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岳书记江州寻孙(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5-20 21:20      字数:2356
    既然两人的工作皆不如人意,不如快刀斩乱麻,自断后路,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亚男与一鸣商量,辞职!两人都辞职,我就不信凭自己的双手撑不起四个人的一个家。仓巷许多人家小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我就不信,我们就干不过人家?

    “干什么呢?”一鸣问。

    亚男胸有成竹地说:“锅盖面。我们自己做老板。”

    尤亚男生活在江州的时间不算长,可她向一鸣介绍江州的锅盖面,还是有滋有味,挺像那么一回事的。

    亚男说:“我注意过附近几家面店,成本很低,收益却可观。江州人的早饭喜欢吃个面条,尤以上班族中的青壮年男人居多。丰俭由人,各取所需。经济、实惠又耐饿。如果多花几块钱,配上荤菜浇头,那是连午饭都可以省下的,而且这些吃面的人也不像平时菜市场上买菜的大妈那么斤斤计较。只要口味好,吃得舒服,顾客大多是大大咧咧的。如果我们经营有方,我相信,我们是可以发财的。如果发财不可打包票,维持家庭生计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亚男说的蛮有把握的,应该真的可以吧!一鸣想。

    亚男继续给一呜打气:“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凭什么人家能发财,我们怎么就不能发财?”

    “好!听你的!”一鸣在江州两眼一摸黑,说不上话,而且他也相信亚男是个能干的女人。

    江州锅盖面名气的确很大。人家能够干得红红火火的,我们怎么就不能了!说干就干。李一鸣反正是临时工,说不干就不干了。尤亚男需要办理辞职手续。

    尤亚男向厂里提出辞职申请,厂长派文怀华先来了解情况,做做工作,希望慎重。国营大企业,人家想进,还进不来呢。

    尤亚男辞职态度坚决。

    文怀华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因情况特殊,停薪留职怎么样?

    尤亚男说,不干,我要的就是辞职,我还需要一笔资金呢。

    差多少?文怀华问。

    我算过账了,正好是那笔辞职费。

    文怀华说,知道了。我来代你办吧。你的手续什么的,我代你办,代你跑,辞职费我过一天带给你。你忙你的锅盖面去吧。

    亚男万分感谢。

    文怀华当时吃不准政策,她掏出自己的钱先给亚男,说是辞职费,而实际上她为尤亚男办理了停薪留职,算是为亚男留了一条后路。万一自主创业失败了,还有可端的饭碗。

    她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告诉了建国。建国笑曰,阿弥陀佛!

    文建国去见尤亚男,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对大姐怀华的想法做法只字不提。

    尤亚男说:“我不敢麻烦你,你倒送上门了。我正好想听听你的意见。”

    “假客气了是吧?你都定好了。怎么样,哪天开张?”文建国跟她说起了玩笑。

    “哪里,亡羊补牢。请你帮我起个名号,写个名号如何?”尤亚男快人快语,一边和建国说话,一边又叫上了,一鸣,上茶,上好茶。

    文建国看着高兴。看来亚男的情绪不错,人逢喜事精神爽,已经有老板娘的味儿了。

    “老板娘,你看就叫‘江州亚男面馆’如何?”建国已经叫她老板娘了。

    尤亚男第一次听到有人喊自己老板娘,还有点不习惯,脸都红了,问:“还真叫老板娘了?”

    “难道不是吗?”文建国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是,好!是!”尤亚男越发兴奋,“怎么样?文建国,留下来陪我家一鸣喝点小酒,我家一鸣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喝酒了。”

    这个尤亚男真的很会说话。她不是说,为了留住文建国,请你喝酒,让一鸣陪你。她是把你文建国当作自己人,请你来陪一鸣喝酒。你,文建国,喝,还是不喝?

    文建国听话听音,这是尤亚男诚心挽留文建国吃饭喝酒的语言技巧。嗯,像个老板娘的作派。建国再推的话,就拂了亚男的面子了。“好的,但有一个要求,不准出门买菜了,有什么吃什么。白酒,最多二两。”

    “江州亚男面馆?”亚男见建国坐下了,她也坐下,谈起了正事,“用上‘江州’太大了吧?”

    “你怕它大吗?你不准备将来发展扩大吗?”文建国反问,态度认真。

    “那是。那为什么用‘亚男’不用‘一鸣’呢?”尤亚男又问。

    “我是这样想的噢,”文建国说,“一鸣,亚男?‘一鸣’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张扬。而‘亚男’除了人名——特指女性人名外,没有其他意思,而你正好是江州人。饭店面馆的名号女性化,更容易让客人接受。在外吃饭,在外吃早饭,江州早晨吃面条的人,绝对是男性多于女性。是不是?”

    “文建国说的有道理,就用‘亚男’!”一鸣表示同意。他根本不在乎用谁的名号。

    “江州亚男面馆”开张的当天,文建国亲自坐镇,请来了二十人,说是不花钱,老板娘是小学同学,请客,大家来尝尝口味,吃得好,今后常来。

    据说江州的“锅盖面”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那是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有户张姓人家,夫妻感情很好。丈夫时常犯病,胃口不开。有一天,妻子将面条下到锅里,出去挑水,回来迟了,面汤溢了出来。她连忙掀起锅盖,将汤罐里的水往面锅里浇,一不小心,顺手把杉木的汤罐盖子碰进锅里。

    面条下好后,丈夫觉得今天的面条既爽口又适味,还要再吃。妻子多了一个心眼,有意再用汤罐盖子放在面锅里,盖在面条上煮给丈夫吃。

    丈夫身体调养好以后,到江南访友,长期未归。妻子思念丈夫,赶去江南寻找。她的丈夫到江南访友未着,流落在江州。妻子一时没有找到丈夫,正在江州一家面店里做伙计。

    于是,无巧不成书了。

    丈夫在一家面店吃面,遇到了妻子。两人一合计,既然江州人这么爱吃面条,索性就不回山东老家,他们开了一家“张氏面店”。张氏面店下面条的面锅里,那是一定一定要漂浮着一枚杉木小锅盖的。

    话说乾隆下江南至江州,身着便服,一路寻至名气最大的“张氏面店”。面条既有劲道,又软硬适中,还有一股子令人垂涎欲滴的清香。吃完面条,乾隆赞不绝口,“不烂不硬,喷香爽口!”

    没想到,乾隆皇帝一边说,一边走进了厨房,发现柴火烧的大铁锅里,面汤沸腾,而且上面还漂浮着一枚小锅盖。面锅里开水翻滚,杉木锅盖漂浮在沸水之上,不管大锅里的面汤如何翻滚,都被杉木小锅盖压住,隐约之中,一股杉木清香味弥漫厨房。

    乾隆皇帝雅兴大发,随即笔墨伺候,题写“张氏锅盖面”五个大字,而其中“锅盖”二字又小了三号,以示锅盖之小。

    从此之后,“张氏锅盖面”成为江州一绝,并发扬光大,世代流传。整个江州城里吃锅盖面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