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赤壁前賦 花下吃茶數壺
作者︰
遠音塵 更新︰2019-02-08 10:50 字數︰2483
閨密四人約著小聚。冬梅推薦的。一家土灶館。一排大紅燈籠掛在院子外,院子里兩方石磨。跨進店門,很有特色。一口口土灶排放四周。是真的土灶。小時候家里都有的那種。桌子中央掏一個大洞,支一口土灶,邊上有煙囪,砌好了,煙接到室外去。煙囪表面貼著小青磚,半腰伸出一個小平台,上面放一盞小煤油燈。四周裝修也極有特色。上山下鄉的圖片,洋蔥、小南瓜、玉米棒的掛件,一派田園風光。鬧市正中,世外桃源之感。
一條大黑魚,我們來時現殺的。放入我們面前的土灶,一個廚師過來,熟練地操作,作料下鍋,炒至幾分熟,放入冷水,蓋上鍋蓋,等魚煮熟。一路談笑著,都不記得什麼時候魚就熟了,魚香四溢,掀開鍋蓋,各自撈了往碗里放。加上冬梅家兒子,五個人相談甚歡,說高考說志願說工作說自己身上的各種小毛病,可是,我突然發現不對勁。偌大一個店,就我們五個人。開始我以為我們去早了,可是一直吃到八九點結束時,還是只有我們五個人。說實話,那個魚真心好吃,出水鮮嘛,再加土灶燒的,自然香醇,環顧一下四周,老板夫婦,一個廚師,一個端菜打掃的,還有一個年輕人沒認出身份,單被冬梅搶著買去了,不管收我們多少費,他這一天營業額都很有限,那麼這個店,怎麼撐下去,真是個問題。
記得自己當初寫文,常和我一同發文的還有一人。我先寫楝樹的果。那個苦得不能入口的果子,卻給自己的童年帶來無盡的快樂。大致受那篇文的啟發,另一個人也寫自己的童年。後面網友的評論讓我笑出了聲。她寫當年被家人押著挑豬菜羊草,寫滿手挑出來的凍瘡,寫家人的呵斥無盡的家務活,貧寒無望,苦得比黃連還苦三分。網友評︰楝樹的果,讓我們苦中作樂苦中有樂,無盡和苦難中生出層層希望。那個黃色的果子燦爛成童年時代的最光亮。可是這篇就太苦了,讓人看不到一點點希望。
這便是我後來說的,寫作者肩上的職責。沒有誰給你任務,你卻要能讓從你的文中讀到光亮。那個鄭板橋,貴為一縣之令,卻心中只有老百姓,這樣的人,不魚肉百姓,不欺上壓下,靠兩個工資混日子,捉襟見肘,可人家多坦蕩︰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那個曹雪芹,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就那樣的日子,苦得能擰出膽汁,還在堅持寫作。只是他自己的思想局限,他並不知道自己光明的前途在哪里,所以,盡管他樂觀地堅持著,也沒能在書中給眾主人公們指出一條光明的路來。
前赤壁賦卻不一樣。林語堂先生寫出厚厚一本《甦東坡傳》。甦東坡年少時頗為春風得意,年少輕狂詩詞文書畫幾絕。那個時候的人,是想不到自己後面的艱難和不幸的。只會覺得天也藍水也藍自己的前程也藍藍。
可是後來,因為政見的不同,甦東坡開始一步步走上艱難困苦又幾起幾落的道路。貶到黃州是他最痛苦的時刻。一個人如果一個處于低谷,那也好辦。偏偏他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遭人排擠,一下子從最高峰跌入萬丈深淵,巨大的落差可以想見。那也是他人生第一次受挫。和朋友一起江上飲酒。文人雅士,斷不會干喝酒,自己有事做。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酒是真正的好東西。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一杯小酒,可以暫時忘卻苦痛無數。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只是酒入愁腸分外愁。那個客人也不是個得意的人,這會兒酒下了肚子,惹出萬千感慨,酒多了,話也多了︰“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這個場景太熟悉。但凡席間有人作詩的,旁人必擊節。有人放歌的,旁人必撫琴。這天有人吹簫。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赤壁的美。已經可以看到了。如此場景,真正聞者動容。更引得隔壁一個孤獨婦人哭得柔腸寸斷。甦東坡如果是普通人,肯定也會借酒澆愁一並哭之歌之解了自己被貶的愁苦。可他那樣的一個人,滿腹才華,就這樣的悲苦豈會打垮他?赤壁之下,前有曹孟德。曹孟德是個多牛的人物呀。曹孟德當年,困周郎于赤壁之下︰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甦東坡何等聰明。曹孟德激起了他的斗志,他卻一味謙虛,說自己只是普通一游客,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跟孟德固然不好比,可是那麼英雄的一個人,尚且湮沒在滾滾歷史之中,我們這些無名小卒,又何必嘆生之不幸命之坎坷?
事實上,他確實謙虛了。千年赤壁,確實只造就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稱贊不絕的曹孟德,一個就是他甦東坡。
甦東坡異于常人的地方便是,可以在無限悲苦中找到可以堅持下去的理由。明月固然永在,清風固然常存,可是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我們這樣的凡人,有幸听得風聲,看得月明,誰能說不是永恆!
如此,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一番開導,主客同喜。繼續喝酒,去他的貶謫,去他的排擠打擊,去他的人生低谷。太陽下山太陽升起,今天又是一個艷陽天!
前赤壁賦的最光亮,就是甦東坡這種豁達樂天的思想。生逢盛世皆大歡喜。身陷不測,還得保持這樣的樂天,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甦東坡自己就是寫書法的,自然會把它寫成作品。而後代為之發狂的,當數文征明。文征明是書法家里最勵志的一位。單單前赤壁賦就寫了16遍,哈哈,沒有功勞還有苦勞的。也看出他對這個內容的偏愛。最後一幅是89歲高齡時寫的小行草。寫得那叫一個酣暢淋灕人與書俱老。偏偏他還不滿足,落款處還說眼高手低表現得沒有很到位,說得我很想打人。就那樣一手字,老人家還有諸多不滿意。也是。如果一個書法家每天對著自己的作品都可以自鳴得意,那他確實是人還活著,作品死了。
所以文征明人死了,作品卻永遠活了下來。
甦東坡死了,卻有前赤壁賦後人吟唱了千年。
每一個學書的人,抄錄前赤壁的過程,是不是讓自己的心靈受洗禮的過程?
倒是希望,那個土灶的老板和老板娘,即使這個店關了,還能有甦子赤壁的樂天,重新思考,重新整頓,重新在餐館上殺出一條路來。畢竟他們思路是對的,魚是極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