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京昆
作者︰齊薇霖      更新︰2018-09-25 03:30      字數︰2099
    “京昆”是京劇和昆曲的統稱,因為二者有淵源,京劇是由昆曲發展而來的。所謂“昆亂不檔”是指一名演員無論昆曲還是各種衍生的地方戲都難不倒他。這里的“亂”指地方戲並且多數是指京劇。可見今天我們視為經典的京劇,在發展之初被認為是“亂彈”。

    ***

    我第一次接觸京劇是在四歲的時候,看見電視上播出京劇大賽,我頓時被迷住了,好像深陷于某種愛里面不能自拔。從那之後我便很喜歡在紙上畫各種京劇的人物,不是臨摹,因為那時我太小還不懂得臨摹,我只是隨心畫下那些飄逸的袖子和精致的頭簪。或許這是種緣分,後來我在學校被老師選做藝術特長生培養,京劇對我是有恩的。這樣說或許有些暴露年齡,我讀書的那個時候,文體類的老師是主動去挑學生的。看見有些天分的學生,老師會規勸你、鼓勵你進修,那時候並不是太多人想走文體這條路。

    ***

    我沒有去學唱曲,實際上我一直非常想學,但總是憋在心里不說。想來也是命運的安排,我的整個童年到青少年,也是學唱曲的最佳時間里,喉嚨一直有問題。只要有壓力或抵抗力稍稍下降,喉嚨就會發炎,然後整個發不出聲音。想來這件事也令我自卑吧,總之,我不敢跟別人說我想唱曲。可奇怪的是,成年以後這種癥狀便完全消失了,沒有經過任何特殊的治療或保養。在香港讀大學的時候,我偶然發現學校里有昆曲社,便主動去參加了。我發現人長大些,破除恐懼和治愈敏感的能力有所提升。于是,我大膽地去唱曲了。

    ***

    昆曲課里有一位教唱的老師和一位吹笛的老師,一邊打著拍子,一邊跟著笛聲吟唱。第一次唱曲,我便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仿佛不是很難,又像有曲子從喉嚨里自動播放出來一樣。我試過唱其他曲種,並沒有這種感覺,都是非常難模仿的。學習唱曲之後,有空我便在宿舍里練習。有一次,室友從她的房間里走出來看見我在唱,她驚呆了,說一直以為我在播唱片,沒想到是我唱的。當然我這位室友並非資深戲迷,還不太分得清像我這樣的三腳貓功夫與真正大師的區別。

    ***

    我的昆曲老師不是聲線很美妙的那種歌者,但是她勝在唱得非常準確,她可以將工尺譜上每一個標注,每一個音節都詮釋得絲毫不差。可見昆曲這門古老的藝術有多麼精妙,即使你並沒有天籟聲音,但只要有能力完全還原昆曲中的韻律、節拍和音階,也能達到很美的效果。不過,有一次,大概在課程快結束的時候,她說了一段話令我對她的印象有變差。她說,唱昆曲嗓音並不重要,有些名演員唱得也不夠準,其實重點是唱得要準,準才是美。我對這個觀點不敢苟同,我認為如果是專業演員,有票房號召力的,天賦嗓音絕對是很重要的,人家去听就是听他的嗓子,這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我不喜歡藝術家太自私,所以後來便沒再上這個老師的課。

    ***

    多年來我對京昆保持著完全業余的心態,純愛好。我連成為資深戲迷的理想都沒有,很多曲牌名如果不是查找資料,我都分不清楚。我喜歡這種感覺,無欲無求,毫無功力之心。實際上,我在刻意地與京昆保持著某種距離,因為我知道一旦靠得太近可能會破壞美感。就像有那麼多詩人寫出關于月亮的浪漫詩句,登峰造極,但是如果真的讓他們登上月球便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月亮上是滿目瘡痍。

    ***

    我想在香港應該有很多像我這樣的戲迷,從不標榜熱愛,但在好的演出來到時,戲票會在第一時間售罄。來香港之前我去過北京長安大戲院和梅蘭芳大戲院看戲,來香港之後主要是在位于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在香港看京劇,大幕拉開的那一刻,我听見久違的京胡聲音,頓時熱淚盈眶。這種聲音里好像包含著好多回憶,好多留戀,甚至是好多的委屈。

    ***

    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當代人寫的京昆作品,只不過這種作品很少,特別好的更是不多。不過很感恩,我還是看到一場特別好的當代昆曲《春江花月夜》。那是在某一年的香港藝術節,上海張軍昆曲藝術中心來港演出這部作品。據說這部戲在上海是一票難求的。有“昆曲王子”之稱的張軍領餃主演,劇作家是羅周。羅周通過《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去想象它的作者張若虛傳奇的一生,並以昆劇的形式呈現。在配樂方面,除了傳統的絲竹,還加入了很多現代的弦樂,比如小提琴和大提琴。我發現在現代弦樂還是比較容易扣動現代人的內心,那種聲音一出現便有直指心靈的效果。

    難忘的是,在某個時刻我感到整個劇場的人都一起離開了現實,穿越到劇中所營造的虛構世界。現場極其安靜,除了演員和樂隊的聲音,一點雜音都沒有。但在那種安靜中,我能感到所有觀眾的心都是在一起的,一同呼吸,一同陶醉。沉默中的默契是最美妙的。後來,在演出結束後的見面會中,導演還表揚了現場的觀眾,他說,這部劇到過很多的地方巡演,香港觀眾是最安靜的,靜靜地欣賞,給這部劇帶來了最好的呈現。想想我能看到這部戲真是太幸運了。

    演員張軍說,每一種藝術形式都有它最擅長表現的東西,比如京劇最擅長表現帝王將相,而昆曲最擅長的是表現生死輪回的愛情故事。贊美愛情,但超越愛情;描摹人性,但超越人性,感嘆的是時間,但超越時間。

    ***

    在京昆的世界里,我感受到時間的厚度和藝術的溫柔。我記得那天看完《春江花月夜》之後,觀眾席上的燈亮起來,我們的大夢結束了。不經意間,我與鄰座的一位姐姐目光相對,我並不認識她。但是我們彼此的目光里充滿了溫柔,竟不約而同的點頭微笑。啊,是藝術讓我們的心靈更柔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