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月上柳梢(6)
作者︰郗德文      更新︰2021-05-05 09:05      字數︰2245
    瑤官也知道棋官的意思,不由哭道︰“我知道你們的心事,干脆我不跟你們走了,我留在京城,被內務府查出來正好,把我賣去折價罷了,省得誰也嫌棄我不收留。”說著哭得更傷心,棋官摟住瑤官道︰“你放心,咱們三個是好姊妹,也是好哥們兒,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可還能同年同月同日死,我斷不會舍棄你不管的。”瑤官抹著淚道︰“那我們回甦州去怎麼辦?”棋官沉思了一下道︰“大不了還是做老本行,再說咱們那些伙伴還在甦州,總比別處人生地不熟的強。”瑤官一听有理,便停止了哭。三人出了朝陽門,在張家灣碼頭坐船朝南方駛來。

    蕙官在臨清碼頭下了船。三人灑淚而別。可蕙官听韓公子說臨清是個大碼頭,他往年販賣生絲經常在臨清歇宿。蕙官終究是個女孩子,膽氣雖說磨練地大,可終究見識不足。心里就存了個念想,覺得韓公子就在臨清一帶。不免日日在臨清街頭游逛,希圖猛地就能遇見韓公子。可一連逛了三天蕙官就失望了,街市上哪有韓公子的影子,看來這個“捷徑”是走不成了。囊中的銀錢漸漸花光,蕙官便到茶肆里給人唱小曲兒。可長此以往在這里等也不是辦法,因想起韓公子家住在昌邑縣,便想起去昌邑縣。說走就走,蕙官便改換妝容,搭上一輛馬車朝昌邑縣而來。

    那日臨近黃昏蕙官才到了昌邑。可馬車一停下來她就傻了,就見前面是一個大村。蕙官忙朝人問道︰“敢問這位兄台,此地可是昌邑?”那人看來是個買賣人,打量了蕙官一下道︰“沒錯,是昌邑。這個地方我熟悉,不知道公子到誰家去?”蕙官還是很疑惑,凝望著村落道︰“可是,我听說昌邑是個縣城,怎麼……”那張公子還是有些不明白,便說道︰“昌邑的確是個縣城,可那是老早以前的事了,如今已經不是縣城了。”蕙官更疑惑︰“不是縣城了?”“正是。”張公子還是打量著蕙官︰“時辰不早了,這位公子還是先找個歇宿的地方才好,此地偏僻,免得遇上歹人就不好了。”蕙官心里懵懵懂懂的,可韓公子明明說昌邑是個縣城,怎麼成了村落?

    那天蕙官在村口一個雞毛小店里歇宿了。吃粥的時候才問做飯的老人道︰“這昌邑縣城是什麼時候撤銷的啊?此地有個韓公子,你可認識麼?”老人“呵呵”笑起來,往泥灶里續著火道︰“要說這昌邑縣城,可是老早就撤銷了,听人家說,那是漢唐時候,咱們這里的確是個縣城,名字就叫個昌邑縣,可後來就不行了,昌邑縣慢慢變成了昌邑村。”蕙官停止了喝粥,說道︰“照您的意思說,這里不是昌邑縣,而是昌邑村了?”老人朝蕙官看一眼道︰“公子,你到底是到昌邑縣去還是到昌邑村來?”蕙官放了粥道︰“不瞞老人家,我是到昌邑縣去的,不是來昌邑村的。”老人拍著膝蓋道︰“那你可是走錯了。要說這昌邑縣,離此地還有幾百里遠哩!”“這麼遠?”老人點頭︰“咱們這里是濟寧州,那昌邑縣在萊州哩!”蕙官暗暗叫苦,心想這可真是南轅北轍了!那天夜里,雞毛店里來了一個人,正是一同搭馬車的張公子。

    “公子找到親戚了嗎?”

    “還沒有。不過今日晚了,況且我那親戚已經一年多不通音訊,待天明後再尋找不遲!”

    “公子確定你那親戚就在昌邑村?”

    蕙官道︰“那還有錯?三年前我來過此地……”

    張公子點點頭,說道︰“那好,公子就早點歇息。我就住在隔壁,倘若明天有什麼事你找我,我可以幫助你。”

    “多謝這位兄台。”

    張公子回去了,蕙官心里卻總不踏實。

    次日一早,她在村落中走了兩遍,待確定這里就是昌邑村後,盡快離開此地的念頭就更足了。可那張公子每日鬼鬼祟祟跟隨在她身後,她心里就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中午時張公子又來了。

    “怎麼樣?”

    蕙官嘆氣道︰“真是麻煩,誰能想到出了這樣事……”

    “怎麼了?”

    “具體怎樣我也不清楚,可你瞧,家里沒人……”

    張公子朝門縫里一看,就見里面是一地草,不由笑道︰“這里是早就沒人的,我清楚。”

    “也難怪,畢竟幾年沒來了,倘若早知如此,就該提前寫個信來好了……”

    “公子也太不謹慎了,目下怎麼辦?”

    蕙官嘆息道︰“還能怎麼辦,只能再回臨清去再做計較。”

    張公子還想說什麼,卻听後面有人叫道︰“小張哥,到處找不到你,原來在這里。家里的生絲都預備好了,快快隨我去相看。今年說什麼也不行,你得給我多出點價銀。”

    張公子被賣絲人拉著走了。

    蕙官趕緊轉身,朝雞毛店走去。

    直到出了昌邑村地界蕙官才長舒一口氣。

    在市鎮上蕙官下了馬車,她先到車馬店里去打听去萊州的馬車,可此地沒有直接去萊州的馬車,要去萊州還要轉站,除非先到青州,從青州再去昌邑縣就近了。蕙官便上了去青州的馬車。

    蕙官囊中的銀子越來越少。少不得饑一頓飽一頓。夜里住不起客店,便隨便走出來在一個草窩里歇一宿。出門在外的人多種多樣,因此也沒人去計較。更何況蕙官從小在李家學戲,心眼靈活,又會伏低做小,見機行事,所以一路倒也安穩。從青州出發一直走了三天,這才到了昌邑縣城,蕙官一看城門高聳,上面寫著“昌邑”二字,自然是再也沒錯了。一進了城就打听韓家莊的所在,果然大多數人都知曉,說那韓家莊離城約有四十里。蕙官心里頓時踏實了,忙走到外面吃了一碗米粥,她已經打听明白到韓家莊的官路,明日一早就起來去找韓公子!

    月亮爬上了柳梢。蕙官躲在麥草垛里。遠處隱隱有燈火閃爍,雞狗的叫聲還能听到。這是離城門不遠的一處村落,蕙官並不感到害怕,相反,她對明日見到韓公子抱了很大希冀。她知道韓公子對她有意,也知道自己如今就像流螢一樣,需要找到一個依靠!這些年她世事經歷多了,也格外能夠看開一些事情,自己是怎樣想得就怎樣去行,橫豎她無父無母,凡事都要自己主張!

    她把包袱放在頭低下,剛要縮進麥草里睡覺,就听外面一陣“哈哈”笑聲。蕙官頓時一個激靈坐起來。

    “出來吧,別藏著了,早就看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