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评职称史静受挫(二)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5-30 19:21      字数:2154
    那天晚上回家以后,史静心情难以平静。

    她本来完全没有当回事,不就是小把戏闹得玩玩的,怎么能当真呢?没想到惊动校长了?

    达鹏的小作文,就算是情书吧,那又怎么样?他写不写情书是他的自由;我接受不接受情书,是我的自由。幸亏还没有别人知道有“情书”呢,否则的话,整个学校就是一场地震,天翻地覆了。

    她回味“情书”里的关键词:母亲、姐姐,美丽、温柔,特别是形体动作可人;激情、激励,憧憬、希望,让我充满着读书的欲望和喜悦。明明就是一份表达情窦初开的情书,却居然没有一个“爱”字,虽然可以读出些许狭隘的“爱”字的暧昧。算他聪明,算他费了一番心思。

    我不但不责怪他,我还应该感谢他。是他让我看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我作为“老姑娘”魅力的存在。我骄傲。但是学校同事的非议和校长对非议的重视,却让她心烦意乱了。真的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当然她自己已经不会像早几年前在红旗中学那样“发飙”了。因为这件事,事关学生的成长,即使我不在乎,但万万不可影响了达鹏。一个孩子读书可以不行,但身心健康不能不行!

    她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脸”,冷处理。

    可每每想到这件事情,就像看到苍蝇爬上自己的碗筷,心里总不是个事儿。这些人素养怎么这么差劲呢?还为人师表吗?

    当时中国的意识形态、思维习惯滞留在当时的那个时空里——长期因袭下来的是崇尚“男大女小”。历来只听说有老夫少妻,鲜有少夫老妻的(以前的童养媳也只是大几岁,并早已被历史所淘汰)。前者天经地义,后者大逆不道。说到底,其实还是男尊女卑的观念在作祟。史静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惊天骇世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也不是“没有勇气”,而是囿于那个时空,她无法做出像别人想象的那些事情。

    整整30年以后,中国人认识了法国的马克龙。

    在中学读书时的马克龙与比自己大24的女教师相爱。后来,他成为法国总统,那位女教师自然成为第一夫人。这是发生在法国,发生在崇尚自由的法国。而这时的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和开放,也早已见怪不怪了,不但高兴地接受了马克龙及其夫人,并且为之点赞。

    有人调侃,说教师的伟大,慧眼识英雄,培养了一位总统。但在中国,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如果马克龙当总统的事,早出现30年,史静的事,即使是真的,可能也就不算个事儿了。说不准有人可以添油加醋曰,中国的马克龙即将诞生。可当时的中国,那个事儿如果是真的,其唯一的结果就是无法收拾。身败名裂事小,家破人亡是完全有可能的。

    后来史静把这件事说给文建国听。

    文建国一时心血来潮,说,那是的,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法国,这是一个典型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法国国歌《马赛曲》就被称之为“自由的赞歌”,可见这“自由”在法国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崇高,何等的神圣,何等的伟大。而我们总是被太多的禁锢束缚住手脚,久而久之,连灵魂也习惯于被禁锢了。一旦没有了禁锢,倒不知如何是好?长期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它的翅膀已经失去了飞翔的功能,同时也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说到最后,建国还不忘调侃史静:“只是可惜了你史静,没有出生在法国,否则的话,不但可以培养出总统,就是自己竞选总统也不是不可能的。”

    “哈哈!可惜,真是可惜!投胎投错了。”史静也连连叹息,好像挺有那么一回事儿的。

    当时的史静对照《职称评审条例》,中学一级教师没问题,闭着眼睛上。高级,则悬了,无所谓啦,过日子不差那几个工资。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只是文校长动员她申报高级,她才觉得不是不可以一试。

    她好笑有的老师,为了职称,或上窜下跳,或挑拨离间,或厚此薄彼,或伪装积极,或讨好献媚,或欺上瞒下,或勾心斗角,或拉拢腐蚀,总之洋相尽出。

    史静给自己早早定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同时希望别人不要把眼睛盯着我史静,不要往我身上泼脏水,让我安安分分过日子。

    文副校长是江中职称领导小组和推荐评审小组的副组长,按他的意见是极力推荐史静老师破格上高级,也在全市放个响炮竹,像江中这样的学校不放(炮竹),还有哪个学校有资格放?

    孙校长作为组长同意他的观点,但有担心,他担心群众意见。他请文校长关注动态,一定要吃得准,拿得稳。

    民意测评,史静得票率进入前17名,高级指标是19个,她入围了。但民意测评不是决定因素,经过一系列程序,最后是学校评审小组的推荐,领导小组的同意才行。她评审小组的得票率是12/15,有1票弃权,2票反对;领导小组的得票率是9/11,从理论上说,是通过了,可以上报。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就悬了。

    孙校长吃不准,与市局职改办商量,职改办的意思是,第一批最好是资历硬,没有任何可以质疑的老师先上。要坚持正确导向,树立正确的标杆。中小学教师第一次评职称,过去欠账太多,首先照顾老教师,照顾“文革”前的本科毕业生,以稳定为大局。云云。

    文校长无语,他对“正确导向”颇有质疑,什么叫“正确导向”?还历史的欠账是“正确导向”;照顾老教师,是“正确导向”。也许是吧,他说不清。他对孙校长说,我先来做做史老师的工作,请她让一让。做不通,你再找她。

    江中的首次“职改”和全市教育系统一样,没有出现大的风浪,平平稳稳。这是所有领导最希望看到的结局。

    来年春天紧急着推荐评审第二批,还是文校长把史静的职称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孙校长也认为这一次应该有把握了。学校领导小组的得票率也达到了10/11,虽然还有遗憾,但不能强求。无记名投票,不好查,不该查,不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