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新农村建设
作者:*4435      更新:2021-06-21 16:37      字数:2870
    第三十八章 新农村建设

    龙川旧城的改造,新城的建设,完全按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进行。二三十层的高楼,形状色彩各异,直指蓝天。八车道的街道上,行道树浓荫蔽日,几十盏荷花包状的白色灯集聚成伞塔状,高高地矗立在行道树的上边,笔直的伸向远方。晚上,华灯绽放,站在坡上看对面坡上延伸过来的街道街灯,犹如一道索桥,弯弯地悬垂于两坡之间。街道上密密麻麻的汽车头灯尾灯,犹如萤火虫般的慢慢蠕动。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一幢幢厂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建好的厂房里机器的轰鸣声彻夜不息。文兴邦,武卫国和投资建设方的大老板何广德先生一道,视察龙川牌大米机械化生产流程;视察龙川牌山茶油的机械化生产流程;视察放翁酒新扩厂区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何广德一边带着他们参观,一边介绍:

    “父亲抗战前曾在龙川带领八百父老乡亲子弟出川,结果无一生还。烈士名称,应得的抚恤,什么都没得到!父亲感到愧对龙川的父老乡亲。所以这次回来,凡当年出征子弟的亲人,年满60周岁的男性,55周岁的女性,我们耀辉集团负责一次性给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凡是他们的后辈子弟,我们优先招聘为我们企业的员工。算是我们弥补愧对他们先辈的欠债!”

    “报纸上,电视里的相关报道,我们都在密切关注。市委市府对你们的善举也大力支持。”

    文兴邦回答道。后来,他们又来到了新建的农机厂参观。看到一台台水田耕作机,插秧机,小型收割机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不禁赞不绝口。

    “我们这里的浅丘地带,基本上还是几千年前的原始劳作,机械化生产太少太少!你们这个企业真是填补了这一空缺。实在是太好了!”文兴邦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北方平原地带机械化程度高一些,南方丘陵地带主要还是人工劳作。现在农村几乎不养耕牛,原来稻谷收割之后,讲究三犁三耙过冬,来年一犁一耙之后才能插秧。以后还要䒵秧,除草,施肥。讲究的是‘田头靠肉气,土头靠铁气’。意思是水田里的庄稼,要人的手脚经常去劳作。䒵秧时,每窝秧苗都要转到,将杂草抓成一把塞入空隙间的泥里,沤烂后供秧苗吸收。没有化肥,农家肥一点一点地塞到秧苗的根部。一季秧苗要䒵两次。就这样,多多沾染人的肉气,庄稼才能长得好,收成才能多一些;坡地上的旱作物,要靠锄头去松土除草,然后施肥,多沾染些铁气。文书记下乡当知青时,都是这样劳作的。现在可不一样啰!村民们大多是种懒庄稼。稻谷成熟时,将谷穗割下来,挑回家脱粒。稻草留在田里。水干了的,除掉稻草,翻松泥土,栽种蔬菜或油菜。一些有水的冲田里,杂草丛生,稻蔸杂沓,一遍荒芜。来年插秧前,用一台小型耕作机,将稀泥杂草绞碎,撒上化肥,栽后就不大管它了。如果有病虫害,再打点儿农药。除了抽水和耕田用点儿小型机械外,其余全是手工劳作。何先生开办这个厂,为南方丘陵地区的机械化生产,提供了方便。”武卫国说起农村劳作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现在工厂生产的机械供不应求,南方各省市农村都有我们的订单。机器里植入集成化版块,操作起来也方便多了。明天,我们可到龙洞村2组,去看看他们如何机械化操作。实地观看比这样更能真切的感受到机械化的方便快捷。”何广德先生对文兴邦和武卫国说。

    “好啊,我们也真应该去开开眼界,感受一番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情景了。”文兴邦武卫国几乎是异口同声的答应了。

    第二天上午8点半左右,几辆小车往龙洞村2组进发。公路全修成了柏油路面。小车轻快地沙沙行驶。一路上,一幢幢瓷砖贴面的别墅式楼房,掩映在青青翠竹之间。冲田里的水田经过规划,田干全用砖块石条砌过,养鱼塘碧波荡漾,倒映着云影波光。藕田里荷叶田田,怒放的荷花,含苞的骨朵,娇姿欲滴,香气袭人。成片的大棚蔬菜,薄膜揭去,苦瓜,丝瓜,西红柿,茄子,品种繁多。果林里,核桃,香梨,柚子,红橘,皇帝蕉,硕果累累。村民们采摘下来,运到市里,运到省里,甚至乘飞机送到北京,上海,西藏,香港、俄罗斯、西欧等地。坡地上,层层梯土,全经过整治。原来又瘦又脊的页岩风化土,全在金土地工程的规划下,用挖机刨松挖厚。耕种几年之后成了保水蓄肥的优质土。坡顶上,一口口蓄水池将洪水天的山洪蓄积起来,用来喷灌坡地上的庄稼。待龙川水库全面完工之后,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局面将彻底改变。

    “书记,你来这六七年,变化还是大的哟!”武卫国望着窗外,由衷地感叹着说。

    “全靠中央的政策英明,全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不是处于这个大好的时代,一样的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文兴邦回答说。

    “文书记以当地农产品为主打产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品质量。耀辉先生,广德先生父子二人回乡之后,把全市的种子,化肥,农药统一经营使用。指导大家进行科学种植。无害生产。收获的粮食统一收购加工。耀辉集团公司生产的耀辉牌龙川大米,销往全国各地的大型超市,销往港澳台,卖到8块多,18块多钱一斤!当地的农民,原来将稻谷左瓢右瓢地舀来喂鸡喂鸭。大挑大挑地打成粉末来喂猪。现在连自己吃都舍不得了,宁肯去超市买两三块钱一斤的大米吃,留着自己的稻谷卖给集团公司。仅此一项就要为老百姓增加多少收入啊!”农业局长程天民不无感慨地说。

    “我们的优质大米的名气还不够响亮,比起日本的“越光”牌大米,我们的质量,口感,香气,和他们相比不相上下。但他们的卖99元一公斤,我们的才卖16元一公斤,在港澳台也才卖36元一公斤。台湾的池上大米,每公斤1400元人民币,更是天价!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打出耀辉集团龙川有机米的品牌。我们还要生产更多的红米,绿米,紫米,富硒米,富锌米,让儿童,老人,孕妇以及一切的人,吃出健康,吃出长寿来!我们的价格如果再翻一番,乡亲们的收入不是也跟着翻番了吗!”

    何广德先生听了大家的话后,讲了自己的想法。大家也跟着叫起好来。

    不觉之间,小车已来到了龙洞村2组的田地。村民组长石家旺带着五个村民,驾驶着五台小型收割机在五块水田里收割稻谷。柴油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收割机缓缓地前进。机子前边有一长长的圆柱形的转轮,将面前的稻谷快速地割断送入机器里脱粒。脱下的谷粒留在机身里,稻草却被粉碎后撒在后边的水田里。田埂上,一袋袋装满的稻谷,由另外的人运到晒场上去晾晒。领导们一边观看机器的收割,一边察看稻谷的质量,一个个赞不绝口!

    “这种收割法比起原来的收割不知好上多少倍!兴邦书记下乡时,我们一起打谷子。六个人用一个打谷的专用圆桶。三个人割,两个人打,一个人捆谷草。记得兴邦书记开始打谷子时,不知道分开谷把,不知道打下之后要往苇席上拂一下,抖几下,以使谷粒撒落到圆桶里。双手捏着谷把,你一下,我一下,一阵地乱舞。谷粒像雨点一样四处分飞!水田里,谷粒撒下,水花四溅,像下偏东雨一般。那些老农民骂你,你这个打法,工钱缴济(口粮)都拿给你打没了!”

    说起当年,武卫国意兴尤浓,滔滔不绝。文兴邦也乐呵呵地望着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一道打谷子的场面。

    看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步,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销路的扩展,价格的提高,村民们收入的增加。文兴邦武卫国禁不住满心地喜悦。后来又突然想到龙川水库大坝糍粑土弹簧层海绵垫的返工,进展如何。可别出现什么意外啊!当年他们当知青时修建龙峰水库的大坝返工,可是发生过惨痛的血的代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