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金光辉二下广州(一)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5-10 21:32      字数:2236
    金光辉狼狈地从海里爬了出来,萎靡不振。压得他难以振作的不仅仅是债务,更有心灵创伤——差别人的钱,还不上,这脸面上太过不去了。一个小知识分子,脸面往往比金钱更重要。这下子真的斯文扫地了。要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仅仅凭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文建国写作笔记摘录

    金光辉明明是还想跟人家借钱,可他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不急着开口。别人在这档口,已经尝到了好处,吃下了定心丸。几乎所有的人,当场就留下利息,把他上次借的钱,再如数借给他,还有人又数出同样数额的票子加上,一并借出。

    金光辉学着用广州贾老板的话说:“一起发财啦!一起享福啦!”口音腔调跟贾老板的一模一样。说的人开心,听的人开心。有财发,谁不高兴啊!

    那些天,金光辉走到哪,他的口哨声响到哪。

    他的主打曲目,是既时髦又拿魂的南斯拉夫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再见》。这首原版为《再见了,姑娘》的意大利民歌,曲调豪放壮阔,而又委婉连绵,因为它写的游击队,写的反抗侵略者,同时也是写给姑娘的。既革命又浪漫,这是最最符合当代青年人时尚的。

    “那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一天早晨,从梦中醒来,……”

    金光辉似乎每天都是刚刚从梦中醒来,新的一天给他希望,给他激情。这首歌尤其适合在走路的行进中演奏,步伐伴随着节奏,立马变得轻松,快捷,愉快。“啊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啊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每当人们从这里走过,都说多么美丽的花。”金光辉不是在走路,他是在享受。享受着梦想,享受着发财的喜悦和姑娘的爱情。

    大年三十的下午,金光辉再次点点钞票,已经快要达到第一次的三倍了。他让老婆再想想办法。王英说,已经够了,翻番就行了,不要太急,何况已经快三倍了。

    光辉说,头发长,见识短。三倍!他竖起三根指头。这第二趟是第一趟的三倍,然后就到暑假再说了。

    王英想想也对,三倍就三倍吧。她把一部分准备留一手的现金也统统拿出来交给了金光辉。

    这个春节过得神清气爽,正月初三下午,金光辉即出发再赴广州。他要趁热打铁,再捞它一把,快去快回。他满打满算,可以在开学前一天回到江州。革命生产两不误。

    金光辉第二次南下广州,雄心勃勃。这次如果成功的话,可以过上三年好日子。到了广州刚下火车,他发现随身带的皮夹子没有了,这可恶的小偷!出师不利,他格外小心。虽然数额不大,只是随身携带的零用钱,可也是血汗钱呢。他检查了一下大额现金,谢天谢地,都还在呢。阿弥陀佛!

    见到了贾老板,他忘记了被偷的不愉快,跟贾老板套起了近乎。

    他把从江州带来的土特产送给贾老板,顺便介绍“江州三怪”: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

    贾老板问,香醋时间摆长了,也不发霉?肴肉不是菜,是什么?面锅里面煮锅盖,锅盖能吃么?

    金光辉开心得很,一一讲解,并再三邀请贾老板到江州,只要在江州喝个早茶,请你喝一壶“金山翠芽”,就着香醋吃肴肉,再来一碗锅盖面,外加两只蟹黄汤包,你就不再想吃午饭、晚饭的啦!

    贾老板则说:“你们江州人小气的啦!喝了早茶,就没有中饭、晚饭吃的啦!我还想喝酒呢,没有酒喝的啦?”

    金光辉听出了他的玩笑话,继续加码:“不光是不想吃中饭和晚饭的啦,今后你任何地方的面条都不想吃的啦!”

    金光辉说话的口音,已经越来越多地带有粤语腔调了。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次贾老板不仅仅是请他喝茶,而且还请他喝酒了。谈到生意,其流程与第一次相同。

    金光辉提出货就不看了,反正我相信贾老板。我呢,要赶回去上班。他问贾老板,以后能不能从邮局汇款过来,也省得我来回奔波,也可以省两个路费喝酒。

    贾老板一口答应,应该的,互利互惠,这不,你金老师来了,我还要花时间陪你喝茶、喝酒的啦。

    金光辉笑笑说,贾老板讲话实在。今年暑假,你到我江州来,我请你喝我们江南的酒,“洋河大曲”喝过没有?没有。那酒好喝,也厉害。倒一点酒在桌子上,划一根火柴,“哧”的一声,酒,没有的啦!不喝洋河,那哪算喝酒呢?

    “好的啦,你金老师把酒准备好,我坐飞机去,第二天就可回来上班的啦。”贾老板显得很开心很潇洒。

    “好,贾老板有气魄,财大气粗,坐飞机来喝酒,那我非得把你灌醉了不可。” 金光辉自然开心,生意上的搭档这么爽快,好日子在后头呢。

    金光辉来去匆匆,回到江州第三天,开学报到上班。

    走进校门,他暗自得意,人不知,鬼不觉,一个寒假两趟广州。第一趟已经赚回了一年的工资,这第二趟是三年的工资。唉,唉,如果每个月一趟,不要一年就是“万元户”了?或者加大投资,一次就可以“万元户”了!他怪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想到“万元户”的。

    王英倒是提过“万元户”话题的,只怪自己还是太保守。如果早有“万元户”作为目标追求,这不已经是“万元户”了,一旦是“万元户”,这人的精气神肯定不一样。

    见到同事,大家互拜晚年。有人问他,春节在哪发财的?有人问他,一个寒假,夜市赚了多少?

    寒假前大家刻意回避这个问题,利用春节的余兴,问问无妨。中国人拜年不都是喜欢“恭喜发财”吗。不管你金老师高不高兴,此时不问,更待何时?

    金老师也不直接回答,而是解释说,夜市不好做,天寒地冻的。又说,没有上夜市,人家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地过春节,我再上夜市,不也太寒碜了不是?他的回答虚虚实实,没有做夜市的买卖是真的,有没有做其他发财的买卖,却没有明确。

    本来春节后第一次见面,大家满指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够带给大家一点什么新闻刺激的,可金光辉老师没有兴趣,这也属个人隐私,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不说也罢。

    金光辉告诫自己,一定要沉得住气,等到第二趟广州之行银货两讫,就可以吹牛了,到时候你们就看着我发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