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重拾朝花
作者︰wy2001      更新︰2019-04-07 15:48      字數︰2395
    王國維先生說詩詞分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偶然讀得《人間詞話》上的那番佳論,不禁覺得十分熟悉,那不是與多年前書法老師對字形的解說不謀而合嗎?

    細想來,那已落灰塵的筆墨紙硯間展開的哲學舞台真是博大精深,舞台後也沉載著我的童年。

    丹墨飄香,古琴悠悠。書院的學生多數是來練“靜”的,而我則就是來練“字”的。我渴望筆落生風,我渴望老師的贊美,渴望在台前書寫的字能獲得嘉賞,然而,老師不曾給予一絲褒貶之意,頂多在我進步之時露出會心的一笑。“字正即可,別無他求。心靜則字正。”這是老師的教誨,所以不必為一時在舞台前台的出彩而志滿意得,也不必因偶然的失手而垂心喪氣,只需在後台心靜,字正便好。

    獨木不成林,落筆要成章。書法不重一字,而重整體氣勢。漸而,我接觸作品的書寫。面對著一卷非毛邊紙的氣質高貴的宣紙,氣勢如虹,手中的毛筆不禁欲落又止,才寫幾字,不覺大汗淋灕,總覺得沒有一個順心的字,感到仿佛有熱火攻心,又急又躁。這時,耳邊又傳來老師那句話“心靜則字正,作品重大局而不拘小節,台前風光在于台後的努力,平心盡力即可。”于是,我便放下筆來,擦擦汗水,靜下心來,才重新執筆。愈寫愈覺得舒暢。

    就這麼樸實無華的筆墨,衍生出的是行雲流水的淡然從容,蘊藏著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我觀物,注重大局,更注重台後效果的冷靜沉著。正如那一株初生的花芽,平靜地生長著,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風雨交加仍不忘初心地生長著。

    然時過境遷,我已不再執筆,漸漸也已忘了當初提筆練字的情懷與心境了。排名的不斷輪回與生活中的諸多細節,都可以使我時而妄自菲薄,時而興高采烈。“重大局而不拘小節,台前風光在于台後的努力”的聲音與“以我觀物”的無我之境仿佛越來越遠。

    我想要重拾朝花,重拾的不是那一去不復返的練字時光,重拾的是那屬于早晨的花朵才擁有的曠達與自信,心平氣和淡定從容,重拾那風光前台背後的努力與汗水,重拾人生的價值取向。

    有我之境,物中有我;無我之境,以我觀物。前台風光我意所得,後台努力亦我所得,重拾朝花,讓我堅定平和地去面對暴風雨的洗禮。

    笛卡爾說︰“我思考,故我存在。”一張紙片飛舞在空中,盡管舞姿優美,卻沒有風采;一只蝴蝶翩然于花叢之間,可以盡情享受好春光的樂趣,因為它懂得選擇,堅守自我,不會迷失自己。誠然,任用與不被任用如是也,朝華亦如是。貴在不隨波逐流。

    是的,我們都有自己的思想選擇與追求。但是,我們必須能夠堅守自我,絕不盲從,才能夠執著前行。

    做一個堅守自我的人,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立場,放棄自己的理性思考,我們就可以避免盲從,從而執著前行,正因為不能堅守自我而選擇盲從,燕國人便在歷史上留下了邯鄲學步的笑話;正因不能件數自我而選擇盲從,東施效顰,終究成為貽笑千年;因為盲從,人們輕易相信了“養生大師”張悟本……從古到今,歷史的天空記錄了許多盲從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國,雖然處處踫壁,他卻用自己的執著表達自己對于理想的堅守,才造就了華夏絢爛的儒家文化。身處動亂之中的錢鐘書堅守“寂靜”,“兩耳不聞窗外事”,甚至有人指責他是“龜縮哲學”。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錢鐘書的沉默絕不是放棄,恰恰是以一種卑微的方式選擇隱藏自己,堅守自己的信念                。

    同樣地,正因為堅守自我,亞里士多德留下了“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箴言;正因為堅守自我,才有了哥白尼實現根本變革的“日心說”……他們的堅守與執著讓他們感受寂寞,到達了一般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面對人生的一次次選擇,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顆純潔高尚的心靈,一顆熾熱溫暖的心靈,一顆堅毅不屈的心靈,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因為浮躁而改變自己的人,讓自己成為一棵會思考的蘆葦,無論身處浩渺的大海,還是落腳湯湯河水之畔,即使面對熊熊之風,在隨風飄搖處依然掌控自己的腳步,不隨波逐流,人雲亦雲,我們就能夠“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如是說。

    誠然,追求是一種目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更是實現品格高尚的正確方式。人生,因追求而精彩;品格,因追求而高尚。

    因為有了追求,因此柳選擇在暖春里舒展,蟬選擇在酷暑里高歌,葉選擇在深秋飄落,梅選擇在寒冬綻放。

    鐵馬金戈的歷史里,他的追求是為國效力。“夜闌臥听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放翁的夢里沒有才子佳人,沒有詩意江南,有的只是他對戰事,國家的關心。臨終前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他一生執著追求的真實寫照。

    幾度沉浮的民國里,她的追求是歲月靜好。“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此語句實在難讓人相信是出自一位十九歲的女大學生之手。可她無疑是令人驚艷的。當所有人還在為她的驚世才華驚嘆之時,她已為追求“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在國內外幾度沉浮,甚至是低到從塵埃里開出鏡花。張愛玲的傾城故事注定因她的追求而更加精彩。

    在月華如水的秋夜,須點了一盞燭,集一袋螢火;襯在這深沉如紅海波瀾的詞集上。從“揀盡寒枝不肯棲”,到“此心安處是吾鄉”,騰躍了一個境界。但不是被馴服,他只是從被容納變成容納世界。在山間明月之下,江上之清風之中,他擁抱世界。他以曠達的胸襟,忘卻貶謫的落寞。甦軾,超脫塵世,又以哲學入世,俯瞰了這浩蕩的歷史長河,破碎了時空……如若他無所求,又怎麼會擁有超脫物外的高潔品格,又怎麼會在中國詞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追求來自一個內心,若心中空虛何來追求?君不見,當今社會上,為追求名利,不擇手段的人比比皆是。殊不知,這樣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的美竟毫無看點?這樣的追求又有何意義?

    在時間無涯的荒野里,那一只只飛蛾以最美的姿態撲向那點點星火,用生命追求一生執著追去的光與熱。不禁感嘆︰“人生,因追求而精彩;品格,因追求而高尚。”文人墨客的追求皆盡如此,我們更需要夢想與追求,並且為之付出努力。以一顆淡然之心,追人生之所求,品格之高尚。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何不鷹擊長空,百舸爭流般追求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