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爺傳奇
作者︰
竹君 更新︰2019-07-16 11:03 字數︰2058
在父親的講述中,太爺爺的經歷更加離奇。
太爺爺跟隨的這位愛國將領,兩次是到這里來“養病”的,還有一次是來隱居的,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當時,這位將領已經身居要職,但深感國運渺茫,于是便選擇辭職隱居在這里附近山里的一座寺廟里,除了會一會朋友外,便是讀書、習字,撰寫詩、聯。
他寫的對聯“松蟠福地千山翠,月到天台萬里春”就是稱贊這里的景色。他還帶領士兵開墾荒地,並在當地挖井、修路、植樹,為百姓造福。自然,作為跟隨他左右的太爺爺,這些事情,也都有參與。
這位將領,對待手下的士兵,也是軍法治理,絕不留情。
一天,一個士兵到山下辦事,回來的路上,感到肚子里有些饑餓。于是蹲到路邊的泉水邊,用手捧著喝了幾大口清澈的泉水,喝了個肚圓水飽。
腹中的饑餓感還是沒有被趕跑,正在這時,他忽然看到一個老漢挑著豆糕邊走邊叫賣著。
士兵的眼楮一亮,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老漢跟前,一邊套近乎,一邊問豆糕怎麼賣。他一邊嘴上問著,一邊手里也沒閑著,捏起一塊便放進嘴里,邊吃邊說︰“這豆糕真香啊。”
“老總,您要買一塊,就給一個銅子吧。”
“太貴,能便宜一點嗎?”
士兵問罷又拿了一塊放到嘴里。
“老總,我這豆糕是賣的,全家人指著這討生活呢,您要想吃的話就象征性給點錢吧。”
“哼!老子當兵打仗,我一家子指望什麼?吃你點兒破豆糕就心疼成這樣!”士兵說著,又抓起一塊塞進嘴里。
這下子,可把老漢惹急了。
“當兵的也總要講道理嘛。”
那個士兵一听,把臉一黑,“啪”的一個嘴巴打在老漢的臉上,直把老漢打了一個趔趄。之後還不肯罷休,又抬起一腳,踢翻了籮筐,罵罵咧咧揚長而去。
老漢氣極了,一邊收拾被踢翻在地的籮筐,一邊氣不過地說︰
“哼,都說這位大將軍愛民如父母,可他手底下的這些兵,簡直是一群畜生!”
他一邊收拾,一邊罵著。也是湊巧了,這時,正好那位將軍從旁邊經過,一看這情景,忙停下來問個究竟。老漢還在氣頭上,也不知眼前站著的就是大將軍,就把剛才發生的事說了一遍。
將軍听後,臉色立刻沉了下來。當時,跟在他旁邊的,正是我的太爺爺。將軍命令太爺爺把全體士兵集合起來,讓老漢找出那個士兵。
老漢一看完了,覺得自己撞到了槍口上。誰想到眼前這位就是馮大將軍,他可嚇壞了,想到剛才說了很多詆毀將軍的話,不由得兩腿發軟,渾身直打哆嗦,慌忙匯總,轉身就要走。將軍見狀,連忙安慰他︰
“老伯,您不要怕,有我給您做主,一定要把那個士兵認出來。”
這時,十幾個士兵一字排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剛才吃豆糕的士兵心里有鬼啊,他心下想到︰“這下可完了,算是踫到刀刃上了。”
老漢見大將軍面帶微笑,和藹可親,才心驚膽戰地把那個士兵認了出來。
將軍立即下令,將那個士兵重打十二軍棍,禁閉三天。之後,命太爺爺從將軍自己的俸祿里拿出錢來,親自放到老漢的手中,還一個勁地表示歉意︰
“都是我管教不嚴,讓大爺您受驚了——”
之後,竟然還當著老漢的面,向全體士兵承認了自己對士兵們管教不嚴的過錯。最後,讓太爺爺拿來兩個新籮筐,送給老漢,親自把老漢送下了山。
太爺爺就是跟隨在這樣一位將軍的左右,跟隨了很多年。除了學會寫字,還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那段時間,太爺爺跟隨這位將軍,練習最多的字就是︰
“真吃苦”、“勤儉為寶”、“謙卦”、“淡泊”等字樣,有一些字,已經被刻到山上作為石刻留存。這也為他之後脫下戎裝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是後來日本人對他尊敬有加,不敢造次的原因。
說起石刻,又不得不回到範小春曾經待過的地方,那個墓地。在前面,我已經將墓地的規制及建築格局大概做了些描述。說是墓地,卻一點也不陰森。墓地里,也有大量的石刻藝術。每一幅石刻,都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栩栩如生的石刻反映了一代人熱愛生活、崇尚自然的特性。在那樣一個藝術殿堂里,使人無時無刻感受著即忠實于生活又不失浪漫色彩的創作源泉及博大精深的中國藝術,那里的石刻,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期待著人們將持續千年之久的宦官制度揭秘于世。宦官,是中國一個奇特的群體,這條街上,還有一個寺廟,卻找不到任何受香火的規制。有學者猜測,這里,可能只是披著寺廟的外殼,實際上,是東廠西廠操練的地方。加之街上的碉樓,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這條街除了商旅用途,還有一定的軍事地位和作用。
古道上,還有一個神奇的存在,那裸露在街北面凹地的小山坡上,有一片看似平淡無奇的深刻細長的痕跡,是第四紀冰川時代留下的冰川擦痕遺跡,似在向人們訴說著她歷經百年的滄桑。據老人們講,這擦痕有穿越時空的力量,這說起來話又長了,在這里就不做贅述了。
總而言之,這條古道曾給人們帶來的繁榮,安全不可替代地作為歷史的見證,為這條形制獨特的龍形古道再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吸引著後人繼續探索……
經過這些日子的尋訪、查閱資料,我突然發現,作為土生土長的街里的人,作為一名旅游行業的工作者,我竟然對這條街知之甚少。深挖之下,竟然處處是寶。
在這之前,我一直停留于疲于應付各個口,報一些介紹性的材料,進行一些疏淺的研究。卻不知,街上的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可能訴說了一段歷史,都可能埋藏了一段感情。
人,也許總是這樣,越是身邊的美,越不容易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