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闯北记  第一节:扒鸡和大葱
作者:杳嫣      更新:2018-01-28 14:40      字数:1986
    我曾经看过一则漫画——没有一只鸡敢路过德州站,没有一根大葱在山东能逃过被卷的命运。

    我对德州的第一印象就是扒鸡。

    大概是2017年的8月31号夜晚,我从德州站下火车。德州天黑特别早,或许是纬度的关系,让北方天黑比南方早很多。晚上七点多,如果是在家乡,大概刚准备天黑,或者天黑的序幕曲唱到了一半,可是德州的天已经完全黑了。我站在火车站的月台举起手机拍了两张照片,黑糊糊的一片,透着“德州站”三个字,我在qq空间配上这样的文字来发表:“德州以扒鸡的叫卖声和夜晚来欢迎我”。

    耳边没有风声,只有用德州方言和普通话交替叫卖的“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

    我在心里默念。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不仅仅是当地人,外地人对德州的印象大多数也是扒鸡。当然,除了我世代居住在南方的亲人们,朋友们,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德州这个城市,更不可能知道扒鸡这种并不好吃却成为了著名小吃的东西。

    走出火车站,照例有很多的出租车司机想尽办法拦客。德州果然是一个不大的城市,这一点从火车站和拦客的司机就可以看出来了,他们数量比南方城市的少很多,价钱也比较合理,不像我一直都习惯的那种“狮子大开口”。火车站很小,走出去就是街道,不过街道也不大,车流却不少,行人很少。在这个城市找不到南方的“摩的”,也就是普通的“摩托车”,连电动车都是低低矮矮的小车子,所以它们并不需要大马路吗?

    在等滴滴车的时候,一抬头就看到了马路对面的“德州扒鸡大酒店”。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一个酒店要用扒鸡命名?难道扒鸡的名声当真那么大?不可思议。

    上了滴滴车,车辆一直在迂回的走着,司机问我是德州学院的学生还是德职的学生?我老实的回答他:德州学院。车越开越偏僻,没有路边摊,没有夜晚的广场舞,没有霓虹灯,我想我当真是来到了乡下吗?直到到达了目的地,我依旧无法相信一个文化广场竟然是一片破败,几个烧烤摊零散的分散在路边,这就是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我收拾好东西,洗了个澡,打算外出觅食,宾馆的服务员告诉我附近没有什么十点钟还开门的超市了,靠着导航,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好邻居”超市,里面也没有什么值得描写的东西,但是占了一个专柜的扒鸡还是让我吃惊。

    德州萧条,破败,满是扒鸡。难道凭借扒鸡就能让这个城市的血管重新开始搏动?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

    入学后我曾经瘦了一段时间,因为我实在不习惯北方人的面食。我不理解我的北方舍友为什么拿着一个饼卷起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可以吃得那么满足,更不理解面食有什么美味的。

    我挑剔米饭太难吃,菜的口味太重,面食的气味难闻,但现在竟然有些想吃一个饼了。

    我唯一喜欢的是一种里脊饼,因为里面有很多的肉,而我往往会丢掉面饼和生菜。

    山东有一句:大饼卷一切。

    没错,在山东,没有一根葱可以逃过被卷的命运。而且,值得强调的是山东的葱并不是南方人认知里的葱,是那种像甘蔗一样的,一言不合就比人还高的葱。我曾经惊讶于这样的葱该怎么样吃,简直比以前我在电视剧里看到的生吃大蒜还恐怖。

    不不不,在这里要给南方人科普一下,例如《乡村爱情》(大概是这个名字吧?)里面,主人公们拿着一截白一截青的沾着酱吃的东西,并不是我们认知里的大蒜,而是一种葱。划重点,那真的不是蒜,而是葱。而我上文提到的,比人还高的葱,似乎又不是那种葱,应该要比那种葱更大。我曾经怀疑一根比人高的葱要吃多久才能够吃完,可是舍友给我的答案是一顿饭就能消耗好几根?南方人可以这么想像,一顿饭用上好几根比人高的甘蔗(其实是葱啦),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只能说,我承认我的无知,我对北方神奇的菜肴低头。

    虽然说,没有一根葱在山东能够逃过被卷的命运,但是我很少看到我的同学在饼里卷葱。(我到现在也分不清楚各种各样的饼,比如武大郎,卷饼,麦多……)更常见的似乎是按照个人的口味添加的,传统的方式少见,需要最多的应该是土豆丝吧。我无肉不欢,但是必须承认土豆丝卷在饼里的味道也还可以。提起个人爱好,自然不能够忽略食堂里的“各种口味的麦多”。

    胡萝卜味和金针菇味的麦多,我觉得我这一生都不会去尝试。

    我一位舍友说过,任何的食物离开了本土传入其他的地区,都会为了适应当地人口味而改变味道,或许是微小的改变,但在本地人嘴里依旧可以分辨出不一样的味道。

    现在我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最好的例子就是学生食堂,为了适应学生们的口味需求,各样的新口味不停的推出,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顾客。可是呢,她还漏了一个部分没有说,那就是——改变了味道的食物,也在影响着当地人的口味。

    我在德州待了不到半年,渐渐的又胖了回来。面食容易让人发胖,这是事实。当我回到了我的家乡,我冲到了最爱吃的螺蛳粉店,狠狠地喂饱了自己。在路边的小摊上,我又买了“酸”,这种在北方见不到踪影的民间小吃。在我用微信支付的时候,隔壁小摊的大伯感叹着现在的年轻人都爱看手机,付钱也用手机,他不会搞这些。

    卖酸的阿姨也看着手机,对他说:“没有这个小东西,要少掉很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