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立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學術研討會在賀州學院舉行
作者︰
李姝昱 更新︰2017-11-21 18:04 字數︰2400
10月21日,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學術研討會在廣西賀州舉行,由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賀州學院、《文藝理論研究》編輯部主辦,賀州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專家學者(研究人員)、網絡作家、媒體代表,圍繞網絡文學批評的現狀、問題與走向,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的關系,網絡文學批評隊伍建設等問題展開了扎實研討,旨在從中國文學傳統中汲取豐富的理論資源,推動建立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
推動建立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和評價體系
會議現場
會議開幕式由賀州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鄭威主持。開幕式上,賀州學院副校長林明,《文藝理論研究》副主編程華平,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會長、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歐陽友權分別致辭。林明表示︰“本次會議的召開,為賀州學院向應用型大學轉型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望為文化與傳媒學院全體師生積極轉變思想,為傳統文學研究納入信息型社會、創新型社會提供理論依據。”程華平認為,隨著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作者隊伍的不斷壯大,網絡正以巨大的力量解構固有的文學觀念和文學格局,影響甚至改變了中國文學的發展走向。這一過程中,文學理論不能缺位,文學批評不能缺位。本次會議的議題,富于現實針對性,體現出參與文學發展歷程的可貴自覺。歐陽友權指出,網絡文學要想實現健康、有序、繁榮發展,我們需理性思考並切實解決以下11個主要問題。例如,網絡文學逐漸成為一種“巨存在”,其關注度和影響力究竟來自藝術還是市場?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的關系,是博弈還是傳承?網絡寫手與傳統作家的異同,可能對創作主體理論產生什麼影響?網絡寫作的“金手指”,是一種文學創新抑或僅僅是技術模式?網絡盜版、侵權、抄襲等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防範與根治?諸如此類,言簡意賅。
上午的主題發言,由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研究員肖驚鴻主持。期間,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鳴奮、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彬彬、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禹建湘、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張邦衛、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副教授周冰、杭州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院特聘教授李慶本、湖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李勝清、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教授郭文成、貴州財經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周興杰、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勇、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楊彬、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徐秀明、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攀、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俞世芬、賀州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劉弟娥、《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主任陳海燕等16位嘉賓先後發言、各抒己見。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單小曦作了簡要評議。
黃鳴奮從社會層面、產品層面和運營層面,創新解析了作為智能集成、通俗文化、增值服務、信息資源、潛能表達、迷宮藝術、互聯天下、輿情動向和IP形態的網絡文學,希望網絡文學與時俱進,不斷為人類帶來驚喜。王彬彬強調,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評判作品質量的標準首先是語言。只有字斟句酌,經得起反復品讀、仔細推敲的文學,才稱得上佳作。如果把網絡文學視為文學,就要認同這一基本的批評標準;如果把網絡文學視作其他,則可以嘗試建立其他評價體系。周冰以玄幻作品為例,從文本閱讀出發,著重分析了網絡小說空間敘事的利弊得失、形成原因,希望今後在創作中揚長補短、合理運用,為作品增色。郭文成建議,在現象學視域下研究網絡文學,把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化、文化經濟等問題結合起來,作為一種大文學來建構。他認為,網絡文學的批評標準至少要包括三點︰市場、文化和思想。曾攀表示,處理好中心與邊緣、類型與經驗、小時代與大歷史、腦洞與細部、爽與痛等五種辯證關系,網絡文學的文學性、審美意義、文化價值才能更好地彰顯。現場氣氛熱烈,學術氛圍濃厚。
下午,與會嘉賓分組研討了叢林狼的網絡軍文小說、南無袈裟理科佛的網絡懸疑探險小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陳定家、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雄、杭州師範大學文化創意學院教授夏烈、保定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桫欏、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馬季、懷化學院黨委書記譚偉平、愛讀文學網總編輯吳長青、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晏杰雄等參與討論。大家開誠布公、集思廣益,對作品的語言和情節、結構和細節、人物塑造和敘事方法、情感特征和思想內涵等進行了全面評析,認同或質疑皆言之有物、有理有據,以引導創作、提高審美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面對這些中肯的評價,兩位作者誠懇地予以回應,並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心得。叢林狼從人設、升級、爽點等三個方面,分析了網絡文學常見的創作技巧,解答了許多人對網絡文學套路化、同質化的質疑。在他看來,人物形象只有具備大眾性、向往真善美,且有著勵志意義、英雄氣節,才能讓讀者有更多代入感。網絡文學篇幅長,升級是支撐情節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碎片化閱讀的情況下,及時、合理地設置爽點,有助于激發讀者的興趣。南無袈裟理科佛認為,故事是網絡小說的一個核心。把故事講好,作品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講好故事,關鍵有三︰注重趣味性,力求接地氣;結合親身見聞,賦予作品生命和觸感;增強社會責任感,主動傳播正能量。概言之,作者只有不忘初心、勤奮篤學,堅持導向正確、推陳出新,才能創作出廣為流傳、生命持久的好作品。
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暨“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學術研討會在掌聲中圓滿結束。會議閉幕式由懷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譚偉平主持。閉幕式上,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會秘書長、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歐陽文風作總結發言。他表示,本次會議規模大、主題好、站位高、形式新、秩序佳,內容不僅指向過去和現在,更指向遙遠的未來。“通過研討,與會人員找到了研究方向,找到了前行動力。希望今後的網絡文學研究,能夠持續推進、深入開展,取得更多、更大的實效!”
來源︰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作者︰李姝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