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求拜媒神
作者:竹君      更新:2019-07-16 10:52      字数:2134
    今天,林嫂和太太要去上香的寺是龙泉寺,说起这龙泉寺内供奉的,那可要追溯到燕国时期了。

    这寺内供奉的神是“高媒”,也就是媒神。

    相传宇宙初开,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俩。

    后来,为了繁衍后代,伏羲便提出要和女娲结为夫妻。

    女娲虽觉得羞耻,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便给伏羲出了个难题,她提出,俩人从山上一人找一块石头向山下滚,如果石头合在一起,便是老天爷应允。如果合不到一起,那俩人还是维持兄妹关系。

    于是,俩人各找来一块石头从山上向下滚,谁知,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两块石头竟然在山下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看来,真是天公作美。

    就这样,伏羲和女娲便尊从天意结为夫妻,之后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

    远古时期,人们便将这石头作为膜拜对象。再之后,石头演变为石磨,凸磨盘象征男性,凹磨盘象征女性。凹凸磨盘结合在一起,象征着男女百年好合,代代兴旺。

    这边是人们拜祭石磨的初衷,而龙泉寺内的“高媒”,则要追溯到燕国。

    著名的军事家乐毅,投靠燕昭王并协助他攻打敌国齐国。

    燕昭王按照乐毅的计谋,击败了齐国,齐国大败据城固守。

    乐毅将攻下的齐国城池内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运到燕国。这时,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

    燕惠王听信谗言,认为乐毅有二心,派出另外一位大将替代乐毅。

    乐毅失望之极便投奔楚国。

    谁知,很快,替代乐毅的人与齐国交战大败。

    此时,燕惠王方悔不当初,于是又派人到赵国找到乐毅,试图掩盖找人替代乐毅力的事实并寻求乐毅的帮助。

    乐毅写了一封回信给惠王,这边是著名的《报燕惠王书》。

    书中提到:齐器设于宁台,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磨室”。

    由此看来,这磨室是燕国的定鼎之地,也是燕国的宗庙,太祖之庙。

    先秦时期的古燕国富饶强盛,宁台、元英、磨室都是古燕国的宫庙。

    那么,鼎是做什么用的呢?

    鼎并不是可以随意铸造的。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要有天子的许可。

    在当时,鼎有两种合法途径产生。

    第一种是天子封疆立国,这里面又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前曾经得到过天子的认可,把先代之鼎传至今天的;二是天子新封的国家之王,必有新鼎的产生。

    第二种是出现在战国后期,天下枭雄纷纷争霸。经过长期征战而获得国家统治权的,要在初登大宝之时,铸鼎存之。

    而燕国为天子亲封,于是便自然会有传国之鼎流传于世。

    今天,林嫂和太太就是带莲儿来拜祭“石磨”,便是和这鼎在一起被供奉的神器。

    随着数年战乱,鼎已经被各方诸侯争夺不知去向,但是这石磨却一直存在。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那鼎虽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这石磨,却象征着延绵不绝的子孙,两者不可分离。

    燕国君王将这石磨和鼎同放在宗庙中供奉,也意味着希望燕国能够长久不衰,王室兴旺。

    却不想,最终还是没落。

    不过古往今来,王朝更替,也是历史的必然。

    林嫂和太太站在一一边,莲儿对着石磨叩拜。周围,也有一些零零散散年轻的男人,陆陆续续前来叩拜。

    “莲儿,趁着今个儿的日子,快给媒神多磕几个头。”

    在林嫂和太太的注视下,莲儿烧了柱香,冲着那石磨口中默念:

    “媒神啊媒神,保佑我进山采药多采点云芝。”

    莲儿一边向媒神叩拜,一边想,也不知向媒神祈求云芝是否灵验,但转念一想,管他呢,媒神也是神,先求灵芝,至于好人家,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节日,上巳节。

    “咳”

    不知为何,太太发出一声叹息。

    “这里,以前那么热闹,可如今却……”太太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林嫂却知道太太想说什么。

    这里,在多年前的这一天,是一个十分热闹的地方。

    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这临水浮卵,也就是曲水流觞。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就是王羲之与其友举办的兰亭之会了,大家饮酒赋诗,论文赏景。王羲之挥毫作序,乘兴而书,于是就催成了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在上巳节这一天,女孩子们在这一天可以被允许出门,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还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

    所以,很多未婚男女因为这个日子相识相爱,有女儿家的还多在这天行成人礼,因此又被称作女儿节,这兰草呢,自古有驱邪扶正的功效,可以祛除不祥。”

    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诗云‘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这个盛况了。

    可是,如今,兵荒马乱,到处都是日本兵,谁家的女儿还敢在这一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地出门。

    看看今天来的香客,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估计,也是为自己的儿女求福。如今,男丁们都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女娃们躲在屋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客栈所在的那条街,相对还安全鞋,临近的几个村落,被烧的烧,占的占,老百姓们是苦不堪言。

    前些日子,莲儿姑娘还大发慈悲,把客栈的几间客房滕出来给附近实在没有地方落脚的老百姓居住。

    可是,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再说,客栈的房间也有限,毕竟不是避难所。每天,客栈还要接待来往的客商。

    进京的驼队,早来的会在大街的旅店住下,等候城门开启。出京的驼队,多数也会在模式口大街进行停留,给骆驼饮水,补充食物,龙王庙前有一口井,便是驼队饮水之处。

    这条古朴的大街,俨然成了一个为往来客商提供补给的驿站。

    此外,这条街在历史上,还曾经是一条进香古道的途经之地。村西靠近隘口,香客一般在此歇息。而店铺的兴衰也与村中古道的兴衰紧密相连。

    家里这客栈,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想到这里,太太和林嫂心里各自生出一股莫名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