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萬般無奈
作者︰
雪原 更新︰2022-04-10 22:09 字數︰2814
被打進死牢的龔自生,他對軍府大人熊和貴說︰“讓我寫幾封書信交代幾件後事,否則,我龔自生的幾個結拜兄弟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人之常情,沒事的,我們軍府衙門也不會把事情做得太絕。”
見熊和貴點頭答應,龔自生便在死牢里寫好了四封書信,除了梧桐際的土匪大當家李子森、蓮花山的土匪大當家李仁貴、筆架山的土匪大當家朱道明三位結拜兄弟之外,他還寫了一封長長的書信叫人送給了頂子山道觀的邱正和道長。
寫給三位結拜兄弟的內容基本上一致,無非就是讓他們改邪歸正,並再三囑咐︰“別到軍府衙門的死牢里去救他,否則,龔自生就沒有他們這樣的好兄弟。”
在寫給邱正和的書信中,龔自生一再交代︰“今後要讓他的兒子龔宏宇經常到頂子山的道觀中練文習武,龔府有這般變故不能怪誰,要怪就只能怪他龔自生自己,沒有去防範三太太張美艷和管家游瑞平的勃勃野心和私欲膨脹,才致使龔府同室操戈、禍起蕭牆,他在信中委托道長一定要壓制住龔自生三個結拜兄弟,倘若有機會,將仨人引向正道,好為大宋朝廷服務。”
很明顯,龔自生是抱著必死的信念才寫完了這幾封書信的,邱正和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傷心難過,與其說是張美艷和游瑞平勾結官府陷害龔老板,倒不如說是他邱正和將龔自生逼上了死路。若是自己不去勸說太尉劉來水放棄攻打洋塘的龔府,真正交起火來,洋塘的保安團還能夠抵擋一陣子,也不會像現在這般束手就擒,任人割宰。
按照龔自生書信上的要求,邱正和將三地的土匪大當家都請到了頂子山上的道觀里。
“商量個屁呀!趕緊召集人馬攻進城內救出我三弟不就得了。”李子森思維簡單且脾氣暴躁。
李仁宗勸阻道︰“大哥就知道打打殺殺,讓城內的幾萬百姓無辜遭殃,攻打軍府,不就更坐實了人家對三弟與土匪勾連的指證嗎?”
見朱道明抱著自己的腦袋死勁搖晃,邱正和詢問道︰“朱大當家可有話要說?”
沒想,朱道明卻大聲哭道︰“三哥,都是小弟朱道明害了您的呀!要不是因為小弟向您推薦了和自己小時候就處一起的好朋友張元儒之女張美艷,您三哥也不會落得打入死牢的可悲下場。”
“朱大當家就別難過了,這件事不怪你,你朱道明當初也是為了他龔自生,一心就想著好兄弟要有個自己的親生兒子,而張元儒是和你小時候就處在一起生活、學習過的好朋友,況且張家對你有恩,你也想讓好兄弟的女兒有個好歸宿,哪曾想,她嫁到洋塘的龔家,就是為了奪夫家的財產。”
“道長說怎麼辦?難不成就眼睜睜地看著我結拜的兄弟被人陷害,讓狗官砍頭。”李子森的心里十分著急。
邱正和嘆了口氣後,認真說道︰“三位英雄好漢都收到龔自生寫給他結拜兄弟的書信吧!龔老板是不想你們為了救他而再次造反,要是三地的兄弟攻進軍府城內,邵武的百姓要死去多少,你們山上的兄弟又要死去多少,即使付出了巨大犧牲,龔老板還不一定能夠救得出來,你們想一想,自己為何要與龔自生結拜兄弟,不就是因為他胸襟寬闊的高尚品質和尊重生命的人格魅力?”
听了邱正和的一番話語,三位山寨大當家也只能搖頭,無可奈何。
“這又咋辦?我們四個人是喝過血酒,發過毒誓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可你們當初的錚錚誓言呢?一個堂堂男子漢竟像優柔寡斷的婦道人家,說話不算話,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
見李子森在下山的路上還怪這怪那,朱道明力勸道︰“大哥就別再說了,我和二哥的心里也是不好受,其實人家邱道長說得對,攻打邵武軍府,不但救不出三哥,還要搭上山寨諸多兄弟的性命,這于事無補的呀,小弟還是去找下你的好友郭子敏,問問他是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你小弟竟然會听邱正和這個惡道的胡咧咧、瞎嚷嚷,還說他能夠讓劉太尉撤兵返城,護城的兵馬是讓他給說退了,可沒過幾天,三弟卻遭人陷害,關進死牢,還有你的好友郭子敏,倆父子天天吃住在龔家,難道就沒發現,三太太和游管家有什麼異常舉動……”
蓮花山土匪大當家李仁宗力勸道︰“大哥說話有失偏頗,說良心話,筵席的那一天還確實要感謝人家邱道長,要不我們幾個人,不是被震天雷、霹靂火炮炸死、轟死,就是被護城的兵馬捉去軍城的大牢里,再說,他邱道長又不是神仙,哪會曉得三太太和游管家會與軍府的師爺狼狽為奸,他們苟且一起害我三弟?而郭先生是個讀書人,他也想不到,三太太會是個害夫奪權的壞女人。”
“既然兩位弟弟都說人家邱道長和郭子敏的好話,那我李子森也不便多嘴了,但有一點我們三人可都要記牢了,不管日後的形勢會如何變化,只要龔家還有後人,我們幾個,哪怕是我們的後繼者都要听從他龔家後人的領導指揮,對此提議,兩位弟弟的意見如何?”
李仁宗和朱道明皆異口同聲地說沒有意見。
且言,此時官至監察御史的李綱因在朝堂上公然反對以蔡京為首的六賊們把持朝政,又對宋徽宗趙佶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岳”的行為予以抨擊,大肆撻伐。徽宗皇帝便一氣之下,將李綱貶謫福建的南劍沙縣。
說句良心話,徽宗對李綱還確實不錯,這不僅是因為李綱人長得好看,而是他對朝廷內外政策更是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和特別主張,加上李綱父親的辭職是自己一手造成,因此,徽宗對李綱格外關照,沒過多長時間,李綱的職務便很快就超過了比他要早兩年就進士及第的師兄黃潛善。
黃潛善進士及第後就被吏部擬命為筠州(今江西高安)通判,通判都當了好多年,自己的師弟李綱都成為京都官員,即︰大宋朝廷的監察御史,而正當黃潛善為自己的前程感到黯然沮喪之時,京官張邦昌卻以欽差大臣的身份來到了筠州,黃潛善知道張大人是徽宗身邊的近臣,只要給了欽差好的印象,自己有朝一日,就能像師弟李綱那樣成為大宋京官,果然,張邦昌回到京城後就對黃潛善大加贊賞,宋徽宗立馬改掉以往重用蔡京人馬的不好習慣,將黃潛善派至河西、河東兩省視察地震災情,由于他的做法符合聖意,因此很快便調至京城,並由六品的筠州通判,連升三級,成為大宋朝廷的戶部侍郎。
黃潛善當上京官後不久,便巴結上了同省的權臣蔡京太師,而當李綱成為大宋朝的監察御史還不到半月的時間,他就踫上了蔡京太師的七十壽誕。
當然,與蔡京同省的黃潛善和李綱都收到了太師府送來的精致請帖。
“我和蔡京又沒交情,參加什麼七十壽誕?要去師兄去,我李綱還用不著巴結奸臣蔡京太師。”
黃潛善一听,連忙捂住了李綱的嘴巴,輕聲責怪道︰“師弟究竟是怎麼搞的?能參加蔡太師的壽誕是一件讓人多麼光榮的大事情呀!可師弟不僅不予珍惜,還說了些不好听的風涼之話。”
“我是吏部任命的監察御史,對蔡京等人的所作所為實在是看不下去,我李綱正準備在哪一天的朝堂上彈劾太師蔡京呢,沒成想,人家卻送來了一張太師府的請柬書。”
“師弟太就是太天真了,你一個小小的監察御史又怎能彈劾人家蔡太師呢?別和自己過不去了,像我們現在已經是很不錯的了,可以說是光宗耀祖,就是我們的先生黃履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很欣慰的。”
李綱堅決不去,黃潛善因事先向蔡太師表過態,說是師弟李綱一定會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好跪在地上懇求李綱。
“師兄是要折煞師弟的呀!行行行,看在我們是同鄉、同學還是親戚的分頭上,我李綱就和師兄到太師的府里去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