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攻陷肇州
作者︰
田園 更新︰2019-06-24 18:21 字數︰6812
卻說馬佔山自與李海青、天照應密謀,使二人反出省城後,暗暗布置心腹官員,緊鑼密鼓抓緊各方面的準備。三月末,他密聞國聯調查團已到中國,近日將來東北調查中日事件,遂決定利用這一機會反出省城。他先到拜泉,接見了自己昔日的部下駐守團長樸炳珊,又在拜泉邀見了吉林自衛軍李杜、丁超的代表,陳述了自己的抗日意圖,並倡議黑、吉兩省抗日義軍聯合圍攻哈爾濱,然後以哈爾濱為中心恢復北滿,逐步摧毀偽滿洲國在東北的統治。李杜、丁超都是東三省講武堂畢業和原東北軍的旅長。9.18事變後,在依蘭設大本營,組織抗日義勇軍,李杜任司令,在松花江下游開展了轟轟烈烈地抗日救亡活動。今聞馬佔山欲東山再起抗日,一致表示贊同馬佔山共同抗日地倡議。接著,馬佔山在組織上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如在1932年3月26日,黑龍江東北抗日救國委員尹兆恩,在克山教育局邀請十余縣士紳,籌備成立臨時東北抗日救國會。4月16日,委徐景德為黑河警備司令。至4月19日,馬佔山終于向全省發出抗日快郵代電。電文申明,“去年奉電進省從事抗日工作,抱定宗旨,始終如一。後來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為保全實力,窺察日本人組織偽政府種種跡象,應日方之請,暫取沉機待時辦法,因之忍辱一時,虛與周旋者四十余日,原擬俟春耕時竣再圖大舉,近以國際調查團行將東來……本主席以查訪為名,于本月7日率領軍政要人到達黑河,重組省政府,一俟省政府部署稍定,即將親自督師,‘大張撻伐’,最後與全省官吏約法三章︰(一)不承認偽省政府官吏任免;(二)應解款項一律送往黑河,如有私下卜奎偽政府者以通敵論;(三)武裝各縣民眾同赴國難;(四)義勇軍應以救國救民為宗旨,不可擾民。”4月31日,又向全省發出快郵代電,闡明此舉為的是“守祖宗萬代河山,脫子孫永久慘禍”,“雖馬革裹尸在所不惜。”並勉勵各官吏“亦各竭盡精誠,極力御侮,共免之國慘禍,誓復東北領土,進而維護亞洲和平,以盡中華民族對各界人類應盡之義務。”馬佔山于5月15日,將征討偽滿洲國諸事準備完畢,將黑龍江省後方軍事全權委步兵第三旅長兼黑河沿邊警備司令徐景德負責,行政事宜由黑河市政籌備處處長郎官普負責,便率軍大張旗鼓,出師南征。
再說李海青自打農安未果返回扶余後,心里時時憤恨不已。他整日修整部隊,厲兵秣馬,廣積糧草,準備一旦時機成熟,便再遣兵馬血洗農安,務必將新京的門戶砸開,把農安城誓死拿下。既使未推翻滿洲國,也要將其攪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讓日本關東軍知曉,你在東北大地存在一天,東北人民就不讓你有一天安寧。就在李海青走馬燈般派探馬日夜打探農安消息時,他連連接到馬主席急電,知馬主席已走出黑河,再揭抗日大旗的消息,李海青與天照應大喜過望,遂放棄了攻打農安城計劃,農安城這才又躲過了一劫。
這日,李海青將眾將召至司令部,商議北征事宜。眾將官都同意揮軍北上,與馬主席的南征軍形成黑龍江省的南北夾攻之勢。先將敵偽趕出黑龍江省,再圖收復東北大業。海青仍令一只雞、海樂天二將守護大營,臨行時對二位說︰“我走以後,大本營諸多事情須你二人合力同心,只是有一事還使我不放心。現我問你倆,我主力部隊北進後,假如偽滿洲國或那張海鵬,兵臨城下,將至壕邊。你二位欲守孤城,何者為先?”
此時的一只雞和海樂天心像是被利錐刺了一下,但卻沒在臉上表露出來。最後還是一只雞久經沙場,遂語調蒼涼地說︰“一只雞雖不才,卻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我有幸能和大哥在一起共殺日倭,平生之願足矣。為保民保土,古代君王都可以重土輕生,我一只雞何懼死哉!……”
海青听後,不由熱淚盈眶,遂對二位道︰“你我抗日皆為民族大眾,所以我等北上後,你二位必須時刻警惕,務必保住大營。我這次帶兵向北遠征,恐救援不及,實在守不住此城,你二人也應注意保存實力,帶本部人馬撤出扶余與北征大軍匯合,切記,切記!”
說罷,海青與兩將揮淚而別。
海青帶北征部隊,渡過松花江,北征第一陣便是攻取肇州城。
肇州乃是黑龍江省最早的古城之一,距今已八百多年歷史。據載,遼天慶四年(公元1114年),金遼兩國在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伯都納古城)和出河店(今肇源縣吐什吐老樂營子古城)之戰,女真兵大獲全勝。此後,女真越戰越勇,很快消滅了遼國,統一了東北。金天會八年(1130年),金朝決定把這兩次戰爭活動的廣大區域建為州。駐地建在出河店,以紀念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開創金國的輝煌戰績。因“肇”意即為始,乃龍興之地,也是“肇基王績”之意,所以便取名為肇州。元滅金後,肇州又改建在今肇東八里城。清順治五年(1648年),郭爾羅斯改編為前後兩旗,現黑龍江省的“三肇”地區均為後旗所轄,屬哲里木盟。至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因駱駝脖子地處松花江畔,交通便利,肇州同知崇綬便把駐地設在此(即現在的肇源鎮)。1914——1935年,肇州共轄五個區二百零八個鄉五百三十八個屯,面積三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有屯墾土地十五萬多 。
1932年5月,海青率軍一萬多人,在二站附近渡過了松花江。大隊人馬過江後,海龍建議海青大哥立即揮軍西進,當晚直抵肇州城,將肇州合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下肇州。但子奇听後卻對海青言曰︰“大哥!此法需待商榷,我等從扶余縣橫渡松花江,已經屬于大軍遠征,再連夜行軍幾十里直抵肇州,即便是鐵軍,戰斗力再強,那時也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如此我便是以疲憊之軍打敵精銳之師,而敵軍卻是以逸待勞。我義勇軍再勇,勝負也只是各佔一半,肯定沒有絕對勝利之把握。假如城內敵軍一旦與我形成對峙,外圍敵軍再回軍集中支援城內守軍,我軍就會遭到敵人內外夾擊,如此我軍就會由主動攻城一下子轉化為被動挨打。所以我建議大哥先把大部隊駐扎在肇州城外,穩扎穩打,將肇州外圍敵軍干淨、利落徹底殲滅後,再一鼓作氣攻下肇州城。”
眾將領都道子奇言之有理,但將大營選在何處卻都一時拿不定主意。
且說肇州東北有一鎮叫豐樂鎮。古名小城子,有近二百年歷史。此鎮面積雖不到十平方公里,但卻是連通哈爾濱、滿溝(現肇東鎮)、昌五、老街基、扶余、寬城子等地的交通要塞。豐樂鎮北還有一屯名為茶棚屯,屯中有一開明士紳姓李名成章。這天,喜聞李海青大隊人馬過江去北上抗日,近日要攻打肇州公署,他便只身一人親至二站,建議海青部隊先到豐樂鎮駐扎,部隊給養由他負責提供。將部隊休整幾日後,再揮軍直指肇州。
海青聞李成章言之有理,便由李成章帶路,將大隊人馬接到了豐樂鎮,城內不足一個營的守軍聞海青的義勇軍殺來,一個個嚇得屁滾尿流,都紛紛撤回到了肇州。這樣海青部隊兵不血刃,先切斷了肇州與哈爾濱的通道。
再說這李成章不要任何報酬,竟敢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接海青大隊人馬過江,倒使海青犯起了懷疑。因在那等白色恐怖的年代,不要說帶領義軍去打日本人,就是為義軍提供軍餉,被偽滿洲國發現都是殺頭之罪。所以過去但凡參加海青隊和主動幫助義勇軍的人多半都是窮人或是被偽滿洲國禍害的一些商賈大戶,而像李成章這樣的富人卻多半都是聞海青隊到來之前就逃之夭夭,很少有無緣無故直面幫助義勇軍打滿洲國的。海青遂派海龍暗中先了解一下李成章的身世,假如此人真的是誠心抗日,說不定打肇州還可能用得著他。
海龍得令,回後室喬裝打扮了一番,便獨身一人去那三街六巷轉悠起來,不到一個上午,早把那李成章家族之事了解的一清二楚。原來這李成章早年也是江南扶余縣人,是1887年肇州放荒時來這里墾荒的移民,由于此人頭腦靈活,辦事有方,家業發展極快。現已有荒地千 ,房屋四百余間,牛羊幾百頭的大地主。別看這個人是百萬富翁,且還有抽大煙的嗜好,但在附近百姓眼里卻是個知識淵博、頭腦靈活、能說會道、心地善良的半百老翁。被百姓稱為“銅幫鐵底松花江,能說會道李成章。”由于此人博學多能,地方一些官憲都對他恭而敬之。但凡有來這里任職的官員上任後都要先去看看李成章,唯恐李不支持他而丟了官帽。這個人雖在官宦眼里十分可怕,卻從不看不起窮人,社會上一些鰥寡孤獨、大小叫花子都願意來他家吃住。李在自家院子里蓋了7間廂房,安排專人為這些窮人做飯,專供這些人住用。平民百姓都把這里稱為施舍粥棚。據說這個人還與馬主席要好,近日听說義軍要攻打肇州,他就備足了幾百石上等好糧準備給義軍做軍需用。還據說這李老雖心地善良,平易近人,但卻與肇州的親日派團長張太達水火不相容,把那偽團長張太達視為仇人。這除了張太達是漢奸原因外,還因為李成章和張太達兩家過去曾發生過土地糾紛。半年前,自認為是偽滿洲國鷹犬的張太達,官場上口大氣粗,在一位風水大師的唆使下,欲強佔李成章家里一塊風水地皮。哪知那李成章毫不相讓。對張太達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兩家打得不可開交,難分伯仲,最後竟鬧到了肇州法庭。那張太達自認為自己是官場上的闊佬,肇州的地頭蛇,又用重金賄賂了法官,到這里咋說都是一面官司——包贏不輸。哪成想李成章能言善辯,據理力爭,法庭上把張太達揭露得體無完膚,駁斥得無言以對。法官無奈,只好判李成章贏。張太達則慘敗而歸。
張太達輸了這場官司後,顏面大損,惱羞成怒,對李成章更加恨之入骨。便依仗自己在官場上的軍威,時刻尋機進行報復。那李成章豈是等閑之人,他思維敏捷,早知就里,對張太達開始嚴加防範。先是在自己的莊園里修起四個大炮台,雇佣了幾十個炮勇。接著又購買了一大批槍支彈藥,對張太達日夜提防。張太達雖然時刻伺機進行報復,但因文斗找不到老李的罪證,武斗又有些懼怕李成章的炮勇和剛剛購置的那些新式武器。心里著急卻始終未敢輕舉妄動。
老謀深算的張太達見明爭斗不過李成章,便密令自己的幾個親隨士兵暗中捉拿或暗殺李成章,李成章早有防備,外出遠行嚴加保密,親隨保鏢日夜跟隨,處處小心。張太達雖詭計多端,暗殺李成章之謀卻始終未能得逞。
海龍說到這里不由嘆了口氣,又接著道︰“這一次李成章親自出面把我們領到了豐樂鎮,城里人人皆知,消息一旦傳到張太達耳里,張太達就有了借口,他可以用反滿抗日的罪名,公開派兵捉拿李成章。如此那老李今後恐怕就要凶多吉少了。”
海青听罷,一邊令海龍對老李嚴加保護。一邊又緊鑼密鼓以豐樂為中心,在李成章的支援下,對肇州外圍的敵偽開始進行全面清剿,以便早日對肇州城實現軍事合圍。
再說張太達這邊,一天,突接手下密探報告,李成章帶領海青隊到了豐樂鎮,估計近日及有可能攻打肇州。張太達听後大怒,同時也感謝李成章,為自己戴上了一頂反滿抗日的帽子,今後要打殺李成章可以不用掩人耳目。他當即對全團士兵下令,今後只要見到李成章就抓,遇有與李成章有聯系的就拿。誰抓誰有重賞,賞金為五百塊現大洋。最好是要活的,實在抓不到活的打死也可以。他還威嚇手下官兵,如有包庇或私通李成章的,一律以反滿抗日罪名論處。不說張太達這邊為抓李成章絞盡腦汁,卻說有一天,李成章帶領一個隨從去豐樂鎮辦事,他自以為此行是在義勇軍的地盤子里,就有些大意。哪知其行蹤就被張太達掌握,暗中派出幾十名軍中大漢,在李成章必經的一塊苞米地里隱藏了下來。對此老李全不知曉,當走到一個叫韓家屯的地方,突然從兩邊的苞米地里一下子沖出幾十名日偽大漢,將李成章從一匹大黃馬上一把就拖了下來。另一名偽軍將一把利刃迅速刺入那名隨從心窩。這伙日偽算是抓人高手,大約是害怕被李海青的義軍發現招惹來麻煩,便急急忙忙將李成章的嘴用破布塞緊,馱上了馬背,接著就繞村屯,走小路,偃旗息鼓,費了好大勁才將李成章帶進了肇州城。張太達聞之大喜,重賞了幾名軍中大漢,軍伍出身的他更是害怕夜長夢多,被海青隊知曉派重兵把李成章營救出去,反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便以反滿抗日罪名將李成章連夜押往齊齊哈爾省城。據說李成章後被偽滿洲國槍殺在齊齊哈爾北大橋。
李成章家人見老李一夜未歸,便覺大事不好,急向李海青報告。海青聞報大驚,只怪老李出行為什麼不提前告訴自己一聲,一邊急派精干偵查員打入肇州城去打探李成章消息,一邊派人四下里在李成章可能去的一切地方,務必將李成章找回或救回。哪知兩天後接偵查員報告,李成章已被張太達逮捕,連夜押往齊齊哈爾省城,估計已是凶多吉少。
海青听罷不由大怒,立即下令兩日內務必掃清了肇州外圍的日偽軍和日偽機構,完成對肇州的合圍,打下肇州城,消滅張太達,為李成章報仇。
肇州城駐有日偽一個團,那團長張太達原本是東北軍的一個團長。張學良率隊入關後,他被留守在吉林。後隨熙恰投降了偽滿洲國,被滿洲國派往肇州駐防。由于該人系軍旅出身,黑龍江省駐軍榜上有名。他不但膽大心細,且深諳兵法。對海青隊雖早有耳聞,但卻自認為東北義勇軍不過是雜牌軍,乃是烏合之眾,能佔領扶余一是陳樹寬無能,二是僥幸取勝。這樣的機會在正規部隊面前難有第二次。在他看來,武裝精良的肇州守備團只要堅持三天,肇東(昌五)和哈爾濱兩路援軍便會接踵而來。援軍與守城部隊里應外合,不超兩天海青的義勇軍便將全軍覆沒。這天,他驚聞探馬回報,李海青已開始大開殺戒,肇州外圍的偽滿駐軍已全部被海青隊殲滅,義勇軍已經完成了對肇州城的合圍。張太達不由大驚。萬沒想到一路草莽竟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將援軍來路和守軍退路切斷。若再將昌五與肇州之聯系掐斷,兩路援軍便無法進入肇州,那便是關門打狗之勢,則肇州危矣。他不由得越想越怕……
北國的松嫩五月,春回地暖,萬物復甦,大地吐綠。李海青的攻城部隊早就憋足了勁,一個個摩拳擦掌。5月6日早,海青攻城大令一下,肇州城立即四面開花。最愛率領敢死隊攻城的海龍團長,因血染農安失去了矬子段寶童,這一次身先士卒,帶領隊員第一個登上了東門城頭,甩開盒子炮一陣猛打,守城的偽軍抵敵不住,潮水般退下了城頭。海龍此次攻城吸取了攻打農安的教訓,未帶隊乘勢窮追猛打,而是率隊不斷擴大豁口,掩護一批又一批部隊登城。眼見攻入城內的海青部隊人員越來越多,海龍這才指揮部隊,扇面推進,擴大戰果,力爭把城東敵軍全部壓下城頭。
再說敵偽團長張太達帶人沿城牆巡視。在他看來,但凡攻城,都必須事先選擇突破口,但海青隊攻城卻是四面開花,真乃草莽蟊賊。全不懂兵書戰法。張太達正暗中思索,哪知東門城頭已被攻破,海龍正率隊穩扎穩打,步步為營,掩護攻城部隊蜂擁而上。這種戰法雖為兵書所不見,但此時卻十分管用,眼睜睜看著攻上城頭的海青隊伍越聚越多,豁口越打越大,而自己的守城部隊反而節節敗退,不由大怒。他用手槍捅了一下自己的帽檐,親手槍斃了兩名退卻偽軍,這才稍稍穩住了陣角。他遂立即調後續機動部隊全力支援城東,敵軍這才連喊帶叫,旋風般地向攻城部隊反撲過來。但這一次,由于海青指揮的後續部隊增援及時,未待敵反撲成功時,後續部隊已增援到位。雙方陣地前先是一陣激烈交火,緊接著又是一陣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的肉搏戰,海青隊終于將敵偽守軍陸續趕下了城頭,但守城敵軍在張太達的親自指揮下,很快又在牆邊構築了一道火力封鎖線,雙方展開了拉鋸戰。又在城牆邊足足對峙了三天,眼見海青攀垣入城部隊越來越多。其它牆上守軍也都岌岌可危,整個肇州城風雨飄搖。張太達終于感觸到了何為孤立無援和四面楚歌,這正是“自古驕兵多致敗,從來輕敵少成功……”
此時的海青陣地上殺聲不絕于耳,守城的偽軍陣地卻是炮火連天。這位久經沙場的張太達團長心急火燎地期盼著援軍到來,三日過去卻無半點援軍蹤影,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自己的部隊人數越來越少。此時,守城偽軍已是人心渙散,各無戰心,眼睜睜地看著海龍率領的敢死軍正勇猛地向自己的指揮部殺來,再繼續頑抗只能是死路一條。張太達無奈,不得不在5月8日下令放棄肇州城。他料通往哈爾濱和昌五的兩條路上都必有海青伏兵,于是便令部隊集中兵力,搶下北門,向伊順招(此時的伊順招已改稱大同鎮)方向撤退。
李海青率隊入城,令部下打開軍械庫,提出了庫存的槍支彈藥武裝部隊,釋放了所有在押政治犯,逼令官府交出征收的稅款和捐款,並貼出了“打倒日本,驅除日寇”的標語。在肇州城內進行了暫短休整。接著便帶隊向大同方向急追張太達殘部。
張太達撤出肇州城後,急急如喪家之犬,忙忙似漏網之魚。好不容易將部隊帶到大同城下。他隨即下令,搶下大同城,對部隊進行休整,補足給養,利用城牆和炮台工事,繼續與義軍決一死戰。等待哈爾濱或齊齊哈爾援軍。哪知到了城下,大同城雖未有駐軍,守城的百姓卻早將四個城門反鎖,張太達派人在城下連商量帶恫嚇,城門就是不開。張太達大怒,立即下令炮轟東城門,強奪大同城。恰在危急時刻,只見肇州方向人喊馬嘶,塵土飛揚,義勇軍的先頭部隊尾隨張太達殘部已追到了大同。
5月8日,李海青的追兵與張太達殘部在大同城南相遇。雙方又一次展開激戰,此時的海青隊士氣正旺,一陣窮追猛打,殘敵大部被殲,只有極少數落荒逃走。
乘戰士們清理和打掃戰場之機,李海青信步來到了城南一塊突兀的黑土高坡上,遙望大同小城里飄浮的縷縷炊煙,東、西兩燒鍋院內高聳的株株老榆樹,那熟悉的青磚城門,火並“小三爺”時硝煙彌漫的炮台,海青不由得浮想連翩,心如大海般不斷泛起陣陣波瀾……
“久違了,美麗的伊順招,您的兒子回來了,他又有機會與善良的眾鄉親見面了。小城人民對海青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兒子與母親的心永遠都緊緊地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