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滅國之危
作者︰13951002386      更新︰2019-09-26 22:51      字數︰3356
    黑雲低垂,好像馬上就要下雨的樣子,但是這是春末夏初,下不了大雨,更不會下冰雹,對正在進行的滅國戰爭來說下點小雨影響不了雙方的行動。

    城外中軍帳外一個偉岸的身影目不轉楮地看著三里外的那座雄城,等一個傳令兵模樣的人與身邊的侍衛首領說完話退下以後,這個偉岸的人問道︰“現在銀都城八個城門方向的進攻準備都做好了嗎?”

    侍衛首領答道︰“大元帥,剛才傳令兵已經把消息傳過來了,所有人都已經按昨晚您發的帥令重新補充了人員並到位,只等進攻號令了。”

    大元帥也沒有多的話,傳令道︰“擂進攻鼓,進攻!”

    “是”侍衛首領道,然後對不遠處的戰鼓車上的二十名鼓手揮動了手勢,霎時沉悶但絕對不低的鼓聲響起並向四方八面傳去,霎時喊殺聲響起,向陽帝國六十萬軍隊向楚王國的王城銀都撲去,霎時天地的顏色變得更是昏暗。

    首先到位的是每個方向兩個武神和三十到四十個不等的武聖從空中催動斗氣砸向銀都城城牆的城樓。其它軍隊有扛長木板的,他們行進到已經被守軍抽掉的吊橋處拼命把木板架向對岸好恢復通行;搭好木板橋後幾十個撞城兵一邊舉著盾牌護住頭部一邊抬著撞木前進;撞城兵後自然是源源不斷的大部隊,但此時城門還沒攻破,橋上能擁擠的人也是有限得很,大部隊前進很緩慢。更多的人是人手一個盾牌,將簡易的木筏竹筏推進護城河里然後連滾帶爬坐上去拼命往對岸劃,當然這些竹筏木筏還要配合帶上長長的登城木梯;更後面的人在拼命裝填投石車和火油並點燃,裝好後抽掉緊扣的橡膠繩,然後帶火的石頭向銀都的城牆和城內漫天砸去。

    敵我雙方都已經攻守了四天了,城上也是早就做好了防備。敵人武神武聖這些會飛的能遠程打擊的人的進攻自然有己方的高手去應對,加上弓箭兵的協助,他們討不了好去。至于對方那些撞城的,強行想用登城梯登城的,己方當然還是先以弓箭手去射殺,近身了才會由牆頭上的步兵砍殺或者推下擂木、倒下滾水,絕不讓他們在城牆上站穩。對方有投石機,城里安裝這個不便,但是城頭有大弓,是二十個士兵才能拉得動的鋼胎弓,只要是射準了,只要一箭就可以毀掉一台投石機,要是射向這密密麻麻的進攻人群,一箭下去射殺十個八個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且歷來都是攻城方吃虧,所以楚王國的官軍也是奮力而從容在應對。

    一時間各種聲音大起,斗氣遠程硬踫的轟鳴聲,弓箭射擊的嗖嗖聲,刀劍踫撞的叮當聲……這些聲音將戰場上所有的人的耳朵都塞滿,這時要是有人說話不但是沒有人听得見,更是不會有人听,所有人都像瘋子一樣,要麼是沖上去殺人,要麼是被殺,沒時間來听別人說話,沒心情來管其他人和事情。唯一能從這些混雜的聲音中清晰被人听到的就只有一種聲音了,那就是慘叫聲,有受傷的人的慘叫,有臨死的人的慘叫,這更刺激每個人的神經,所有人都是瘋狂起來。這就是戰場。

    在楚王國的王宮里面,國王楚先策正坐在龍椅上,只是今天不是上朝的日子,加上現在正是戰時,沒有多少人員來上朝。但是也正因為是戰時,此前的慣例是五日一小朝,旬日一大朝的,今日不是上朝日,但是也是有許多重要的文官聚集到了朝堂上。平時不上朝的時候君臣有事一般在御書房商議,現在御書房也裝不下這麼多人,所以有事沒事,朝堂上還是聚集了一大幫人。

    楚先策問道︰“現在的戰況如何?”

    起初是沒人回答的,在這里的基本都是文臣,他們雖然關心戰事,但是幫不上什麼忙,也回答不出來。但是楚先策也不是無的放矢,自然是有人來回答問題。眨眼間,朝堂門口一個傳令兵就箭步跑到跟前答道︰“大王,還是僵持階段。不過曹大元帥有一句話讓俺轉告大王,我們的兵力消耗甚巨,現在守城的軍隊已經不足二十萬,按目前的犧牲速度,怕是五六天後就會兵源不足了,望大王早做決斷。”

    說完,那傳令兵就退下了,楚先策沉默,眾文臣也沉默,能想到的辦法都已經是想過了。以二十五萬的人對抗六十萬的敵人,每天只損失一萬多兩萬不到,這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半小時後,又一個傳令兵上前匯報情況,沒任何變化,還是僵持。不過這次楚先策卻說道︰“你問問曹元帥能不能抽開身,如果能抽開身,就讓他到御書房來見我一下。”

    “是。”傳令兵立即退下。未幾,曹世明到了御書房。

    “曹元帥,你的意思是什麼?那傳令兵說要讓我早做決斷,難道要讓我拋下列祖列宗的基業逃跑?”

    “大王,微臣不敢。此前大王也已經表明不會拋下先帝的基業逃亡,也不會拋下眾多忠心的子民于不顧只求自身苟活的決心,所以微臣不敢忤逆王意,不會再勸。只是現在形勢比人強,微臣和手下將士拼力據守,但對方的實力確實是比我們強大,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銀都是守不住的。微臣和眾將士願意為大王和王國殉身,只是我覺得王室一脈不應該永絕,從目前的情況看來,送出幾個王室的繼承人還應該是有機會的。希望大王再深思,否則等到我們兵力繼續減少以後,就再也沒有能力送人出城了,望大王再多考慮,為復國留下種子,不要再為了鐵血丹心把未來的希望全部葬送。”

    氣氛立即死寂。好久,楚先策才嘆道︰“想我楚先策雖然不是那種開一代先河的偉人,但自認為還算是兢兢業業做好了一個國王,也能躬身自省,卻為何竟然落得如此下場?蒼天啊,為什麼啊?”

    曹世明嘴唇動了幾下,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道︰“大王,這不怪你。微臣也侍奉過兩代先王了,加上你我也算三代元老了。應該說你們都是非常出色的國王,否則我楚王國也支撐不到今天。只不過現在這個時代就是兼並的時代,放眼九鳳大陸和九龍大陸,還能以王國的名義而不是帝國的名稱屹立在這個時代的真的不多了。而且就算是向陽帝國比我楚王國強大那麼多,但是幾百年來甚至上千年來也是沒有能把我楚王國奈何,可以說我楚王國歷代先帝那都是人中龍鳳。這次卻是天災,三望城那麼險要和堅固的城池卻遇上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山體垮塌,我守邊的精銳的八萬將士全軍覆沒,這才讓向陽帝國不費一兵一卒進入到我國腹地,甚至是我們還沒得到任何消息,他們就已經是離銀都不過四百多里了,這放誰身上也是沒法扭轉這天災的,除非人聖大人降臨。”

    停了一下,曹世明繼續道︰“而就算是這四百多里,六七個大的城池而已,也是讓向陽帝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就算是我們亡國,向陽帝國的實力也會降低至少一半,我們附近的和向陽帝國近鄰的帝國哪個又不是虎狼之師?這一下打破了平衡,估計後續的戰爭也就停不下來了。所以微臣這次才勸大王你保留血脈,而不是勸大王自己逃命,因為這後續的大亂還有可能給我們留下復國的機會,大王你一定要把握好啊。”

    楚先策不愧為听得進勸諫的明君,稍微考慮了一下說道︰“好,只要不是讓本王逃命,為我楚王國留下血脈的事情我就應允了。只是此前沒有這規劃,我那三個王兒也有為國捐軀的打算,現在該如何做才行?”

    曹世明立即來精神了︰“大王,微臣想過了,三個王子的能力微臣覺得都是不錯,只要能逃出去一個就有希望,能全部逃出去更好,想必在這國破家亡的時候,憑他們的才智,也不會做那爭權奪利的不明智的事情。至于要讓他們答應逃走那好辦,只要大王聖旨下去,要求他們以後復國,他們自然是不會再一心求死,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逃出去?”

    “那曹元帥有何計較?”

    “微臣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對方的領兵元帥馮春也算是一代軍神,要從他的包圍中逃出去確實需要好好計劃一番。不過馮春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攻城的時候一般只重點進攻三個方向,會留一個方向兵力較弱,這不是他有缺點,這可是歷史上人聖大人的經典教誨,那就是沒有十足把握的時候不把敵人逼如絕境,有一個出口,敵人想到的就是逃,拼命的勇氣就少了,這樣一來他就能更輕易奪取城池,然後再慢慢追殺。而失去根據地的敵人最後幾乎注定了要被拖死。微臣想的就是利用他的這一個用兵特點突圍。”

    楚先策沒有插話,曹世明自然知道大王是在等自己的後文,于是繼續道︰“微臣觀察過了,向陽帝國的部署在城北稍弱,這也是他們故意讓我們看出來的,所以我們必須往北突圍,按他們希望的方向去,他們才會放開一道口子。”

    曹世明見到了楚先策眼中的疑問,繼續道︰“大王應該率領一隊人往這個方向去突圍,他們一定會假意阻擋,而大王並不願意逃走,那麼一番交戰後就可以退回。但我們會在他們故意或者無意之間的松懈的時候發起第二波沖擊,此時由一個王子領隊,想必是可以逃出去的。而按馮春的做法,就會派軍隊尾隨慢慢追殺了。可是我們不能給他這個機會,我們會讓另一個王子進行第三波沖擊,最後一個王子做第四波沖擊,大王還需要做第五波沖擊,而且直接打出大王的旗號。接連不斷,讓他們應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