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五味粥
作者︰
大爺姓楊 更新︰2020-02-22 17:38 字數︰1597
記憶廚房系列
記憶中的柴米油鹽,炊煙里的農家往事,風雨中的生活感悟,餐桌上的百姓人生。 ——題記
七寶五味粥
今兒是2017年1月5日,農歷猴年臘月初八.因為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所以“臘八粥”自然成了今天網上流行的話題。
臘八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由多種食材熬制。相傳吃臘八粥是用來慶祝豐收的,更有期許來年風調雨順之意。正如《祀記•郊特牲》記載說蠟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後來佛教傳入我國,據說釋迦摩尼成道就是在十二月初八,所以自宋代起,中國佛教即以臘八來紀念釋尊成道。因此臘月初八這天,寺廟和庵堂都會早早熬制“臘八粥”,免費供信徒享用。
所以,“臘八粥”又被稱為“佛粥”。
而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至于“臘八粥”的食材,古書也有記載。比如《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以作點染。”由此可見,古人的“臘八粥”還是非常講究的。
在揚州,臘八粥的食材沒有固定,每家每戶會根據自家人的飲食喜好確定食材,喜歡甜食的可以用紅棗、紅豆、花生、糯米、大米、蓮子、桂圓、銀耳、黃豆、芸豆、枸杞等等;喜歡咸味的則可以用花生、黃豆、糯米、大米、芋頭、蓮子、青菜、胡蘿卜、木耳等等。據報道,揚州的寺廟今日照常免費施粥,而大明寺今年免費的臘八粥共有18種食材,包括大米、糯米、紅豆、黑豆、蓮子、棗子、芋頭、蠶豆、元宵等,計劃熬制100多鍋,每鍋食材45斤左右,加上水,一鍋粥達到80斤,100多鍋臘八粥就達近萬斤。
我不愛湊熱鬧,所以長這麼大還沒有吃過寺廟的“佛粥”。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西邊就是一座尼姑庵,每年臘八,庵內的出家人都會熬制臘八粥分饗眾生,不少同學都去吃過,可惜,我一次都沒趕上,只能咽咽口水,倒是對庵堂里彌勒佛坐像邊的對聯記憶深刻︰“大肚能容容世上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長大後,罐裝的八寶粥流行,我們揚州就有“親親八寶粥”。我想,“八寶粥”的創意應該來源于流傳千年的“臘八粥”。不過,“八寶粥”也好,“臘八粥”也罷,我想都沒有父親給我熬的營養粥好吃。
少年時代嚴重貧血,身上到處是青紫的瘢痕,捏一下手指都會鼻出血,而且不打止血針就會血流不止。吃藥的同時,父親還專門給我熬了補血的粥,有紅豆,紅棗,白果,百合,還有什麼我就不知道了,但是那個味道至今記憶猶新︰甜、糯、香,讓不愛吃甜食的我每次都一掃而光。
2010年,父親生病後,妹妹到處查找食補良方,終于找出一貼“五紅湯”,據說此方對于減緩癌癥病人放化療的反應有很好的作用,妹妹還特意買齊了“五紅”送給父親︰紅棗、紅豆、枸杞、紅皮花生、紅糖。可惜,母親一次也沒有給父親熬過“五紅湯”,白白浪費了妹妹的孝心。
2013年6月,我自己甲癌術後明顯感覺免疫力下降,想起妹妹的“五紅湯”,便買來紅棗、紅豆、枸杞、紅皮花生加入紅糖熬制,服食一個多月後,氣色明顯好轉。
其實,人之所以生病,大多因為氣血兩虛。“五紅湯”就是補血良方,養血就是養生,血好自然氣色紅潤。
有時候,我還加入薏米、山藥、百合,做成自己風味的“臘八粥”,不但好吃,還有少年時代父親給我熬的“補血粥”的味道!
所以,在這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並非臘月初八才能吃“臘八粥”,平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熬制,既營養又美味。
不過在臘八這天還是要吃“臘八粥”的,因為臘月初八的“臘八粥”不僅僅是美味的營養粥,更是對傳統的承襲和對來年的祝福。時代在發展,“臘八粥”的食材可以千變萬化,但是吃“臘八粥”的習俗卻是不能改變的。“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臘月初八,我們熬制的不僅僅是一碗粥,熬的還是一種念想,更要通過一碗粥讓孩子們知道,“臘八節”食“臘八粥”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之一。
今天,你吃“臘八粥”了嗎?
楊 于揚州
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