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盐商》:探索、激活海洋文化基因的尝试
作者:爱读君      更新:2020-10-19 21:10      字数:1418
    “残酷的政治斗争激发了下层老百姓本能地走向海洋,自觉、主动承担打击倭寇的行动;其次,由于航海科技的启蒙为他们走向海外提供了物质保障,当然仅有航海技术还是不够的,军事保障、医疗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1890年,美国人阿尔弗雷德·T·马汉提出“海权论”,认为海权是决定世界强国兴衰的根本原因,也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海权论”主张国家要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占优势的远洋舰队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海外市场、海上航行、海外利益,同时把国家的政治意志和外交影响投射到世界,并借以影响陆上事态和进程。

    因此,海权虽是一个古老的名词,但在它的背后恰恰潜伏着一个具有现代内涵的战略概念。在经典的意义上,海权指的是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也就是由本国和本民族利用和控制海洋,而剥夺对手利用海洋的机会和权利。西方人提出海权理论,并制定了由海洋走向世界的策略,他们在海洋上取得自己的发展空间,控制海洋上的交通要道,进而达到对他国陆地的控制乃至占领。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入侵都是从海上进入中国,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甲午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无不如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中国倍受侵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海军力量的薄弱和海权意识的淡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人能从海洋走向世界的时候, 也正是中国在世界上异常强大的时期,如郑和七下西洋。

    当代长篇小说《天下盐商》(吴长青著)核心元素就是三个本没有海洋意识的农耕文化的子民,在明代各种势力倾轧,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下,以铲除异己,打击地主豪强的过程中触及到国土权限,特别是日本海盗盘踞东南沿海一带,以宰相胡惟庸为代表的地主利益私通日本,是有据可查最早意欲政治失败后潜逃海外第一人。

    残酷的政治斗争逼迫下层老百姓走向海洋,他们主动承担打击倭寇的行动;其次,航海科技的启蒙为他们走向海外提供了保障,当然仅有航海技术还是不够的,军事保障、医疗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小说中的阮兴无是研究潜水技术的,梁娟儿是后勤医疗保障。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动融入风云际会的现实生活,体现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朴实求新和自我改造的决心。

    然而,这样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如昙花一现。鉴于当时严酷的现实,晚清政府意识到海军的重要性,斥巨资建立了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但相对于中国的辽阔海域,这样的海军力量显得非常薄弱,无法守卫中国广大的沿海,无法捍卫中国海权的尊严。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编撰此书的目的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后来被作为洋务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用以抵抗洋人的侵略。魏源还说:“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他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是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

    作为林则徐的好友,魏源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也是当时坚决主张“睁眼看世界”的著名文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魏源的主张最终还是以失败而终结,但是魏源的思想还是化作了“五四”新文化爆发前夜的历史遗产。

    今天当我们回顾与总结海洋文化基因,仍然离不开以下核心的价值“人民群众为安宁、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大无畏的创新、牺牲精神和具有开阔世界视野下的民族精神”。这是《天下盐商》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