。 ……

    時代是出題人,我們是答卷人。當代青年應當賡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擔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青年不負韶華,矢志奮斗。願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