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話國共把酒言歡(二)
作者︰笨笨的姥爺      更新︰2020-08-31 10:55      字數︰2118
    “孫校長主意不錯,如果你們搞研究的話,我贊助!”廖進軍不忘自己的身份,他與孫校長的關系很好,當初孫校長在位的時候,幫他解決過不少困難。

    老孫校長說︰“那感情好!廖進軍同學沒有忘記母校。你進軍就是一直太低調。人家老板現在都叫企業家,有名氣的都弄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當當,個別的還是市委委員。憑你的名氣不在他們之下,你為什麼不能干點正事?”

    “孫校長,他呀,王八敬神,擺不上桌。”葛一說到廖進軍就不客氣了。

    文建國說︰“不對,不對,廖進軍同志那是不屑一顧。他根本看不上那些個混吃漕糧的戶兒。除了市委委員他不行,其他的是他看不上。”文建國說的大實話,也給廖進軍爭了面子。

    “知我者,建國也。舉舉手,喝喝酒,拍拍手。還真不是我願意做的事兒。”進軍從不不在乎這個委員那個代表的,他提議喝酒喝酒。

    他端起滿滿的一杯酒,站到了建國父親身旁,對著他的耳朵,畢恭畢敬地說︰“老爺子,我敬您酒,祝您健康長壽!”

    老爺子想站起來,進軍摟著他,不讓他站,又代他端起酒杯,讓他的嘴唇僅僅沾上了酒就拿開了。老爺子受到這麼個禮遇很開心,說︰“進軍這小子就是討喜,比我家建國強多了。”

    進軍卻說︰“老爺子您又說錯話了。”這次他的聲音很大,又是對著老爺子耳朵說的。

    老爺子先是一蒙,轉而就說︰“我家的進軍就是討喜,比建國強多了。”

    廖進軍听了開懷大笑,再敬一杯。

    秦書記也單獨向文老敬酒,說“我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總有一天會全面正確評價正面戰場的,也會歷史地評價國民政府在抗戰中的作用的。”秦書記希望文老爺子長壽,說不準你老人家可以看到這一天的。

    他已經听說了,中央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候,將有重大的舉措,但由于沒有確切的消息來源,他就沒有多說什麼。作為一個老共產黨人,他的黨性原則性是非常強的。

    老爺子說︰“托您吉言。‘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

    建國听了,稍許一愣。他大概記得這是蔣介石的《廬山抗戰談話》的內容。他不知道今天在座的連自己一共是八個人,有幾個人知道這是蔣介石說的。可沒容他多想,倪老師已經說話了。

    “‘兄弟鬩于牆,外御其侮。’固然很好,可為什麼要有‘鬩于牆’呢?人們使用這一成語的時候,往往是為了強調一致對外,可是如果沒有‘兄弟鬩于牆’,遭受外侮的概率就要少得多。”倪老師好長時間沒有說話了,他問秦書記,“秦書記,您是老革命,您說說。我們為什麼要有‘兄弟鬩’呢?”

    “學生也有同感,秦書記,說說您的高見!”葛一緊跟著附和。

    “好啊,你們師生聯合,給我出難題?”秦書記望望各位,說,“我以為,十指連心,十根指頭還有長短。這是大自然賦予的。人與人之間哪有想法完全一樣的呢?我可回答不了你們的問題。”

    “秦老書記謙虛,其實您已經回答了。”文建國說,“我以為,我們既要寄希望于未來,又不能苛求于歷史。”大家都理解似地笑了。建國曉得自己說了一句正確的廢話。

    菜好,酒好,煙好,大家吃的喝的抽的開心,該講的主題已經講得差不多了。大家又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好菜好酒好煙上來了。

    秦書記說︰“那個廖進軍啊,你一年的煙酒錢大概有多少消費?你起碼也是部級干部的待遇啦。我大小是副廳級待遇,就是中華煙,每天也要數著抽,想戒,沒有戒掉。真正的茅台吧,自己沒有那個消費水平,偶爾喝點吧,還不知道是真是假。”

    “我可不敢當,我就是一個個體戶,充其量也就是一個萬元戶吧。”進軍打著哈哈。

    “嗯,低調。低調好。我呢,房子有了,醫療不花錢。”秦書記哪會相信他的話呢,“你放心,我不會敲你竹桿的。”

    “秦書記,您有什麼需要,盡管說,學生鼎力相助。”

    秦書記笑笑,說︰“你看,露馬腳了吧,你個萬元戶,還是自己小康小康吧。”

    “人老了,醫療養老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倪老師接上了秦書記的話題,“離休干部的待遇是應該享受的,江山是你們打下的。再說一句不好听的話,離休干部是越來越少,財政負擔也應該越來越減輕才好。只是後來的干部也按照級別享受這個那個待遇,就顯得不那麼合理了。特別是在退休以後。在職的時候,還可以強調工作需要,退休以後繼續分為三六九等,這也算是中國特色?我看不是。說白了,‘官本位’根深蒂固,還是當官好啊。我們中學高級教師在工資水平上基本也靠得上副處,可真的能跟那些副處相比嗎?”

    倪老師的話顯然是牢騷,但他說的不錯。如果是底層勞動者,退休工資只有他的三分之一,那真的只能是糊口,再差的養老院也進不了,一遇有天災人禍,等于家破人亡了。

    以前有“養兒防老”一說,後來又批判了,改為“養兒防修”了。現在隨著獨生子女走上“舞台”,“養兒”究竟是為了什麼,已經不再討論。無論是什麼,就你一個,你就看著辦吧。以前將父母送進養老院,生怕別人說閑話,現在獨生子女的父母怕就怕進不了養老院,為什麼?退休工資不夠啊。

    建國想,像倪老師這樣的高級教師都有捉襟見肘的感覺,肯定家里還有“啃老族”,或者有病人,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家里長期有個病人,病人痛苦是無疑的,全家的生活基本就沒有質量可言了。“啃老”固然不可取,“啃小”的日子可能更難過。真難啊!

    想到養老,建國自然想到了江陽的付老爺子,他老人家倒是富有遠見。不管他的初衷是什麼,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形成,“養老”才是真正的朝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