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的跟進
作者︰
張健 更新︰2018-09-02 20:28 字數︰3037
一 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的興盛與人才培養的斷層
互聯網技術帶來的網絡化、數字化的生存,正 深刻地改變著世界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已成為社會 不可或缺的信息架構和基本配置。“互聯網 +”更是成為一個時代的創新符號和發展神器。網絡文學正是互聯網 + 所成全的一種新興的文學樣態。它是順應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的人文資源,是凝聚億萬人民的精神紐帶,是一個民族文化自信的窗口和價值載體,也是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重要媒介。考察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的興盛,約略有這樣幾點因由。
( 一 ) 文學嬗變的必然
網絡文學的發展是隨著網絡這一新興傳媒的誕 生、發展和興盛而發展起來的。文學因了傳媒方式 的變革而彰顯出不同的發展階段。從口頭文學到紙 質文學再到網絡文學,這一清晰的發展脈絡是一種 社會進步的反映,是合乎邏輯的必然選擇。尤其是 當這種嬗變是與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文化產業振 興息息相關時,就更代表了一種不可逆的趨勢。所以, 杭州師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夏烈斷言︰“網絡文學就是未來的主流文學,媒介的革命及其普及賦予了它這樣的地位。”[1]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也指出︰“文學與網絡的結合,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二)電子閱讀的催生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6 次中國互聯 網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5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6.68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48.8%,半年共計新增網民 1894 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比由 2014 年 12 月的 85.5% 提升至 88.9%。電子閱讀的普及為各類原創網文提供了優質的孵化和發展平台,使網絡文學網民也迅速激增。截止 2015 年 6 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到 2.85 億人,佔網民總體的 42.6%,其中手機網絡文學用戶規模為 2.49 億人,較 2014 年底增加 2282 萬人,佔手機網民的 42%。[2] 龐大的網民群體和網絡文學用戶的激增,必然催生網絡文學的發展和興盛。
(三)受眾選擇的倒逼
文學領域的受眾喜好和選擇是制導文學走向的 “風向標”。文學不是自拉自唱、自娛自樂的選項,它需要閱讀受眾的關注、捧場和喝彩。否則,就沒有市場、出路和價值。當下隨著傳統文學的式微,網絡文學成為一種強勢崛起、受眾更廣的文學。由前數據可以看出,在我國多達 6.68 億的網民中,有文學網民 2.85 億。網絡文學已成為供給人們數字化生存精神資源的主渠道。它以開放、便捷、交互、及時呈現的鮮明特征成為“網生族”的最愛,大批的擁躉者的追崇,昭示了巨大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所在,必然倒逼網絡文學成為佔盡風情的新寵,其發展不可限量。
(四)寫手親睞的助推
一種文學式樣的興盛,必須有大量可供閱讀和 消費的作品蓄勢和拉抬。當下的網絡寫作因其寫作 自由、推送容易的“低門檻”的優勢而倍受寫手們 親睞。各網站的簽約作者數以萬計,發表途徑的便 捷使文學進入全民狂歡的時代。全國政協常委、共 青團中央常務副書記賀軍科在政協常委會分組討論 中的表述是︰“億萬‘網絡土著’青年中正成長出一 支草根文藝創作大軍。” 目前,數字出版、網絡文學編輯、創意寫作人 才奇缺。全國文學網站和數字化出版企業近百家, 但沒有一家專門的人才培養單位,人才建設乏善可 陳,全行業每年人才缺口大約在 5000 人左右,與行業發展需求極不對稱。
二 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人才培養的探索與上路
我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教育必須跟進和擔綱。 正如夏烈所言︰“網絡文學的登堂入室主要看它在高 等學校中被研究和被傳授的可能。”這是切中肯綮的鵠的之言。網絡文學倘若不能與教育聯姻,沒有人才跟進和支撐,那委實將岌岌乎殆哉。 2013 年 10 月,由中國作協指導、17K 網絡文學網站發展成立了一所非學歷教育的“網絡文學大學”,莫言任名譽校長。這對中國網絡文學發展來說,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事件。它使網絡文學由自發式創作階段,步入了“職業化”進程和系統培訓軌道。但這種去學歷化的公益性學校畢竟吸引力有限。2013 年 12 月 25 日,盛大文學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宣布聯合創辦“國內首個網絡文學本科專業”,使得網絡文學寫作的學歷教育成為事實。首屆招生名額只有 30 人,但已經吸引了 3000 名以上的考生前來面試,足見其需求火爆程度。還有 2014 年,北大中文系開始招收兩年制的創意寫作方向的專業碩士,更是將網絡文學寫作人才培養漸次帶入“高大上” 境界。值得強調的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新媒體文學委員會秘書長、愛讀文學網總編輯吳長青作為早期介入網絡文學人才培養領域的推廣人和踐行者,不遺余力地推進這項工作,目前,北京智達三江網絡教育科技公司已與三江學院、賀州學院、徐州生物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等簽約合作開辦“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編輯、寫作”本專科專業,設點布局漸次展開,並親歷親為撰寫了教材《網絡文學創作與研究概論》(河海大學出版社 2016 年出版),體現了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類短缺人才培養跟進和補位,我國的網絡文學發展定會有可以期待的更好明天。
三 專業開發與課程設置的跨界創新
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專業開發和課程設置予以保障。專業是學業的劃分或課業 的集成,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定向與平台。目前,我 國一些高校已開出了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創意寫作 專業、新媒體文學專業、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網絡 文學編輯與寫作等專業,但這還很不夠。因為網絡 文學是一個多極化的概念,凡是以網絡為介質的寫 作、傳播、互動、發行、盈利都隸屬于廣義的網絡 文學範疇。這就要求專業的開發必須視野放開一點, 盡可能全口徑對接和覆蓋相關專業與能力培養。此 其一。其二,加強專業開發的預測性、前瞻性,縮 短人才培養的“異步差”。人才培養是具有滯後性的, 除了對新職業的呼應“慢半拍”外,還有培養周期的耽擱。這就要求專業開發要科學研判網絡文學發展趨勢,參照發達國家專業孽生、職業涌現的已然經驗,要提前“卡位”布局,盡早啟動未來人才培養的程序,縮短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過程之間存在的“時間差”。其三,專業開發應當對接網絡文學衍生的文化產業鏈。作為大網絡文學概念,決不局限于網絡文學創作本身,它是一個關涉網絡及其所衍生的其他文化產品的領域。包括場景作品、影視改編、生成藝術、動漫動畫、游戲制作等高度相關的文化產業鏈。 專業開發是搭平台的,課程實施才是人才培養 的關鍵環節。數字出版與網絡文學及相關專業都是 基于互聯網 + 的跨界的新興專業。如“網絡文學編 輯與寫作”專業,是網絡與文學的跨界、技術與人 文的整合、編輯與寫作的集成,培養的都是復合型 跨界的人才。因而在課程設置上,一要重視課程門 類的整合,盡可能覆蓋能力培養的邊界。如“網絡文學編輯與寫作”專業,可開設編輯學理論與實務、網絡編務技術、基礎寫作學、應用文寫作、創新思維概論、市場營銷學、廣告學、大眾傳播學、心理學、大學語文、大學英語等課程。二要重視核心主干課程的學習。如上述專業中的編輯學理論與實務、網絡編務技術、基礎寫作學、創新思維概論、市場營銷學、大眾傳播學均屬于這樣的核心課程,只有認真學好,才能具備專業所必備的核心關鍵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三要用“做中學”的方法,培養網文編輯寫作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網絡文學的編輯與寫作屬于“應用型”學科,培養這類人才不能靠理論上的灌輸,而要重視實踐應用的歷練,即必須重視“做中學”、“學中做”。
參考文獻
[1] 夏烈 . 網絡文學發展的大趨勢[N]. 光明日報,2014-08-15.
[2] 包曉光 .網絡文學應為書香社會傳遞正能量 [N].中國教育報, 2016-09-08.
[3] 葛紅兵,高爾雅,徐毅成 . 從創意寫作學角度重新定義文學的 本質——文學創意本質論及其產業化問題 [J].當代文壇,2016 (4):12-18.
作者簡介︰張健,男,山東郯城人,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滁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
來源︰《教育現代化》2016 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