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中國少兒文學的多元化書寫
作者︰
吳長青 更新︰2019-06-09 07:35 字數︰2506
網絡時代的中國少兒文學與其他文學樣式一樣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景象,若是將少兒文學放置在網絡文學或類型文學的大背景下,少兒文學的繁榮同樣見證了網絡時代,作家們對于此類題材與內容的不斷開掘,這其中的變化既有受網絡文學的影響,也有的受來自日、韓等世界文學的影響。本文以愛讀文學網“芳草地少兒原創”五部長篇連載少兒文學為例。
一是繼承傳統道德書寫,彰顯中華傳統美德的精神力量。上海作家史健秋的《兩個螞蟻王國的毀滅》是以《獅王阿巴拉》、《兩個螞蟻王國的毀滅》、《小牛》、《劍殿下》和《蝗蟲精》五個中篇故事組成的童話合集。作品集中選取了獅王、螞蟻、牛等各具個性特點的動物,將人性的弱點付諸動物身上,擬人化地營造了一個偽善、自私、抵牾的非人世界,將正義與邪惡,善良與陰謀,偽善與率真形成了對比,既立足優秀中華文化中的道德價值,也深入挖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以《獅王阿巴拉》為例,作品塑造了一個自私、陰險、貪婪、對權欲覬覦已久的老猴魯法斯為代表的邪惡形象,以及獅王愚蠢、魯莽的形象。相比而言,虎王歐德的真誠、智慧在一組反面角色中栩栩如生地得以樹立起來。此類作品受希臘《伊索寓言》和中國傳統少兒作品“道德化”的影響較大,是對中國傳統少兒文學的一種自覺承繼。由于其創新空間小,故事容易俗套,也缺乏新穎性。這是作者中需要避免的。
二是以成人的藝術視角敘述,表現了對青少年成長問題的現實關注。此類作品通常以成人視角敘述少年的成長故事,其中將青少年的成長放置在成人世界里考量,最終旨歸是走向對成人的批判。在藝術視角上也能夠對青少年成長空間構成一種新的陌生化,而陌生化又成功地成為故事新的內推力,有效地將成人世界的隱蔽性得以合法性的打開。東莞文理學院教師夏商周的《血鷹男孩羅比比》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羅比比是兒童福利院的孩子,被好心的院長送給了先天不孕的範思思、羅九利夫婦,正是這樣一個轉機使得頹廢的羅九利與進取心極強的範思思這一對夫妻之間的隱秘世界能夠展示在讀者的面前,同時人物的心理活動、情感矛盾也都順理成章地演繹開來,從而將兩人人性中的矛盾性、復雜性得以舒展出來。同樣在夏商周的另一部作品《克隆蜥蜴海貝特》中,這種手法更加巧妙。作者借一只聰明的鸚鵡滇滇之口,將主人公華華的父母之間心照不宣的糾葛得以一層層地剝開,讓讀者看到了成人父母之間種種隱秘的心思,在不影響作品藝術感染力的同時,也將華華的少年世界向他的父母進行一種逆向傳遞。整部作品構成一種極具幽默的“反諷”力度——人不如鳥。正是作者虛構這麼一個善良的“鳥人”,才使得當事父母的人性得以復甦,是對世俗人心的一種批判,更是對精致利己主義的一種嘲諷。華華的內心世界得到豐盈的同時,也達成了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從而實現了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因此,鸚鵡不僅是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更是人間大愛的見證者,呼喚著良知,體味愛的深沉意蘊。作品體現了作者對作品藝術的獨特構思,也是對作家個人對現實世界的深刻體悟。
三是自覺吸收海外輕小說元素,少兒文學的視覺化和動態感日漸增強。如果說中國傳統少兒文學在承繼傳統文學的基礎上,立足想象力和畫面感,那麼,因互聯網的發達,中國少兒文學開始主動吸收韓國、日本輕小說的創作手段,以及“多次元”成分的綜合運用。誠如兒童文學專家譚旭東教授說的那樣︰“繪本藝術未來如何發展,還要考慮科技進步的因素,如何把繪本創作和傳播與社會的發展結合起來,如何把繪本的創作和閱讀與科技、新媒體等有機融合。”當下,少兒文學與繪本、動漫等新的藝術形式的結合已經深深影響了新一代的少兒作家的創作實踐。90後作家七郎的《麻辣K女和糖醋小男的奇異王國》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作品以東城小學五年級(2)班的小學生唐昔為第一人稱,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介入到他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他與一個比他大兩歲叫 “麻辣K女”的凱姬之間的故事。作品還塑造了一個自稱老不死“怪爺爺”的獨特形象,正是因為他的魔法讓孩子們重新認知這個世界,也讓讀者在啼笑皆非的怪力、魔力世界里感受到生活中若干可愛可親的世態人情。作品內核均指向了這群孩子現實與夢幻交織的那個奇異王國中最為可貴的 “愛”。這也正是作者精心所編織的“只要心中有愛,你就會擁有強大的靈魂力量,這是所有魔力的源泉。”這樣一個神奇的寓言世界。故事中大量的視覺畫面,極具圖像感,同時帶著“二次元”元素,將人物內心世界和外部環境進行了整體融合。
四是合理吸收現代科技元素,將現代科技知識和人工智能元素融合到少兒文學里,使得少兒文學具有了知識性。如果說傳統少兒文學更加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感化的力量的塑造,那麼四川魚愛源的作品則從單一的傳統道德品質的層面向融合現代科技知識型方向轉向的一位代表作家。其作品不僅重新挖掘少兒文學的創作資源,也將少兒文學從單一的品德教育向融知識性、人文性方向轉變。在她的長篇小說《老鼠偵探》中,作者用若干個趣味故事,塑造了一個具有一定智慧的可可鼠形象,它既是鼠社會的全能全知的敘述人,也是故事的主人公,通過它的親力親為以及對鼠社會與人類的斗智斗勇的雙重行動中,讓讀者身臨其境地感知知識、智能化是如何改變人類生活的同時也給生態所帶來的危險。一個個生動故事就像一款款產品操作手冊,敘事模式的創新豐富了少兒文學的內涵,多種視角的觀察更讓人看到世界的種種不確定性。這類作品一方面需要作家極具藝術地設計文本,更需要作家自身對科技知識要領的微觀掌握。某種意義上,這既是對作家智慧的考驗,也是時代發展進程中,少兒文學的一種新的作為。
網絡時代,開啟了人們對未知生活的新的想象,文學作為人類想象的產物理所當然承擔接納生活想象的可能性,這當中人類的時間空間也隨之得到了拓展和豐富。少兒文學作為助力青少年智力發育和精神成長的載體,需要大量優質的作品來充實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開放的網絡空間同樣可以承載更多優秀的作者提供具有時代氣息又不失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作品,這樣作家、作品和平台共同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少年來營造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因此,網站和網絡平台有責任和義務為這些優秀作品的生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網絡文藝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