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巧遇洪幫
作者︰
田園 更新︰2019-06-18 13:07 字數︰5858
小諸葛安子奇被老漁翁送至江南岸後,二人偷偷下了木船。老漁翁復又將木船渡回到了江北。
二人在江南先尋了一個隱身居住之所,听路人介紹說,附近有一座小南山,山上廟宇巍峨,風景絕佳,人氣最旺,要給人算命那是個絕佳的好去處。兩人听後大喜,第二天起了個大早,寅時剛過,便在一輛畜力車的幫助下,來到了小南山。到了山下一看,發現其實所謂山,不過是一高崗慢坡。緩步來到坡頂,見山上廟宇卻是樓閣俏麗,只是由于近日的兵災匪禍,前來游玩的人已是寥寥無幾。但挑著供品上山燒香拜佛、求簽問卦的善男信女還是絡繹不絕。二人信步來至城東南一座極樂寺內,見廟的規模不算太大,進門後穿過一小庭院就是正殿了。寺內有一尊釋迦牟尼像,大名為“十方普覺寺”,不知始建于什麼年代。佛寺坐北朝南,有一條長長的石道連接著坡底與古剎,坡底石道開始的地方是一座精描彩繪的大牌坊,上書“智光重朗”四字。因“智光重朗”並非佛教用語,子奇不解,問來廟叩拜的居士,方知其大意為“佛有智光可遍照法界,是無量之無量。但要得到本心真正的清淨,其實只在一悟之時,也就是佛家常說的朗然大覺了”。
拾級而上,但見參天古柏和一摟粗高大榆樹帶著墨綠,一點點地將清靜與涼爽的氛圍微微地傳遞了過來。呀!這些古柏和粗榆,高的有十多米,矮的也有丈許。在這樣的環境里,人在向上走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地泛起飽含莊重的敬意。更有意思的是參天古柏樹間,竟有一圈綁扎極密的高大護欄,欄內遮掩著一個駱越銅鼓。那銅鼓高約二尺四寸,面徑約為二尺六寸,中厚邊薄,近邊處鑄有六只神態生動、寸許大小的三足蟾蜍。衛士心里疑惑,對子奇曰︰“過去,在民間常听人說。三只腿的蛤蟆難找,兩條腿的人卻遍地皆是,這里為什麼偏偏有了三條腿的蛤蟆呀?”
“哈哈!這就足以見其三條腿蛤蟆的分量了!”說到這,子奇將煙斗點燃接著便講了一個故事︰
“其實有些人或許不知,古時三只腿的金蟾是人們闢五兵(由青、白、紅、黑和黃色組成的五彩線),鎮凶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之物,從‘嫦娥奔月’、‘劉海戰金蟾’,看‘蟾蜍’招財之淵源,就可知中國吉祥文化中的兩個經典故事,均與‘蟾’有關,一個是嫦娥奔月,飛入月宮變了蟾蜍,故稱月精、月蟾、蟾宮。古時人們相信蟾能闢五兵,鎮凶邪,助長生,是主富貴的吉祥之物。另外民間還有‘劉海戲金蟾’的傳統寓意。听民間傳說,劉海是淮北蒙城人,一天正從井里汲水澆菜,忽然從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伏在他腳下流淚。他在驚駭不解時,見到後面跟著躥出一條青蛇,向青蛙射去。他心里立即明白,便急忙抄起扁擔,狠狠一下,打死了青蛇。這時,青蛙破涕為笑,一下變成了一只金娃。劉海見了非常喜愛,就和金娃戲耍起來。猛的金光一閃,金娃又變成一個苗條美麗的姑娘,親熱喊著︰“劉海哥!”劉海又驚又喜,急忙打听起金蟾姑娘的身世來。原來,全蟾姑娘本是王母娘娘玉池里的一只金蟾,她因一次私自出來玩耍,被打下凡間,墜入水井受苦,並派一條青龍看管。這天金蟾出來,被青龍發覺,要對它進行懲罰,幸虧劉海打死青龍救了她。劉海听了,很同情金蟾。當天,劉海和金蟾結為夫妻。為了跟天庭對抗,他倆來到黃山尋找八仙救助。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劉海的同鄉鄰居,救劉海心切,便領著七位師兄,在黃山的上空擊敗了天兵天將,救了他二人的性命。從此,這個故事便在黃山留下了一個美景——劉海戲金蟾。故‘劉海吊金蟾’便成了民間富有的象征。”所以後人在屋里擺放三只腳的蟾蜍,把蟾蜍作為旺財的神獸,擇其時日,選準方位,其效果靈驗無比。
說到這,子奇深深吸了一口煙,又接著道︰“你再看那金蟾形象生動,三足,其大嘴咬著錢,雖然其滿身的錢味,但並不覺得俗氣。碩大的嘴,暴突的大眼,滿身的蟾鈕,以及喜氣洋洋的神氣,平添了一縷欣賞情趣,亦寓意財源興盛,生活幸福美好。你再看那鼓面中心突起,鐫星狀放射紋,至鼓邊,變為古錢及花草狀紋,鼓腰收束,底有三只獸爪形的鼓腳。看來這鼓絕不是人間凡鼓,乃是保一方生靈平安之天鼓也。既是天鼓,估計平時肯定是不許閑人觸踫的。根據民間和佛家習俗,據說,唯有四月十八祭祀這天,才可由老方丈掐分記秒,在正晌午時親執鼓槌敲擊三下。由于這鼓其淵淵之聲清音有余,而不類之世間凡鼓,所以才可為之太平鼓也。每年此時,不論是廟內僧眾還是進香的善男信女,聞鼓聲都歡呼雀躍,祈盼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衛士听完,心里好奇,便圍著天鼓看了一遍又一遍。
可偏偏這時,一位打掃庭院的小沙彌擦拭天鼓,見子奇相貌奇偉,便目不轉楮地看,不慎將懸掛在銅鼓上方的石槌踫落,那槌不偏不倚恰落在鼓面中央。壞了!只听“咚”的一聲巨響,頃刻便驚動了滿寺的僧眾和香客。如前所說,那天鼓不許任何人觸踫,今日無端鼓響,便預示天傾地移,乃最大不詳。你看那滿寺僧眾一個個的如面臨大難,齊齊地跑出殿門,圍在天鼓旁一邊不停地叨念“阿彌陀佛”,一邊都異口同聲地責怪小沙彌做事不慎,無端釀禍導致天降災難……那小沙彌被嚇得面如死灰,恨不能鑽進地縫里躲藏起來。
眾僧的驚呼聲早驚動了寺內的老方丈,只見他輕輕地推開廟門,恰在這時,小諸葛安子奇也帶著衛士走到了門口,與那老方丈恰恰走了個對頭。見那老方丈雖未像眾僧那樣驚慌失措,但也面露不安。惟小諸葛安子奇此時卻望著老方丈微笑不語。方丈見小諸葛這一身裝束,感到有些詫異,遂把雙掌及十指合攏于胸前,道︰“阿彌陀佛,施主莫非是世外高人,要不怎麼在如此關頭還獨自欣喜,對本院之事恐怕有什麼見諭,老衲願洗耳恭听。”
其實這當兒也許是小諸葛在故弄玄虛,不過那小諸葛在關鍵時刻也確實是有些真本事。你看他雖然微笑不語,卻在沉默中目露玄機。在老方丈的期盼眼神中又沉默了半晌,方才對老方丈道︰“我雖不是佛門弟子,但對佛家諸事也略知一二。民間過去的所謂‘三教九流’其實是‘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所以我才敢說你今天之槌擊天鼓,乃是天意,不但不是災難,反是吉音耳。”方丈不解,便問道︰“此話怎講?”子奇道︰“小沙彌捶擊天鼓恰逢在卯時。卯者為茂,其實是取萬物繁茂之意。加之五行為癸,時令在水,癸水交合,便是長生,萬物可揆度,就像是天水從四面八方流入我寺地中滋潤我寺一樣,此乃大吉大祥,不日將應驗。所以那小沙彌膽敢撞擊天鼓,雖為無心,實乃天意。我遍觀寺中僧眾,除小沙彌外,任何人都不可及也!”
老方丈聞之大喜,對子奇曰︰“施主真乃高人,”便立即赦免了小沙彌,又將高人請入內室為其讓座倒茶。
小諸葛安子奇被老方丈引入內室,用過茶,吃畢齋飯,嘮了一會兒佛家善緣輪回之事,又令小沙彌給高人安排好住處。那小沙彌高興得手舞足蹈,在小諸葛面前前蹦後跳,極盡殷勤,末了,還以看風水為由帶恩人子奇到大殿里去閑逛。
進了大殿,三人在煙霧繚繞之中,先見一個瘦骨嶙峋的中年婦女,正愁容滿面的跪在蒲團上,向著神龕上的觀音大士連連磕頭。看樣子像是家中又遇到了什麼不幸的大事。小諸葛心里一陣難過,正要抬腿走出大殿,見一位面容雖又黑又瘦,但卻穿著一長褂,頭戴禮帽的紳士樣人士,在一挑供品農夫的陪同下,淚流滿面,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
子奇先前就听人說過,極樂寺的簽是很靈驗的。遂迎上前去,幫那挑夫卸下了擔子,那紳士雖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卻沒說話。
“您是求簽的吧?”
“是的呀!”紳士哆嗦著回答。“你說這世道多欺侮人。我家兒子平白無事就吃了官司,求求觀音菩薩顯靈,看看幾時可以消災去禍?”
“什麼官司呀?”小諸葛關切地問。
“別提了,這世間就是人欺侮人。”那紳士模樣的人初時好像還不肯說,後在子奇的反復追問下,才慢慢地道出了事情原委。
原來那扮成紳士模樣的人姓李名剛烈。祖居山東,乃是青洪幫中的洪幫人。大清滅亡後,伴隨洪幫的一支輾轉來到了扶余城。其實對青洪幫之事,慣闖江湖的小諸葛早就有耳聞。所謂“洪幫”乃是以朱元璋的年號“洪武”為記而起的幫名。最早是由“天地會”、“三合會”和“哥老會”等衍化而成。後隨逐步發展,在國內,除有上述三會之外,還有了“大刀會”、“小刀會”、“紅槍會”、“白蓮教”、“紅燈照”、“義興堂”等。洪門的組織十分嚴密,其規則有二十一則、十禁、十八律書、十條、十款和議戒等等。以十條為例︰一、盡忠報國;二、孝順父母;三、長幼有序;四、和睦鄉鄰;五、為人正道;六、講仁講義;七、叔嫂相敬;八、兄仁弟義;九、遵守香規;十、互信互助。本來這個組織在扶余的勢力十分強大,可自打日本人入主吉林,洪門便開始遭受打殺。先是大哥被抓,後是聖賢爺被打,緊接著洪門中便開始禍事不斷。門徒時有損傷。于是眾門人只好先隱姓埋名,散居鄉里。
那一日,李剛烈的兒子為孝敬奶奶,去市面買了一只雞,奔家回走之際,不知從哪突然跑來了一只惡狗,一口就咬死了那只老母雞。兒子氣不過,便踢了那狗一腳。哪知那狗十分凶惡,扔掉了口里叼的老母雞,一口就叼住了他兒子的一只手。兒子左甩右擺,那狗就是不松口。小子情急之下,一低頭便咬住了那惡狗的鼻子,又狠命的一用力,惡狗“汪”的一聲便松開了兒子的手,鼻子卻被兒子咬斷,變成了一個豁鼻子狗。哪知那狗竟是扶余首富韓大燒鍋的看院狗。韓大當家見狗鼻子被咬掉,便聲言打狗當需看主人,你今膽敢有意咬掉我看家狗的鼻子,就分明是盜賊,是要盜竊我韓家。不容分說便找來偽警察署的警察,將兒子投入到了大牢。城內的幾個洪門弟子不服去找警察論理,不但被那日偽警察一頓暴打,最後又由那扶余駐軍,團副劉香九出面,聲言如再鬧事就以反滿抗日罪名將鬧事者統統打入死囚大牢,輕者也得逐出扶余城。
紳士言畢,擺好供品,插上幾炷香,便跪在蒲團上,向端坐在氤氳香煙中的觀音大士,虔誠地連連磕頭,口中喃喃著︰“懇求菩薩顯靈,指示我家兒子的災星何日得退?”一個老僧人走了過來把簽筒遞給了他,紳士捧著竹筒,又磕了幾個頭,然後躬著腰身,輕輕搖動簽筒。
“ 啦、 啦……”
此時的小諸葛,望著這位盼子早日脫離虎口的紳士,驀然間,突然產生了一種想法……
“啪”的一聲,一支竹簽蹦出竹筒跳到了地上,紳士與那農夫敏捷地一眼瞟去,卻是“中下”二字。
紳士心里一驚,趁老僧人未注意,以十分敏捷的動作拾起竹簽,放回了簽筒,重新搖了起來。一邊搖一邊還喃喃自語︰“觀音菩薩保佑,賜給佛家弟子一個上上簽吧!”“啪”又一聲,雖不是“中下”,卻是“中中”二字。紳士心里又一沉。撿起竹簽,又一次搖過,心中也重新升起了一線新的希望。他盯著竹筒,再次默默禱告︰“我佛保佑,給我一支好簽,讓我兒子脫離虎口吧!”又是“啪”的一聲,一支竹簽掉落到了地上。那紳士已是緊張到了極點,急忙拾起竹簽,天哪!“時來易借金千兩,運去難賒酒一壺”,得到的竟是一個下下簽。紳士哆哆嗦嗦打開簽上的小紙條,那上面寫道︰
好個日頭不見天;
愁苦連年對誰言。
六畜不旺人減壽,
田園村舍淚漣漣。
紳士大叫一聲,頃刻便昏死過去。小諸葛和那小沙彌及那衛士都急急跑了過去,扶紳士坐起,子奇手持一柄銀針,輕輕捻入到了他的人中穴,但見那李剛烈大叫一聲︰“天滅我也!”瞬間就又昏死了過去。
子奇等又一頓折騰,好不容易將那李剛烈救活,只是那個所謂的“剛烈”之人此時就似是個棉花團,被人扶著才可坐起。子奇這才彎腰輕撫紳士之下顎,觀看了好半天才道︰“剛烈兄若相信小生請听我一言。我乃算命先生,也曾去過那城隍府第斷過無數陰陽。今觀你面相,剛才所抽之簽雖都是下簽,但無非是你近日霉氣入主,吉氣為霉氣所侵,不但手氣不順,就是喝口涼水都感到塞牙,辦萬事都不吉利。你若能听小生一言,可為你避邪除災……”
那李剛烈恰值魂飛魄散,六神無主之際,天上飛過一只烏鴉都以為是天降災禍,今听子奇一言,便馬上轉悲為喜,立即雙膝跪地,言曰︰“我一生只此一子,一旦失去此子吾命休矣,煩先生想千方設百計務必救小兒一命,九泉之下也當厚報!”說完便磕頭如搗蒜……
子奇等三人急將那李剛烈扶起,先是小沙彌急道︰“施主請起,我的這位施主善斷陰陽,連老方丈都認其為師,想必大師會幫你解除厄運,避凶獲吉的。”那李剛烈剛從地上站起,听小沙彌一說便又要重新跪地。子奇急將其扶起,又安慰了幾句,見其情緒開始穩定,這才慢慢開口︰“我觀大哥面相,天庭飽滿,下頜微欠,乃是介于田字和甲字面之間。一生雖無大福,卻也能平安度日。尤其你那印堂上有一道深深的子孫紋,如此可斷定小子近日尚無大礙,近日便可有吉人前來搭救,只是不知你那洪門弟子在城內還有多少人?危難之際是否都能對你傾力相幫?”
“不瞞先生說,扶余城內尚有我洪門弟子四五十人,但凡一家有難都可為其舍生忘死,只是扶余城內有偽警察和駐軍幾千人,僅靠洪門中人實難解救我兒。”
“大哥可能不知我意,我觀扶余上空,眾星群北移,犯著吃口,所以不出十日,就一定會有人攻下扶余城,幫助你救出兒子。只是不知城內哪個城門守軍最弱,遇有外部人攻城,你那幾十名弟子能否幫助攻城大軍將城門打開?迎接大軍入城?”
“先生可能不是本地人,只因扶余首富韓瀛洲的大燒鍋在扶余城南,團長陳樹寬和團副劉香九所帶一個團的駐軍軍需大都由韓瀛洲供給,二人甚至不出一個禮拜就得換一個婊子。所以城內駐軍大都在扶余城南,北城門守備部隊不過是不足兩個連的弱旅之軍,扶余城內人人皆知……”
小諸葛安子奇听罷大喜,遂對李剛烈道︰“吉人自有天相,事不宜遲,你必須在兩日之內將洪門中人組織好,單听城外槍炮聲起,便立即率領洪幫中人去北城門斬關落鎖,將大軍迎進城門,再立即去死囚大牢救出你兒並嚴加保護,防止被飛彈所傷……切記天機不可泄露,稍有差池你兒性命不保!”子奇說完便帶衛士與小沙彌和李剛烈告別,敲著簡板向扶余城而去。
二人從南門入城,進城不遠便是那韓瀛洲的燒鍋大院,果是牆厚門堅。子奇原想圍著韓家大院轉悠一會,看看周圍虛實,哪知剛剛走出不遠,便見一伙惡奴圍著一對小叫花子正拳打腳踢,兩個被打得抱頭鼠竄。如沒有手中的打狗棍,還險被惡狗咬傷。
子奇仔細觀察,發現兩個被打者好似是海龍二人,急忙放開腳步,攆了好一陣才將那兩個叫花子趕上,仔細一看,果不出所料,被打者正是海龍和矬子段寶童。
原來自進城兩日來,兩個走遍了扶余大街小巷,但凡走入商賈大戶人家,不是被打就是挨罵。飯沒要來幾口,磚頭子卻沒少挨。若沒有海龍在場,矬子恐怕早就發作。雖只短短兩日,卻險沒將肺氣炸。
四人耳語了一番,便來到了海龍二人住處——花子房小店。海龍見四周無人,便打開了一幅揉皺了的草圖。子奇細細查看北門守軍,與那李剛烈所說分毫不差。海龍算完了房錢,又尾隨子奇圍著曾盛千大燒鍋轉悠了半天,趁天黑城門上鎖前,四人悄悄地離開了扶余城,趕至江邊,見那老漁夫已在船上等候多時。四人上船後,漁翁蕩開雙槳,小船箭一般向江北飛去,四人終于連夜趕回了江北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