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上元佳节  铁骑飞雪
作者:纷雨潇潇      更新:2020-11-12 12:29      字数:3102
    明,正统十三年,大同城内,苍茫山河,银装素裹。鹅毛般的大雪整整下了三天三夜,直下到万籁俱寂、天地迷离。

    此日,正值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北方边塞重镇大同,就在这样一场白茫茫的大雪之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

    上元节又被称为灯节、元夕节、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而"夜"为“宵”,所以把这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也被称为元宵节。

    据说,元宵节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之法。这一天,皇宫和寺庙里都在晚间点灯敬佛,并令其士族庶民也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也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也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黄昏时分,飘摇的雪花依然没有停歇的样子。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话果然不假,在人们的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在去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那云雾缭绕、彩云追月的样子。

    而今的这一场雪,初似柳絮,渐如鹅毛,从天上至地下,从白昼到黑夜,就那样义无反顾、孤注一掷地下着。纷纷雪花把这烟火人间,装扮成了一个乱琼堆砌般的的清凉世界,在这样一片雪白之下,竟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与铺天盖地的大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两旁,家家户户门前的那用大块煤炭垒成宝塔形状,寓意为“旺气冲天”的旺火。那旺火吐着长长的火舌,和那飘摇的雪花共同演绎了虽冰火不融,却又相互呼应的奇妙景象。

    突然,一道爆竹划破这寂静,在空中炸裂而产生的声响破空而来,传入到每一个人的耳中。接着,一声又一声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地响起,瞬间颠覆了这鹅毛大雪中那冰雕玉砌一般的冰冻的寂静。那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和一朵又一朵在天空绽放的烟花,瞬间给着冰冻的小城增添了一抹声色,也增添了一抹神秘。

    渐渐的,有人影从一栋栋房舍中走了出来,有人爬上房子给自家的房子扫雪,有人在自家的房檐下铲除冰凌,也有人在清扫自家大门上已经被雪花隐蔽起来的春联和福字,还有人轻轻拂去自家房檐下挂着的红灯笼上面的残雪,再次把那盏红灯笼点燃。就这样,这灯笼、这街道、这小城,瞬间都从一种静止的状态中变得生动了起来。在白雪的掩映下,在旺火的吞吐中,更有了一种迷幻的错觉。

    夹杂着些许美食味道的炊烟,慢慢从各家各户的烟囱里飘了出来。今日,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过了今日,这个年也就算彻底过完了。这场经久不衰的大雪,好似是人们对过去以往的怀念,又好像是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和期盼。

    夜色降临,房舍中的人们用罢晚餐,便纷纷走出家门。他们在纷飞的雪花和红色光芒点缀的朦胧中,向着城北的方向走去。在城北的城墙下,已经聚集了无数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中间有此地的原住居民,也有从附近村落特意赶来赏灯的游人,还有被天气影响才不得不在此逗留的商旅。他们口音不同、衣着各异,却都饶有兴致地注视着,城墙下、广场中,在风中摇曳的各式花灯。

    在人群之中,有两个男人的身影分外醒目。他们身穿狐皮大氅,被身边的随从簇拥着,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摇曳在雪花中的红灯笼,还不时地交流几句。他们身着的狐皮大氅,仿佛如墨染就一般没有一点杂色,且那狐皮上不仅没有落上一片雪花,那密而长的毛针,还绽放出熠熠光泽。他们其中一个是青年人大概二十多岁,另一个是中年人大概四五十岁。站在人群之中,他们与身边那些身穿羊皮或狼皮的民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许,有人会以为这是一对父子。但在仔细端详以后就会知道,他们的相貌却截然不同。不仅如此,那个年长的中年男人,还总让人觉得有些什么地方不太对劲。其实,那个年长的男人,也没有什么奇异之处,只是脸上没有胡须罢了。

    自古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理念根深蒂固的存留在所有人的思想当中。胡须,不仅是大明王朝每一个男人所必不可少的身体之物,更是男子仪容的必备条件。而且,胡须还是男子 尊严、权力、个性、风度的象征。否则,他将失去人们的尊重,也危及着他的社会地位。

    成年男人,只有两种情况是不留胡须的:一是太监;二是天生就不长胡须的人。前者是生存条件的无奈;至于后者,显然是要一生忍受别人讥笑和嘲讽的。

    在城墙大门的两边,有着两座旺火。那旺火与寻常百姓家的形状无异,只是更加高大。那旺火的空隙中窜出的火舌直舔苍穹大地,红光耀眼恰似一条条吞云吐火的飞龙,遨游在锦绣人寰之中。

    在那城墙一侧的空场上,有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着的超大风箱,和另一个高大的炉膛。那炉膛里也蹿出来火红的火舌,在它旁边,有几名铁匠师正在不停地往炉膛里添着炭,并且往熔炉里加着铁块。

    此时,飘飘洒洒的雪花似乎被这炉膛里窜出的火花渲染,在临近那火焰管辖范围的瞬间,仿佛变幻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星子闪烁着灿烂的光芒,眨眼间又没有了踪迹。

    耳边,鼓声雷动。刚才还目不转睛地盯着熊熊炉火的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城门前的广场。只见,十数名表演灯笼舞的舞者,手提着一个个红彤彤的灯笼上场了。各种形状的红灯笼在北风中摇曳,与炉膛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相互呼应,仿佛要将这北国的冰天雪地彻底融化,也将人隐藏于心底的丝丝寒意渐渐驱逐。

    人们饶有兴致地观看着眼前的舞者,她们的身上都穿着雪白色的,以兽皮为主要材质制作的衣裳,在雪花的掩映中,她们也好像如雪花一般轻灵地在风中摇曳。如此一曲美妙的灯笼舞,带着人们高涨的兴致缓缓退下,旱船队和舞狮队又依次上场做出精彩的表演。最后,一群身穿羊皮,斜挎太平鼓的壮汉们的登场,更是把在场的男女老少的热情都瞬间点燃。一时间,鼓声雷动,声震九霄。那些舞动着的壮汉们也在节奏鲜明、整齐划一的舞动中,将整场表演推向了高潮,更是将在场所有人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舞罢太平鼓,众人期盼已久的,元宵节最后一个节目“打树花”才开始拉开帷幕。那几个身穿羊皮、头带斗笠的铁匠师在巨大的熔炉前念念有词、顶礼膜拜。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在“打树花”表演之前必须要进行的是庄严的“祭炉”仪式。随即,他们又用富有动感韵律的舞步进行祝祷,他们表达着对火神的崇敬,和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福。

    在漆黑的夜幕中,那几位铁匠师将熔炉里早已经融化的金灿灿的铁水,盛到用柳树根制做的勺子里,在大家猝不及防的时刻,再将那金灿灿的铁水以最大幅度、最大弧度、喷射式地泼洒出去。瞬间,在人们的眼前,凭空绽放出一树树金色的树冠。那树冠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它比真正的烟花更璀璨、更绚烂、更壮观。那金灿灿的铁水带着炽热的温度和壮烈的情怀,一次又一次地被泼洒到空中以及那几个铁匠师身后的城墙。那城墙也历经了无数次“打树花”的洗礼,早已是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它犹如一位壮怀激烈的勇士,就那样在炽热的金灿灿的铁水的洗礼中,绽放出火树银花、星桥铁锁。

    风渐起,炉膛里的炉火也已经熄灭,刚才还是人声鼎沸的广场也已经重新归于静默,只有那一排排的红灯笼,还在风中守候着飘摇的雪花。

    来人呀!抓贼呀!不知从何处传来第一声抓贼的喊声,片刻之间,抓贼的喊便此起彼伏地响起。接着,铜锣声、马蹄声、混合着抓贼的喊叫声此起彼伏,响声震天。

    随着马蹄声响,二十几匹快马在夜色中狂奔,马上的身影随着马的奔驰在黑夜中起伏。他们一直狂奔到刚才人们观看表演的城门口,转眼之间,他们便已经飞身出城去了。他们知道,只因今晚是上元佳节,从周边村落赶来观灯的民众众多,这城门才会取消了夜禁。那二十余匹快马飞奔到城门口没有片刻的停歇,在守城护卫还没作出反应之前,就已经箭一般地冲出了城门。他们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喷吐出的一团团的白雾,瞬间隐没在黑色的夜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