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邺一助女嫁朱武(三)
作者:笨笨的姥爷      更新:2020-03-14 19:22      字数:2097
    第三天一大早,朱武父母提着礼品上门提亲。

    礼品有:两条大前门、两条飞马,两瓶洋河、两瓶老白干,一斤碧螺春、一斤草青,一斤奶糖、一斤硬糖,还有一枚厚实实的红包。烟酒茶糖老四样一样不少,高、中、低档搭配,既不失身份,又不奢侈,人到礼到。

    邺家夫妇敬茶敬烟,好生热情。

    “老邻居,新亲家。”邺一收下礼品,发自肺腑地朝朱武爸拱拱手说,“今后打开大门就是一家了。我也不知道你家朱武怎么会突然做出这等事来?好的是,我平时还看得惯朱武。否则的话,我家花儿跳进黄河洗不清了。”她一脸的委屈,把女儿嫁给朱武,好像真的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邺家亏大了。

    她对朱武妈还不太敢过分亲热,生怕热脸贴上冷屁股,自讨没趣,更怕露出马脚。

    朱武妈似笑非笑,没有想到这个笤帚巷、这个仓巷最最讨厌的女人(仅仅是她个人的意思)和自己结成了亲家。真正是,不是冤家不聚头。要不是武儿这个没出息的东西给你家抓住把柄,对不起,请我来,我还不来呢。好的是花儿这个丫头还算乖巧,聪明伶俐,只要她对武儿好,将来武儿也不会吃亏的——她也想开了。她代表朱家,代表老朱,代表武儿今天正式向邺家提亲了。

    两个男人在旁边抽烟喝茶,讲讲天气好坏的废话,两个女人家就把孩子们的婚姻大事敲定了。

    邺一要留朱家夫妇吃饭,武儿妈推说还要赶去上班呢,匆匆就走。临走时又说,哪有你邺阿姨快活——已经用武儿的口吻说话了,不上班,坐享其成,还吃香的喝辣的。哈哈哈!

    邺一听得似乎很受用,也是“哈哈哈”附和着。

    这要在平时,邺一早就是一根顶针顶上去了。她知道武儿妈话里有话,今天亲家第一次上门,而且一切都是按照自己事先谋划好的程序走的。得饶人处且饶人,她也乐得打哈哈,送两位亲家出门。她还趁着朱武妈不注意,顺手拿上一条“前门”和一条“飞马”悄悄地塞给老朱,这是她做事做得漂亮的地方。

    朱武本来和两个弟弟睡一间的,父母还算开明,叫两个兄弟和他们先挤了,给武儿腾出了新房。

    房子粉刷一新,两床大红被子,两床大绿被子,全是新的。大门上贴上一副对联“昔日同窗谈理想,大丈夫爱花;今宵共枕话衷肠,小媳妇惜武。横批:武门花开”。窗子上贴满了“囍”字和“鸳鸯”,整个朱家一派喜气洋洋。

    对联是文建国写的。那是第三天晚上,朱武和邺花两人穿戴一新去找文建国,一见面即送上了六包喜糖和一只红包,然后由邺花将前因后果的大概情况向老班长“汇报”——当然隐瞒了许多关门过节的枝枝叶叶。同时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和老同学们打个招呼,客就不请了,办一个革命化的结婚仪式,有机会再请老同学们吃喜糖,并请老班长写一副对联。邺花将来的意思一口气说完,根本容不得文建国有开口的机会。

    朱武只是在一旁傻笑。

    文建国知趣,细节当然不可探听,但提出既然请我写贺联,那就得用我写的内容(也是好为人师呢),他把红包退给邺花,说,六包喜糖就算是润笔费了。老同学不见外。邺花和他相互推辞一番,也就收回红包,还和朱武对视了一下眼神。她的意思是,怎么样,我就知道文建国是绝对不会收的。

    文建国先把喜糖放到一边,铺开纸张,宣称,我写了噢!意思是我写了,就不好改了。

    朱武有点吃不透,生怕他开玩笑。邺花则一口认定,你老班长敢写,我就敢贴!我怕什么,万一写了有不对劲的地方,我就说,是老班长文建国写的。哈哈!

    文建国看看邺花,心想这女生真的不好对付。他深思片刻,一挥而就。喜联是正规中有诙谐,喜气里有调侃。人人看得懂,个个猜得透。邺花拍手叫好,口口声声有情后补,有情后补!朱武亦点头称是,他憨憨地笑着。

    第四天的晚上,朱、邺两家人在同兴楼酒店办了一桌酒席,就算一家人了。邺家本来无亲无故,朱家的亲戚全都在苏北,也不想请。还美其名曰,举行了一场革命化的婚礼,移风易俗,不请客,不收礼。第二天给相关的同事和朋友送一包喜糖,点两支喜烟。别人家也省得人情,落得个皆大欢喜。

    蜜月过后,朱武家破土动工砌新房,地址选在笤帚巷的最最西北边。原址是一片荒地,布满破砖烂瓦碎石,杂草丛生。

    朱武计划两间两厢,邺一帮女婿出谋划策,留下了第三间地基,自己出资单独建两间,与女儿女婿的房子地基相连,再在房子的正北面划出了一大片空地,就地取材,用破砖烂瓦碎石,再用树枝竹片圏成一席私家领地。她还建议朱武,所建的房子按两层楼的标准夯实基础,屋顶一律平顶。朱武甚是不解,直喊钱不够。

    邺一也不多说,让他打借条,她掏钱。

    几年后,朱武在院落的北面又建了四间平房,形成一个四合院。又过了若干年,平房败成了楼房,还有空房出租。朱武不得不佩服丈母娘的远见卓识。而丈母娘却把他请来,把借条给他看了,撕了。朱武大叫一声“爽!”随即跪下给丈母娘磕了三个响头。

    朱武从此把丈母娘当着亲祖宗供着,昏定晨省。再后来,江州要建金融商业区,笤帚巷的全部和仓巷的一部拆迁,朱武一家子,一女三儿,分得七套每套130多平的高层住宅和百把万现金,成为笤帚巷和仓巷靠房子拆迁发财的首富。

    后来邺一夫妇因病去世,朱武就把二老的画像当作财神供着,每天早晚给二老磕头,香火不断。

    朱武的父母受到启发,也早早地多建了几间。拆迁的时候分得有自己的两套,朱武两个弟弟各有一套。

    朱家和邺家早就消除了隔阂,邺家夫妇去世的时候,都是朱家帮着料理,朱武妈还常常念叨着邺一的精明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