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本书后记
作者:东方秀川      更新:2020-07-03 01:02      字数:3927
    几年以前,当我著完我的诗集《青春恋曲》并且把它出版以后,曾有人问我:“你文笔甚好,为什么不创作小说?”其实呢,这个问题我已想过,闲遐时与朋友聊天,我也曾经有所流露。

    可是我也知道,写小说却并不简单,写部长篇工程浩大,创作辛苦自不必说。若是要写,我又应该写啥题呢?我还记得,我曾经与一位朋友谈及写作这类话题,我们提到青春校园,颇有情趣,而这倾向其实亦是我的初衷。是的,就依我的阅历而言,我是应该写这题材。毕竟,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宝贵年华,校园给我的印象太深;而我曾经拥有的情爱,美丽韶光,我却又是那么眷恋,至今依然难以忘怀。

    于是后来,我终于着手创作小说,我选择了言情题材,考虑去写校园情爱。可我又想,要写校园也不能够太单调吧?倘若单写情爱,或许还是不够精彩。为此,我精读了一些言情著作,认真研究那些名家的写作技巧,虚心学习,取其长处,对我的故事有了一个整体构想。我力求把书写得完美,写得耐读,并以此感怀青春岁月,纯真爱恋;披露一些有关社会伦理道德,有关人性本质的具体事实,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而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这样在我的构思当中,我便考虑,此书是要有创意的,它应该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必须要有独到之处。我需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起有伏,曲折离奇,因而更需仔细琢磨。所以我想,我要描写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即要写出**悱恻,荡气回肠的真情爱恋,另一方面,则应反映现实社会的深刻内涵,既写出一些反面的东西。还好,在历经两年的努力之后,我总算完成了小说初稿,其后又经反复打磨,数次增删,才使此书终于定稿,目前已经上网发布。

    写言情小说,人物的设定尤为重要,而这问题我亦曾费一番苦心。我完全明白,写小说故事,重点就是刻划人物,人物形象鲜活与否是一方面,而更要紧的,则是拟写哪些人物?《锦城**》的人物设定多数都是青年学生,但在此书的后半部分人物设定已有突破,那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所以已是多种类型。而在具体的设定当中,人物更有正反两面,试想这个现实的社会,又怎会没有庸俗的事呢?因此,我在构想情节的时候,充分考虑了这个实际,我想描写两种人物,既要歌颂真诚善良的美好情操,也要鞭笞卑劣虚假的丑陋行为,使故事更加生动耐读。

    在这部书中,自始至终描写的内容都是人物的聚散离合,其基调就是情感纠葛,苦乐悲喜尽述其中。而男女主角的情感经历错综复杂,**悱恻,矛盾频繁,跌宕起伏,然却有**终成眷属。依我所愿,对纯真爱情的着力描写也应有个美满的结局,要表现那种真挚的情怀,聚散两依,既风雨之后又见彩虹,让读者亦有好的感受。而另一层面,小说刻划的反面人物也需达到一定深度。我始终认为,就现实而论,人性也是多元化的,这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那也的确无庸置疑。而对反面人物的描写,也必以真实的原型作为基础。

    我在故事中之所以设定反面人物,是基于小说的具体内容去考虑的,而那样的描述饶有趣味,使故事更加精彩纷呈,它不止单纯的描写情爱,却已把贪腐的现实事件融入其中。在我看来,写反面的人物就要体现一个‘坏’字,只有写得坏入骨髓,让人憎恶,这也才算写得成功。《锦城**》这个长篇主要写了三大部分,其实呢,这在作品上网以后我才把它分了卷目,然而在我的原版当中我却并未具体分卷,不过倘若通览全篇,读者亦能一目了然。那是因为小说内容本就写了三个时段,从行文上看,也已看得十分清楚。

    这部小说开篇既写那段初恋,既网上首卷之‘初恋情怀’,其表现手法是用倒叙,通过男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讲述了青梅竹马的几个青年,纯真却又充满矛盾的情感历程。故事以绮丽的邛海风光为背景,把柳自强、许天明、梁娅娟、粱娅琼,这四位青年的情感纠葛融入其中,亦很自然地把故事情节推向了**。而那段精彩的情感历程,三角恋爱,却发生在招生制度实施改革的高考前后,既八十年代的前一时期,就这样的谋篇布局,除了联系青春校园这个主题,亦为后来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

    小说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写大学生活,既网上卷二之‘校园恋歌’,此卷已经转为顺叙,把西南第一高等学府四川大学那美丽的校园,作为故事的发生地点,对青年学生的情感经历更是写得多姿多采。就我体会,卷二的写作难度大增,由于已是落笔校园,人物的设定必增无减,而男女纠葛也已不是一对两对,却已经是几对的倍增,且他们的关系错综复杂,构思的确煞费苦心。在此卷中,男主人公又经历了第二次恋情,那是自强考入川大经管系后,只因他对文学的酷爱,使他有幸邂遘到了中文系的两位女生,沈云霞与何艳梅,而柳自强既深爱云霞,对艳梅他也怀有好感,为此三人的情感纠葛逐渐展开,情节更是离奇生动。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同时写到建军对艳梅的狂热追求,也写到了娅琼与剑辉曲折的情爱,娅琼从小喜欢自强,而肖剑辉却依恋于她,就这些纠葛,小说中也描述详尽。

    纯真的爱情值得讴歌,然就作品的第三部分读来更是兴致倍增,这是因为这一部分故事情节已有转换,从写纯洁的校园情爱,转而去写现实的社会,时事的变迁,其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在此卷中,由于主题内涵的扩展,构思也已更加巧妙,因又涉及社会生活,对正反的描述就更突出。这一部分网上卷名‘岁月沧桑’,是基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去考虑的,亦因人物又有新增,内容也更丰富多采。故事既有真挚的情爱,也有贬斥庸俗丑陋的精彩场面,把言情和反腐有机结合,读来更是耐人寻味。在这部分中,故事里的青年男女都已完成他们的学业,除沈云霞读研究生外,那一届同学已都纷纷走出校园,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而这时候男女主角的情感经历已近尾声,在历经几番风雨之后,主人公的命运如何?故事是以美满和谐而告终结。

    此卷颇为详尽的描述即是本书的精彩看点,而我之披露,与现实社会存在的昏暗亦有关联。这个故事写了三个反面人物,既汤振刚,邵家坤和郑惠莲。邵、郑两人本是同学,在学校表现已是极坏,而两人后来虽成夫妇,但却竟又如此卑贱。在他们眼中,婚姻不过就是儿戏,倘若能够有利可图,有乐可享,就都可以随随便便。汤振刚的出场较晚,是‘东电’集团的一位总裁,此人最是骄奢淫逸,飞扬跋扈,更是贪婪**的一个典型,因邵,郑在他手下工作,为此便有荒诞之事滋长蔓延。而邵却是个卑鄙小人,他利禄熏心,为想要官就连老婆他也奉献,那肮脏的交易已可见其心灵扭曲,而此人这样不择手段谋取官位,其实又是多么的卑贱。然汤,邵终是一丘之貉,故事讲到两人的阴谋,洗钱敛财,极尽所能地侵吞资产,中饱私囊,而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便是善恶有报的一个写照,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

    除此之外,卷三亦从正的方面描写情爱,同样写到三角爱恋。此卷落笔较多的片段是海蓉对自强的真情爱慕 ,然余海蓉虽青春靓丽,温柔可爱,却最终因为自强的怀旧未达心愿。书中写到自强对云霞依然眷恋,不能忘怀,而婉言谢绝了海蓉的求爱。这样的创意,亦起到了衬托的作用,从而表现了男主人公对待爱情的始终不逾,以及对他心爱女友的那份情感。

    《锦城**》的故事背景是在成都,这在书中已能看得十分清楚,虽然书里也讲到了别的地方,如邛海,江南,嘉州,雅州,但其内容亦与成都密切相连。这部作品的主要地名我用的是古代称谓,这是就其创意之新颍去考虑的,而历来蜀人多数知晓,成都古有锦城之说。就地名而论,我虽没有具体考究,但读唐诗的一些名篇也已完全看了出来。如杜甫《蜀相》之前两句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李白《蜀道难》中也吟道:“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这一些绝唱,也已道出成都之古称。而我在蓉上大学时,我的老师也曾讲述。

    写这部著作,与我在蓉的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我时常眷恋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那儿有我的青春足迹,有我青春的事业和梦想,有我刻骨铭心的真挚情爱,有我珍视的情感历程。真的,我是情愿去讲述的,而时至今日,我还真的随了心愿,写出了这个完整的故事。不过呢,我亦需要说明一点,这部作品我几乎是纯创意的,我书中的那些男女虽然不乏生活原型,但亦仍有一些人物是我虚拟,而故事的内容也都并非生活原样,却是已在创意之中得到了提升,换句话说,便是经过了润饰加工。就我的感受,写故事不要照搬生活,完全的写实容易写得平淡无味,不易写出好的作品。毕竟,我们是在搞创作嘛,要想故事精彩,你不构思又哪行呢?而构思还要深思熟虑,独具匠心,这才是写作的关键啊!

    《锦城**》这部小说是我创作的一个尝试,就我之体会,写言情题材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因写家太多,所以更需创新独到。言情故事的人物设定是一方面,而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情爱发展,则更需要精心布局。故事不能趋于平淡,过分平淡相信读者不会喜欢,而我认为,必须极力表现矛盾,既人物间的情感纠纷。就现实来看,生活中的三角恋情也较常见,爱情虽然非常美好,但也充满曲折离奇,这便注定男女之爱阴错阳差,有悲有喜,亦是生活的一件憾事。而小说创作则更需要加以升华,若能充分把握矛盾,不离纠葛这条主线,故事才会写得精彩。

    最后还需提到的是,这部书里融入了许多诗词曲赋,除引用古人的部分经典,其余皆是我的原创,在书中某章所提到的《余然诗词》,其实也是我的诗词。而雅州文人‘余然’一名,亦是我的精心创意。因为从字义上讲,余既是我,我亦是余,其文理也是非常明确。

    总的来讲,《锦城**》这个长篇亦是我的一部力作,我的确是用了功的。此书虽写青年学生的校园情爱,但深刻的内容更有都市的趣事奇闻,其场面还是不局限的。在这部书里,校园纯爱与都市迷情都是看点,而青春的爱恋则更写得有情有景,情寓景中,既除写校园的缤纷色彩,亦把自然的秀丽山水融入其中,是颇有诗情画意的。我想,倘能让读者喜爱此书,引起共鸣,这便是我的所愿了。真的,我的耕耘尽管辛劳,但也必能有所慰藉。为此我亦深信,好的作品它能给人美的感受,而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也将是永值讴歌的。

    作者  201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