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师范校商海沦陷(二)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7-13 17:27      字数:2234
    六位老师的“六问”,步步紧逼,一环扣住一环,环环扣住了关键词:经费和质量。文建国一头乱麻,束手无策。从内心说,他支持“六问”;从位子说,他又不能不按政府的意思说事。反正下午要去调研,听听老师和校长的意见再说。天塌下来,有领导顶着呢。

    文处长对六名教师基本熟悉,全部是中老年高级讲师,其中有两名是中层干部,还在一个桌上喝过酒。

    座谈会氛围开始的时候非常不友好,也许他们认为你局长来了也只是做做样子,根本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

    六位老师一一发言,他们做好了准备,每人只讲“一问”,且与他们写信的内容顺序相反,第一问即是“特招生做你孩子的老师,你愿意吗?”显然,言辞激烈,态度强硬,且问题刁钻。愿意,不愿意?都是一个跋胡疐尾的问题。文建国倒吸一口冷气,要我是无法回答的。

    好的是他们准备的是设问句,他们自己出题目,自己给做了,好像早就知道领导根本无法回答,他们也根本不指望你领导回答。

    文建国将刚才倒吸的一口冷气,缓缓地吐出。这些老师还是给面子的,并没有故意让领导下不了台。即使如此,文建国还是发现夏局长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夏局长正严肃地看了一眼江阳师范的赵一把校长。

    赵一把起身敬烟、点火、倒水,再给老师使眼色,可他的老师好像都没有看见他的小动作。后面的几位也如法炮制,个个都是设问句,可能他们想好了,胳膊是扭不过大腿的,但实在气不过,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赵一把其实内心也很矛盾,他知道扩招带来的负面效应,但他也很看重由扩招带来的经济效益。学校的基本建设已经等着这一笔钱专款专用了。老师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当校长的,亦两难。

    有人说,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现在正好是人民办教育的大好时机,至于如何为人民,这话可说得远了去了。目前是抓住机遇,先把教育的硬件抓上去,老师的经济待遇也可以改善改善。学校没有钱,怎么发展?既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钱,是大师和大楼的基础。

    文处长埋头记录,轮不到他多言,他也不想多言。

    他偶尔瞟一眼会场,他不担心会场上会出现什么意外,老师的基本素质,是可以绝对信任的。虽然老师讲的话,讲话的态度,让文建国心惊肉跳。

    夏局长脸色不好看,他感冒,是可以理解的。他代表政府,代表政府印发的红头文件,受到几个教师的挑战,不仅仅是挑战了他个人的权威,更是挑战了政府甚至是市委的权威。

    老师们慷慨陈词,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只是他们上课时常常使用的表现形式,极容易达到无我境界,这是优秀教师的一种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基本功。既然让他们说话,他们眼里只有学生,听他们上课的学生。他们希望自己的授课能够被学生接受,等他讲完了,才意识到今天的听课对象不是学生,而是局长和处长,然后就露出些许歉意,很得体地挤出淡淡一笑,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夏局长听完第一个教师的陈述,看到那老师露出的笑意,让他紧绷着的神经又舒展了些许。后面五个老师也是如此,讲的时候都很激动,讲完了又都很有礼貌,夏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

    轮到夏局长作重要讲话的时候,他已经将老师们讲话内容带来的不快丢掉了一边。他首先感谢各位老师对江阳师范的关心,对江州教育的关心,但恳请各位老师向前看,看发展。既要看到师范教育目前遇到的困境,也要看到师范教育经过低谷徘徊之后,具有了跳跃式发展的潜力。希望老师们能够理解市政府和市教育局作出的决策。至于学生的质量问题,他拜托江阳师范的老师平时多费心多辛苦。拜托,拜托了!

    他又看了一眼赵校长,脸上有了些许笑意地说:“你们看看你们的赵校长,最近忙着搞基建,没有钱,工程停滞。他的头发都白了许多。赵校长,您说说呢?”

    文处长将夏局长的讲话记录得滴水不漏,他有数,夏局长讲的内容就是回复群众来信的主要内容。

    赵校长接过话头说:“我们这六位老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对师范教育感情笃厚。小学不谈了,就是在中学也有他们的许多学生。”他对着夏局长说,“夏局长,你信不信,无论走进哪所小学,他们受欢迎的程度,您大局长远远不及。”

    “那当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嘛。”夏局长笑呵呵地说。

    赵校长又说:“至于扩招问题,我想除了中考成绩由招办统一划线以外,在面试的时候,给我们学校有更多的自主权,我让我们的老师好好把关,对一些实在不宜当教师的孩子,我们坚决不收,成绩‘上线’也不行。”

    “那没问题,招办给你的是达线成绩,收不收,由学校说得算。我决不干涉,也不让别人干涉。”夏局长立马表态。

    “好,一言为定!”

    “诶,等一下。我突然想起,这公开地一特招,原来想特殊照顾,成绩较差,赞助费特别高的孩子就泡汤了?”夏局长感到吃亏似地说,“你们不知道,老师有老师的难处,校长有校长的难处,我局长也有局长的难处呢。市长、市委书记喊我去,给一张条子,或者干脆就是一个电话,我怎么办?”

    “那好办,请领导把条子直接交到我们学校招生委员会,让大家讨论——喏,他,他,也是招委会成员。”他指了指两个老师,“请大家举手表决就行了。”

    “您这是搀我往坑里跳吧?”夏局长笑着说,“赶明儿我们换换位子?你我反正平级,换起来也容易。”

    “我可不行,我就是一个教书匠,您的位子我坐得屁股疼。不过我们夏局长还是体察民情的,我请他留下来吃晚饭,他坚持请你们六位一起参加。否则他不吃晚饭。”

    这赵校长也是够狡猾的了,说话间,他不动声色地偷换概念,打出了人情牌,温情牌。他说,“这样吧,时间呢,也不早了,吃过晚饭,夏局长和文处长还要赶回江州,我们早点开始,边吃边谈。”

    文建国佩服赵校长的“老奸巨滑”,他不但给夏局长体面地下了台,还给夏局长继续做好教师思想工作提供了极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