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民国范儿人还在(二)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8-26 09:37      字数:2252
    父亲看到建国与母亲经常为手机产生摩擦,很开心,还嘲弄蒋淑娴说,人老心不老。父亲为自己从不用手机,省了多少麻烦事而感到骄傲。还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没有手机多自在。后来父亲的耳朵逐渐不灵光了,也就不再干涉他母子俩关于手机的那些个破事了。

    现在少了一个几乎天天呼叫的号码,建国起初感到从未有过的清静,可很快又觉得缺少了什么。冥冥之中,分明有母亲手机的呼叫,他的第一反应,总是妈妈那边又有什么事了?拿起手机,却阒寂无声。噢,母亲的电话是永远不会来了。只可惜,她老人家没有赶上手机可以视频的年代,否则她可以和我什么时候想见面就能见面的。

    在建国的记忆里,母亲的形象最终定格在她参加建国小学同学聚会的那一次。一头银丝,满脸褶皱,一身银灰色的套装,穿出了她原有的气质,和她在建国小学同学面前永远的慈祥与尊严。

    建国曾经与史静调侃,我不是伟人,不是名人,否则的话,我写一篇散文《母亲的手机》肯定洛阳纸贵,或许可以放进教科书吧。

    史静笑曰:“那是肯定的,反正吹牛不用交税的。不过写进长篇是可以不问伟人和名人的。”史静的言语有调侃,也很实在。她的第二句话,是在提醒建国。他望望史静,能够理解到史静是在不断地提醒他,你不是在创作长篇小说吗?这是现成的素材呢。

    母亲在七十岁以后连续两次骨折,两次卧床,对她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父亲让她坚决地辞去居民主任的职务。

    母亲有了闲暇时间,开始对“阿弥陀佛”有了些许依恋,想做点什么,又总是藏藏掖掖的,生怕影响到她的正面形象和建国的形象。

    母亲年轻的时候心地平和,与人为善。她经常告诫建国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做人第一。其他都是身外之物。

    无论是“文革”,还是之前的政治运动,她都能够坦然面对,根本不在乎建国父亲政治上的阴影。

    建国看过母亲穿旗袍的照片,问她现在为什么不穿了?她说,我想穿呢,又怕人家骂我“老妖精”。为了你,我还是不穿为好吧?儿子是公家人,千万不可因为母亲的穿着,影响了儿子的美好前程。她用的是商量的口吻,建国显然是同意了她的看法。

    孙女文婕偶尔来江州小住,怎样写字,怎样走路,怎样坐椅子,她不厌其烦,反复纠正,直到满意为止。

    她对文婕吃饭的吃相,右手怎么拿筷子,拿筷子的几根手指应该怎么拿捏,左手怎么端碗,她已经到了刻意关注的程度。

    “谁知盘是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说教,演变为她和孙女的比赛,看谁吃得最干净,让爷爷奖励。满意了就是重赏。她知道目前独生子女小皇上的地位,何况还有隔代亲呢,她就想着法子来教育孙女。

    她给父亲泡茶,一定要先用温开水将茶叶小心地洗一遍,再过滤一遍。她说那茶叶上有灰尘,也不知道什么人,用什么手摸过了,有什么虫子爬过了。

    全家人吃饭,她是一定要等建国的父亲动了第一筷,才招呼大家,吃吧,吃吧。她总是在最后动筷子,也一定是最后一个吃完。别人不喜欢吃的,她都“喜欢吃”。

    建国记得,家庭经济困难的时候,常常喝粯儿粥,而搭配粯儿粥最常见的小菜,就是盐水红萝卜干(胡萝卜腌制而成)。

    她买回来以后,先用清水洗净,用凉开水过滤一遍,再用白色瓷盘装好。端上桌的红萝卜干,切成了透明的大小匀称的薄片,滴上两滴麻油,像真的干切火腿,色红,味香,嫩而不腻,煞是诱人。母亲从不说它是红萝卜干,一定是称之为“火腿”。

    盐水红萝卜干与真火腿在“色香味形”方面有得一拼,在营养成份上则风马牛不相及,但其质地嘣脆的口感则是真火腿所没有的。

    也许是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吧,在那食品严重匮乏的年代,将盐水胡萝卜干调制得如此精致,且美其名曰“火腿”,可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建国则常常联想到,火腿自然会有的,鸡蛋、牛奶也会有的。因而,生活就充满着希望。

    虽然吃的只是粯儿粥,但那盛粥的碗一定还是白底蓝花的精致小碗。别人家用的山洪大碗,喝完了粯儿粥,可以先用舌头舔,再用手指刮。一舔二刮,已经干净,可生怕还有残留,浪费了可惜,那就再倒点开水漺漺,灌到肚子里,不留下一丝痕迹。说可以不用洗碗了,毫不夸张。

    母亲却不允许建国效仿,叫他像父亲那样,用汤匙刮刮干净也是一样,最后再倒点开水涮涮喝掉。建国后来分析,如此斯文,其实只是文家人,饿肚子还没有饿到那个程度而已。

    文建国偶尔也有用山洪大碗吃汤饭的时候,那是文建国饿极了。母亲会适时地递上沾着细盐的一小撮荤油,让他搅拌搅拌,再看着他杀馋,眼神里分明有些许爱怜和内疚。

    建国记得,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家庭经济遇到了困难,没有了饼干糖果之类的点心。每天放学回家,建国总是能习惯性从碗厨子里摸出半截生山芋,或者一个生萝卜。

    山芋和萝卜已经洗得干干净净,不会没有,也不可能多出来。正是饥肠辘辘时分,有了它,既果腹,又杀馋。

    山芋或粉(白心),或面(糖心),咬上一口,呷呷嘴巴,心满意足。粉山芋肉色泛白,已有浆汁结晶,吃进嘴里木渣渣的,但耐咀嚼;面山芋则泛黄,脆生生的,口感微甜。

    如果是在冬天,山芋经过风干之后,那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少了些许水分,少了丁点青涩,却平添了一丝清冽爽口和甘甜。

    偶尔没有山芋,就有萝卜。萝卜一般没有辣嘴的,虽然萝卜是开胃助消化的,但放学回家有点果腹的东西,肠胃里面不至于空落落的,感觉上总是心满意足了。

    生山芋的滋味日积月累,给建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建国已经说不清有多少年了,反正放学回来第一要务就是直奔碗厨,每每手到擒来。现在回想起来,这半截山芋,是母亲专门为他准备的,在那饥不择食的年代,这半截生山芋,于身心健康长成非常有益。它告诉建国,知道你想吃,现在吃过了,没有心思想了吧?该看书就看书,该做作业就做作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