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一網情深
作者︰
白雲 更新︰2019-09-20 08:06 字數︰3635
為了幫助小山村的老百姓早日脫貧,也讓貧困戶對未來充滿希望。2016年成立的“喜德縣安源養殖農民企業合作社”,到了年底,四川省安監局便號召全體干部職工,用以購代捐的方式購買合作社的羊肉,這樣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讓入股的每戶貧困戶獲得分紅947元。通過以購代捐模式不斷提高村民的經濟意識,擺脫依賴思想,積極主動尋求致富增收門路。小山村依托農民夜校,大力開展技能培訓;扶貧政策解讀、良好生活習慣養成,漢語文化語言學習等課程;堅持扶貧與扶志、輸血與造血相結合,著力培養致富帶頭人、務工能人。讓小山村老百姓終于擺脫了貧困,但情況卻不容樂觀。由于大量貧困人口發展能力不足,雖然經過多方扶持能夠一時脫貧,但多數貧困對象生產自救、抗病抗災能力十分薄弱。如果遭遇天災人禍就會立即返貧,因此,鞏固扶貧成果任重而道遠。
針對這一情況,2017年9月31日至10月30日,四川省安監局從喜德縣篩選出30名35歲以下的村民作為培訓重點,全方位開展學技能、學文化、養習慣、守紀律、樹新風等素質培訓。課程設計以教授挖掘機、裝載機專業技能為主,以傳統文化、紅色文化、文明禮儀、安全知識為輔。針對學員文化水平低、理論知識理解困難等特點,專業技能教學以實物操作為主,課堂理論教授為輔。老師們圖文並茂、由淺入深地引導學員逐漸進入學習狀態,逐步掌握挖掘機、裝載機操作要領。組織學員觀看愛國主義電影和禁毒防艾等系列影片,教授傳統文化經典課程《弟子規》,引導村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社會觀和世界觀。實行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帶領學員們體驗軍隊生活、遵守軍隊紀律、感受軍人榮譽,樹立愛國主義信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自強不息、奮發圖強精神。經過一個月的封閉式培訓,30位文化素養低、生活習慣落後、組織紀律松散的村民成長為了新型職業農民。
2017年11月,30位經過培訓的村民被分派到中鐵二局、八局、二十局,中水五局、七局、十局以及四川省華西集團、四川省鐵投集團、四川省交投集團等10多家央企和省屬企業開始為期三個月的實習,實習期滿優秀者將被企業留用。真正實現“一技在手,一生無憂;一人打工,全家脫貧的奔小康夢。但是,還有一個夢想,卻讓深處高寒山區的小山村老百姓卻只能望洋興嘆。
互聯網,現在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它是信息傳輸接收共享的虛擬平台,通過它把各個點、面、體的信息聯系到一起,從而實現這些資源的共享。互聯網是人們信息交流使用的一個工具,它借助于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響播放、下載傳輸、聊天等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音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的美好享受,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社會生活。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步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互聯網的存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得人們的溝通交流更加的順暢和快捷;人們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世界新聞,掌握國內外新聞動態;同時互聯網還使得每一個老百姓都成為了新聞的焦點,成為了自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表自己的新聞事件和新聞觀點,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待在家里通過網絡來度過一天。一部手機通上網絡,就可以隨意解決人們的衣食住行問題,提升人們的基本生活質量,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命脈產業。
一夜成名的“懸崖村”經過報紙、電視、網絡迅速傳播之後,立即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的關注。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電視上看到孩子們從懸崖上攀爬藤梯上學的事也感到非常揪心和關心。當地政府為了學生們的安全,在2016年8月,投入了100萬元修建了鋼梯,鋼管牢牢焊入懸崖,一共組成21段、767級台階。整個鋼梯用了大約1500根、40多噸鋼管。鋼梯不僅比藤梯好走、安全,還節約了路程。裝完鋼梯,村民1個半小時的路程,現在至少可以節約半個小時。藤梯變成了鋼梯,保證了學生和村民出行的安全。以前的老師根本不敢上山,現在藤梯變成了鋼梯,老師也願意上山。“懸崖村”也在這時建起了幼教點,村里3-6歲的兒童不用下山就可以直接進入幼教點讀書。
2017年6月23日,通信鐵塔在阿土勒爾村特土社建成,“懸崖村”的人們終于實現了信號無縫覆蓋。2017年11月5日,“懸崖村”進山貨運索道進入調試運行,村民的生產生活物資運輸問題得到解決。2017年12月14日上午,第一架京東無人機降落在“懸崖村”,無人機裝載的則是一箱由京東醫藥提供的藥品。
2017年初,在四川省發改委的號召下,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800萬元、用于阿土勒爾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2017年12月28日,“懸崖村”正式合閘通電。“懸崖村”,因為通上了電,接通了網絡,打開了村民和外界連通的另一條通道。這個曾經與世隔絕的小山村,通過快手讓許多“懸崖村”的村民成為了“網紅”;他們不僅記錄了“懸崖村”的發展變化,還順帶增加了當地旅游收入和土特產銷售渠道。為貧困村的脫貧致富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全新途徑。
某色拉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幾年前,某色拉博連普通話都還不太會說。但從2016年開始,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讓人揪心的“懸崖村”進村的道路變成了鋼梯,村名便開始自建土房,鋪設道路改善交通,成立了旅游開發公司,4G網絡覆蓋全村。手機、學習用品,新鮮的知識被源源不斷運進村里。環抱著的青山、九曲十八彎的小溪、不用風吹草低便可看見的牛羊,“懸崖村”未經開發過的溶洞……這些原生態風景,經過某色拉博等年輕人拍攝的短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通過爬天梯、過吊橋、剝玉米等日常生活片段的直播,某色拉博宣傳了“懸崖村”的特色旅游項目,吸引了大批喜歡旅游的網友關注,村民靠著旅游服務業已經逐步脫貧。
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們的生活也無法離開網絡。互聯網與扶貧的相遇,是借助現代產業發展經濟、助力脫貧的渠道。網絡扶貧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讓貧困戶自產自銷、自力更生,與社會接軌,更快的熟知政策、利用政策,多軌道的實現小康生活。因此,網絡扶貧是新時期脫貧攻堅的新動力。
劉承雨到了小山村工作之後,卻發現小山村沒有接通網絡,村兩委干部及駐村工作組成員辦公、上傳及下載資料非常不方便,更無法在線上辦公。導致很多的工作效率非常低,常常在村里統計好數據,為了上傳一個材料,要開車走二三十公里路到鎮上或縣里去找有網絡的地方。因為沒有網絡,村民們接觸不到網絡上的新鮮事物,與外部世界沒有密切的聯系,導致村民普遍思想閉塞,對于轉變村民思想、推進鞏固脫貧工作是一個非常大的困難。
為了提升小山村的辦公效益,改善村民們閉塞的生活條件;把小山村的網絡接通、讓小山村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這是劉承雨當時最大的心願意。于是,劉承雨先去找喜德縣電信、移動公司營業部聯系,卻得知小山村要接通寬帶是難上加難。因為小山村一直沒有電信和移動的基站,開通寬帶需要從冕山鎮把基站接過來,線路搭建約20公里。劉承雨去找電信和移動營業部的時候,總是電信推移動、移動推電信,兩家公司都不願意花錢去搭建線路。因為搭建線路成本需要花十幾萬元,而小山村的村民本來就不多,很多人又沒有開通寬帶的意願,電信和移動公司都覺得是虧本生意,所以不願意做。劉承雨非常難過,他不願意看到小山村因為沒有網絡;讓村民們接收不到新鮮事物,與外部世界隔絕;導致村民普遍思想閉塞,這也給鞏固脫貧工作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現在是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剛剛脫貧的小山村不能再掉隊,要讓他們與時代同步發展。為了讓小山村能順利接通寬帶,劉承雨又通過電信公司冕山鎮營業部的一名員工,聯系到了喜德縣電信公司的副總經理,通過和副總經理三番五次的溝通,副總經理勉強同意向上級提交小山村搭建寬帶線路的申請。但前提是搭建線路的費用需要喜德縣電信公司和小山村平攤,雙方各出7萬元。
雖然7萬元並不算多,但由于扶貧資金非常緊張;當時四川省安監局幫扶小山村的扶貧資金、也沒有多余的7萬元可以用來搭建電信線路。劉承雨只得再次和對方溝通,希望電信公司降價為小山村搭建電信線路。電信公司副總經理卻明確表示,這已經是最低價了,他們不賺錢但也不能做虧本做生意。眼看著最後一線希望也即將破滅,走投無路的劉承雨只好找到了縣委副書記孟靜。孟靜非常重視這個情況,她立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給電信公司領導做思想工作︰黨和國家、全社會都來重點幫扶小山村,希望本縣的公司和企業能夠從大局出發,為本縣的扶貧開發推進工作盡一點力。電信公司的領導深受啟發,決定只讓小山村出資三萬元搭建線路費用,其余資金由電信公司出資。
為了給小山村的老百姓爭取到最大的福利,也讓更多的老百姓用上寬帶,真正體驗到網絡帶給人們的便捷生活。劉承雨和孟靜又進一步和電信公司領導溝通,希望電信公司搭建好線路之後,為一部分村民無償開通一年時間的寬帶,這樣先讓村民們接受和習慣有網絡的生活,有助于電信公司後期在小山村的客戶拓展。電信公司領導立即同意了劉承雨和孟靜的建議,免費為40戶村民開通了一年的電信寬帶。2017年11月,小山村耗時4個月的電信寬帶終于接通,村兩委辦公再也不需要兩地跑來傳輸文件材料,村民們也過上了有網絡的生活,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