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洛阳的亲戚
作者:远星星      更新:2020-06-30 09:35      字数:3267
    从西上阳宫出来,现在大家开始往回走。大家从谷水上的彩虹桥上走过,沿着洛河北岸绵延一里多长的长廊,欣赏着长廊无比华丽的雕饰。

    眼看又回到了丽景夹城前面的街道,大家一边走路,一边议论着参观上阳宫的情景。忽然婉儿问道:“芙蓉姐,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一个好名字呢?在上阳宫这样的宫殿里居然有亭子用你的名字命名,还有那么多诗歌都是用你的名字做题目,那些诗姐夫都背得来,芙蓉姐,你真是太幸福了。”

    “婉儿妹妹,姐姐不过是用了芙蓉花的花名做名字,由于我家姓何,所以我爷爷把我们家房子上的雕饰大多用荷花图案,又由于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别称,所以我家的兄弟姐妹起名字都用荷花的别称,于是我就被爷爷起名为芙蓉。”

    “你们芙蓉姐就是沾了这芙蓉花的光,所以长得这样好看呢。”王昌龄乘机打趣道。

    “不过婉儿妹妹,你这名字也好听呢,则天皇帝的私人秘书不是叫着上官婉儿吗?上官婉儿自幼才思敏捷,诗词出众,十四岁就为则天皇帝掌管起草文件的工作,参与政事,成为则天皇帝文笔上的得力助手。将来婉儿妹妹只怕也大有出息呢。”芙蓉夸奖婉儿说。

    大家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余小街的安庆坊,外婆家就在眼前了。

    来到外婆家里,晚饭已经准备好,只等芙蓉夫妻俩回来就开饭。大家来到餐厅围着两张桌子坐了。男人们要喝酒,坐在一桌,女人孩子坐一桌,虽然人数多一些,但是女人孩子喜欢夹了菜就离开席位走开,所以也没关系。外婆、三个舅妈和两个表嫂以及婉儿等几个年纪较大的表妹陪着芙蓉。男人们这一桌有外公、二外公、三外公、三个舅舅和四个堂舅舅以及四个堂表哥十多人陪着王昌龄喝酒。

    同饮了第一杯,大家吃菜。王昌龄是新客,用不着自己动筷子,几个舅舅不停地夹着山珍海味往昌龄饭碗里送,弄得昌龄只有招架之功没有吃菜之隙。

    “来来来,吃菜,这是我们洛阳最有名的‘洛阳燕菜’,是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说起这道菜,还有来历。前些年,东关的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则天皇帝,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于是大家都把它叫做‘洛阳燕菜’流传开来。来来来,小王来,尝尝这  ‘洛阳燕菜’”

    大家吃菜,夸赞一番,然后又是同饮一杯。

    “小王来,吃这‘鲤鱼跳龙门’,这鲤鱼为黄河名鱼,自古就有‘洛鲤伊鲂,贵似牛羊’的说法。肉嫩味美,营养丰富……”

    三舅舅抢过大舅舅话头:“另外,‘鲤鱼跳龙门’这道菜,造型优美,寓意吉祥……”

    “来来来,不要听他们说那么多,还是吃菜……”二舅舅已经听得有点急,用筷子指着盘子要昌龄夹菜,只见那盘子里烹制好的鲤鱼,昂首盘中,栩栩如生,仿佛欲跃而起。加上鱼的周围伴有葱,象征着有青山衬托、状如门阙,颇富山野情趣。王昌龄想到这里,真的有些嘴馋起来,于是伸筷子夹了一块鱼肉放进自己饭碗,然后夹了一小块送进口中。王昌龄仔细品味,果然风味独特。

    “来来来,吃这‘长寿鱼’,可以……”一个堂表哥刚刚准备说出口“长寿”二字,可能觉得在一个年轻人面前谈长寿是否有点不妥,于是突然停住了。

    长寿鱼是具有药用价值的一道菜。其特点是红颜色呈红色,味鲜,甜咸酸三味俱全,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顿觉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于是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心裁,与枸杞子同烧,由于枸杞子有强健筋骨延年益寿的功能,于是把它叫着“长寿鱼”。刘秀吃了以后,果然觉得精神倍加,疲倦消失。于是光武帝就经常食用“长寿鱼”,从此光武帝身体健康起来。后来这道“长寿鱼”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我说小王,听说大诗人王勃是你的本家爷爷?”

    “是的。我们太原王氏主要有晋阳王氏和祁县王氏两大房支,晋阳王氏主要有大房、二房、三房或四房、王济后裔、中山王氏等分支。祁县王氏主要有王秉支、乌丸支、文中子支、王玄起支、王忠嗣支以及河东王氏等分支。我家属于晋阳王氏长房。王勃跟我爷爷是同曾祖父的堂兄弟,年纪比我爷爷还要小十来岁,要是他现在还活着,还只有五十八岁。”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呀!”

    “人生不在活多久,重要的是事业成就,你王勃爷爷虽然只活了二十七岁,但是却成为‘初唐四杰’之首,名垂青史呀。”

    话题转到生计方面,二外公问:“小王,你们家也在京都经营一些生意吧?”

    “说起来,当年我爷爷在灞上芷阳村买下那块地皮,从太原搬家到芷阳村,目的也是觉得那里跟西京长安很近,到时候可以进长安经营一些生意。我的祖上在太原也是经营生意的。但是后来我爷爷发现在灞上一带经营田产也很有前途,所以就把注意力转向了经营田产,还好,我爷爷居然在灞上有了一些根基,经营规模逐年扩大。经过我爹这一代的继续发展,现在已经成了灞上一带小有名气的一家。”

    “小王在家也帮助你爹做些事吧?”

    “说起来惭愧,自己虽然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但是自己对那些经营田产的事情却是一窍不通,因为我从小就被爷爷惯着,不让我做那些事情。爷爷常常对我说,经营田产没出息,应该读书,求取功名,像王勃爷爷那样,当大诗人。”

    “现在看起来,你小王就是当诗人的料子,你爷爷还真的有眼力。”

    “听说外公家在东都经营房产?”

    “小王呀,你外公家祖祖辈辈都没眼光,只知道赚钱谋生计,不知道让孩子读书求功名。结果呢?家产倒是有一点,但是却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子孙来光耀门第,小王你看看,要是在正房的中堂上挂著‘登科及第’四字,那才有气派呢,可惜没有。”

    “不是也挂著‘书香门第’的匾额吗?”

    “傻孩子,你知道这‘书香门第’跟‘登科及第’相隔有多远吗?世上的‘书香门第’随处可见,但是‘登科及第’的人家却如凤毛麟角,少得可怜呀。况且,要真正挂上‘书香门第’也不容易,谁不会自吹?读了几句‘之乎者也’,写写对联,给邻居写写书信借据等实用文书,于是就在堂屋门口挂上‘书香门第’的匾额,虽然别人不讥笑你,自己想想也好笑。”

    “爷爷,我长大了要考状元,为我们樊家光宗耀祖!”

    “旺儿有志气,将来呀,我们旺儿就是要让我们樊家兴旺!”

    “不过话说回来,这经营房产业也不赖,尤其在东都这样繁华都市,如果能够拥有一份房产,世世代代也就……”

    “对呀,小王你听我说,这东都城里的房产生意也真的是谋生的好门道,生意好做。小王我给你说,这洛阳城内东市南市北市三个巨大的商业市场,一百一十三坊,你只要在其中任何一个坊占有一家门面,你就算得巨富了。这天下之大,富人多着哪!”

    正当大家在谈论生意经的时候,旺儿拿着一个本子来到爷爷身边,把手里的本子对着大家晃晃说:“你们看,这是什么?”

    “是什么?给叔叔看看。”

    旺儿把嘴巴合着大叔耳朵:“表姐夫的诗集。”

    旺儿的话虽然说得轻,但是大家都听到了。于是有几个人同时说:“还不快点给大家看看?”旺儿把本子翻开扉页,只见上面写着“王昌龄诗歌习作”一行字,下面有还有“七绝圣手”四个字,于是把本子扉页递给王昌龄看:“这是妹夫自己所题?”

    王昌龄说:“下面那四个字是我们芷阳村学馆的吾老先生题的,我王昌龄怎么敢自称‘七绝圣手’?吾老先生把我的习作借去了几天,送回来的时候,我看见上面多了那几个字,虽然我觉得那题字不大适合,但是也不好擦掉,只好让它留在上面。”

    “我明白了,一定是那位吾老先生对小王的诗歌很欣赏,于是题了那四个字,拿来让你二叔看看。”芙蓉二外公伸着手说。

    二外公翻开诗卷迅速浏览起来,身旁几个人都把目光投向诗卷。

    《采莲曲二首》:“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西宫春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却恨含情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难怪,难怪芷阳村那位吾老先生题‘七绝圣手’,真的是‘七绝圣手’呀!你们看看,你们好好看看,大诗人手笔呀,不得了!妹子这令郎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