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劉弦歌︰網文寫手的編劇之路
作者︰唐寧      更新︰2020-05-03 17:29      字數︰3408
    被訪者簡介︰劉弦歌,愛讀文學簽約作者,筆名弦歌、雪音,著有青春校園類小說《夢洛雲川》,以及以電競為題材的《嗨!游孩》。現在南京大學攻讀戲劇專業電影方向碩士學位。

    大學本科畢業後,劉弦歌進了一家台企工作。本科期間,她念的是工商管理專業3+1項目。即在國內全日制學習三年,國外學習一年,獲得國內國外兩個大學的雙本科學位。

    這樣的學歷在就業市場很吃香。回國後,劉弦歌迅速入職了一家位于上海的台企,做本科專業相關的工作。然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工作,她對自己的人生走向產生了迷茫。割舍不下多年以來的愛好,劉弦歌選擇了辭職返鄉,回到南京準備考研。相比賬單報表上的數據,她更感興趣的是文學作品里的文字和影視作品里的視听語言。所以她考取了南京大學戲劇影視專業的研究生,學習影視評論和劇本創作。如今,已經是研二的學生。

    劉弦歌從小就接受藝術思維的訓練。從孩提時代起,她就一直學習小提琴。那時候,她的小提琴老師一心希望她以後可以念音樂專業,成為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但在媽媽的建議下,劉弦歌只把小提琴當作愛好,重心仍然放在準備高考文化課上。

    大學後劉弦歌才慢慢發現,自己的思維十分藝術化。繁重的課業讓她倍感壓力,課余時間里用來放松自己的電影、戲劇等藝術形式才讓她更接近自己。“那里面不僅有一般觀眾看到的畫面、色彩、情緒,這些表面的東西,還有很多哲學思辨的內容,比如對人性的刻畫和思考。”

    從電影等影視作品中獲取的知識和對人生的思考,讓她變得充實和快樂。由于並非科班出身,劉弦歌認為自己的理論知識、文學功底以及閱片量和一些科班出身的同學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考上研究生後,她一直在彌補自己的不足。忙碌是她生活的常態。

    她所讀的專業重視實踐,常常需要學生自己組成一個劇團或者劇組,自己寫劇本、排話劇、拍短片。平日里除了上課,就是去劇組幫忙。談到自己的拍片經歷,劉弦歌說︰“上學期拍電影,我們為了節約成本和時間,連續三天,每天拍攝時間超過15小時……”然而由于喜歡,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並沒有讓她產生畏難情緒,反而因為第一次當編劇而感到好玩。短片的創作,需要作者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完成一個完整故事的敘述,非常考驗劇組的功力。“成本低且鍛煉人。”劉弦歌說,團隊希望可以把成品拿到電影節里去參選。

    2016年,劉弦歌在愛讀文學網連開兩坑,想要以年輕人的視角來講述一些新新人類的故事。比如電競男女。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伴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互聯網在逐漸走入千門萬戶、讓生活更便利的同時,也讓家長們憂心忡忡。許多小孩或者偷偷逃課去游戲廳打游戲,或者夜不歸宿在網吧通宵。暗黑的房間、煙霧繚繞的環境、屏幕前欲罷不能的青少年,讓“網癮”一詞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從此,社會對電子游戲及其玩家有了深刻的偏見。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面世和手機用戶的劇增,游戲幾乎已經是現代人的日常。輿論的主陣地也逐漸被從游戲里長大的八零、九零後攻佔。“網癮”一詞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近幾年,由于電競產業的迅速發展,電子競技也被視為體育賽事的一個分支,納入正規賽制之中。劉弦歌說,這個圈子對于不玩游戲的人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希望寫出這個圈子里的好與壞以及圈內人物的群像。

    每個玩游戲的人,都有不同的出發點。有些人可能只是單純地享受打游戲的過程;有些人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被認可,比如家境差或者學習成績不好,因此希望有一個可以獲得認可和安全感的地方。有些人進圈後一直保持初心,但也有人成名後迅速腐朽。劉弦歌說,“因為普遍年齡偏低,電競圈既有單純的友情,也有幼稚的吵鬧,還有比娛樂圈更為光怪陸離的故事。”所以寫下那些令人動容或者痛心的故事,希望和有共同經歷的人產生精神共鳴,也希望讓圈外人多一些理解,同時,也是對自己熱愛游戲的青少年時光的一種紀念。

    這一段寫小說的經歷,對劉弦歌後來的劇本創作也有所裨益。

    無論是小說創作還是劇本寫作,本質都是講故事。講什麼故事、用什麼方式講故事是每一個創作者都面臨的問題。劉弦歌認為,作者在創作的時候,需要把受眾考慮進去,因為不同的讀者會對故事有不同的期待和要求。青少年可能喜歡天馬行空的想象,而中老年觀眾則更希望看到深度剖析現實的作品。

    確定了受眾,有助于決定寫什麼類型、什麼題材的故事。故事的類型也會影響劇情的內容。例如,愛情故事有浪漫的追求,有愛而不得,也有終成眷屬;武俠故事里有正反派的交鋒,有激烈的打斗場景。許多類型故事的創作都有自己的成規,盜墓小說里往往有祖傳的寶器、神秘的倒爺,玄幻小說里總有先天缺陷的男主一路殺伐征戰修煉成為叱 一方的王者。“不要拒絕套路。”劉弦歌說,很多時候套路是讀者閱讀偏好的體現。套路是固定的,但人物和情節是千變萬化的。作者可以通過老套路,寫出新的更精彩的故事。

    講故事的效果如何,很大一部分決定于講述的節奏。人物不能永遠在向上,順風順水,毫無波瀾。也不能一直在向下,顯得虛無和失真。好的故事,人物的命運必然上下浮沉,起起伏伏。同時,作者在安排情節時,也要張弛有度。在一段平緩的敘述後,可以來一場沖突戲,讓故事的節奏一直在變化之中。劉弦歌總結自己寫文的經驗說︰“像唱歌一樣,有舒緩的地方做鋪墊,高潮出來的時候才能更動人。”

    在實際操練中,她也體會到小說與劇本的寫作有明顯的差別。

    小說比劇本更具有文學性。小說是非常注重語言的藝術,作者的文字風格會影響到讀者對人物和故事的理解。並且可以直接通過內心獨白直接體現人物心理和性格。

    劇本則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節的設計。比起文字語言,畫面敘事顯得更重要。兩小時的電影,需要在短時間內塑造人物、講述故事、表達情感,所以就更需要具有代表性和戲劇化的事件。比起內心獨白,動作、表情等潛台詞的表達佔比更大。並且,電影在拍攝的時候,一定程度上受限于客觀時空,在剪輯的時候,也不能將任意的空間與畫面隨意拼接。但是小說往往可以把許多零碎的片段糅合在一起,讓劇情在不同場景之間跳躍。

    但同時,二者也有互通的地方。無論是小說還是劇本,想讓故事更精彩,就必然要設置復雜的人物關系、多層次的人物形象、多線條的劇情走向。並且,故事不是無意義的。每一個講故事的的人,都希望通過故事表達一些理念。劉弦歌說︰“我覺得所有藝術都是有寓教于樂的成分的。雖然這個“教”不一定是刻意的、說教性質的,但一定有意無意體現了作者的價值觀和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還有對自己心理的剖析。”

    小說和影視作品是不同的兩種藝術類別。許多優秀的小說,搬到熒幕上都減色不少。劉弦歌在小說和劇本的創作上,有一個共同的行業榜樣——金庸。她說,金庸作品被人稱為“不需要改編可以直接影視化”。

    編劇出身的金庸在寫小說時,注重通過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來塑造人物和推動情節。並且,敘事的視角也常常在全知和限知中轉換,十分引人入勝。他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俠義精神,也讓青少年時期的劉弦歌深受震動。

    同樣影響她的,還有日本著名的動畫導演今敏,作品有《未麻的部屋》、《東京教父》、《紅辣椒》等。他雖然並非高產導演,但是非常具有創新性。劉弦歌認為,今敏的電影里,鏡頭的變化很具有想象力,劇情既有高度的戲劇性,又體現了對人性的思考。“我覺得中國現在很多電影就是缺乏了這種對人性的思考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過于追逐表面的趣味性,所以很難有經典。”她說。

    隨著網劇、網絡大電影等影視形式的發展,許多網文紛紛被改成電視或者電視劇。尤其是許多大IP作品。然而近幾年,由于之前的眾多優秀作品被改編後都紛紛“踩雷”、“翻車”,導致原著粉們對作品的影視化改編產生了抵觸情緒。深入產業內部的劉弦歌認為, IP改編劇難以滿足所有觀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很多觀眾沒法放棄原著的任何一個細節。“但是影視和小說是不一樣的,如果完全尊重原著,反而可能沒有遵循影視劇的規律,拍出來就不能算個獨立的好看的作品。”如果改編的時候不能夠有所取舍,就會造成什麼都想說、最後卻什麼都沒有說清楚的局面。這樣的改編無疑的失敗的。

    談起自己在愛讀文學網還未完結的小說,劉弦歌也是意難平。“我打算之後忙完畢設,把作品重新整合一下,然後把坑填完。”她說。幾年前開坑的時候,她還是一個新手,對于小說創作的理解並不深刻。如今,她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好。

    除了填坑,她對未來也有更遠大的憧憬。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的碩士學位攻讀後,她計劃再次去往美國,進行更專業、更系統的電影學習,希望自己可以在電影行業有所成就,希望自己的編劇之路,通向更高遠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