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放战争首战获胜  苏中地区七战七捷
作者:曹迪生      更新:2017-07-29 21:10      字数:2465
    苏中战役(1946年7月13日至8月27日)

    苏中战役是华中野战军在战略防御初期,于江苏省苏北沿江地区发动的、以歼灭战为主的多次战斗行动的总称,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后,我军第一次主动出击。

    华中解放区东濒黄海,南滨长江,西至运河,北到陇海铁路,与京、沪、杭地区隔江对峙,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因此,国民党军队在进攻中原解放区的同时,大举进攻华中解放区。

    敌军投入华中和山东的兵力有62个旅50万人,初期重点在华中地区。企图由南向北,由西向东,南北夹击,逼迫我军与之决战,以优势兵力消灭我军,或将华中我军赶到陇海路北。

    在南线有敌第1绥靖区李默庵(原为汤恩伯)指挥的15个旅12万人,预定在7月15日发动攻势,攻占如皋、海安、黄桥,巩固沿江地区,尔后继续北犯。针对敌军动向,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华中野战军向淮南地区出击,阻击敌军的进攻。中共华中军区前委讨论中央的指示,研究淮南地区的形势,认为淮南地区只有300万人口,群众基础和支援我军作战的条件,都不及苏中解放区。建议依托苏中解放区,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入外线作战。中央军委采纳了这个建议。

    1946年7月初,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野战军司令员粟裕,政治委员谭震林,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决定集中主力第1师、第6师、第7纵队、第10纵队共19个团(后增到22个团)3万余兵力,主动出击,先机歼敌。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后,我军第一次主动出击,它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1946年7月13日,我军以15个团的兵力,突然包围了敌侵占的泰兴、宣家堡,激战至15日拂晓,攻克宣家堡,歼灭敌军整编第83师第19旅两个团和1个山炮营,首战告捷。这时敌援军整编第65师已逼近泰兴,同时敌整编第99师第99旅正由靖江向黄桥进犯,整编第49师正由南通逼近如皋县城。我军遂停止攻击泰兴。

    几路进攻敌军以整编第49师对我威胁最大。我军决定集中兵力打击这一路敌军。我军主力第1师、第6师急行军50多公里,直插如皋东南。7月18日第1师一部占领了林梓,攻占了丁堰,断了敌军退路,主力在第7纵配合下,将敌整编第49师师部及其第26旅包围在鬼头街,第6师将整编第49师第79旅包围在宋家桥。我军对被围敌军猛烈攻击,战至19日下午,鬼头街之敌军被歼,只有敌师长王铁汉率少数人逃进宋家桥。宋家桥敌军顽强抵抗,战至22日大部被歼。这时敌援军整编第65师已从我阻援部队侧翼迂回到宋家桥附近。我军原拟作战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为保持战场上的主动,我军主动撤出战斗。这一次战斗我歼灭敌军1万余人。

    7月30日,敌军集中6个旅5万人,由如皋向北、姜堰向东,合击海安。我军为保证主力休整,仅以第7纵队两个团在海安以西、以南阻击。我军第7纵队两个团采取运动防御,抗击敌军多次攻势。这时敌军后续部队整编21师由江南调江北,已到达南通、如皋。8月3日我军第7纵队两个团给进攻敌军大量杀伤后,主动撤出海安。

    敌占领海安后,自以为第一期作战目标已达到,并错误地判断我军放弃海安是因为伤亡大。占领海安后,分兵清剿泰州、海安、李堡以南一线。

    我军决定乘敌军调整部署、分散兵力之机,以在海安东北地区休整的主力第1师、第6师主动出击,首先歼灭侵占李堡之敌军和可能增援李堡之敌军。8月10日,第1师对刚接防李堡的敌整编第21师新7旅旅部及其1个团发动突然袭击,11日上午结束战斗,将敌全歼。同时又在杨家桥歼灭了换防下来的敌整编第49师第105旅旅长率领的1个团。这时,在海安的敌新7旅旅长还不知道其在李堡的部队被歼,率1个团赴李堡,行至洋蛮河,遭我第6师、第7纵队伏击被全歼。这一次战斗共歼敌1个半旅8千人。

    李堡战斗后,敌继续调整部署,将整编第65师和第49师残部配置如皋、海安,调全部美式武器装备的交警第7、第11总队7个大队驻扎林梓、丁堰、东陈,以确保通如公路交通线。我军为打通出入苏中地区的通道,以第1军分区部队佯攻黄桥,第9军分区部队包围南通,主力第1师、第6师和第5旅、苏中军区特务团,于8月21日晚突然对丁堰、林梓之敌发起猛烈攻击。激战至22日上午全歼两地敌军交警5个大队5千余人。

    丁堰、林梓战斗后,驻如皋地区敌军更孤立。敌一面令第99旅由黄桥东调如皋,增强如皋防御;一面令整编第25师,由扬州向北进犯邵伯,尔后沿运河向北进攻高邮、宝应,配合淮北敌军夹击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

    我军以第10纵队和第2军分区部队坚守邵伯,以第7纵队佯攻姜堰、海安、以迷惑和牵制敌军,令主力第1师、第6师和第5旅、军区特务团转兵西进,袭击泰州,策应邵伯我军作战。

    8月25日中午,西进我军在如黄公路与黄桥东调如皋之敌遭遇,我军出动前估计到这一情况并作了准备。第6师将敌第99旅包围在分界附近;第1师将敌整编第65师第187旅、整编第49师第79旅的1个团包围在加力、谢家甸。我军决定对被围之敌实施各个击破,调第1师第1旅配合第6师先歼灭分界之敌。8月26日午后1时,第6师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经两小时激战,敌第99旅大部被歼,突围的1千多人,被赶来参战的第1旅全歼。

    分界敌军被歼后,我军全力攻打加力。8月27日上午10时,被围敌军在从如皋赶来接应的1个团和空军掩护下,以营为单位分路突围,在我军打击下大部被歼,我军还用步兵武器击落敌机1架。我军乘胜追击,逼近黄桥。31日,黄桥敌军被迫投降。这一次战斗歼敌两个半旅,1万7千余人。

    8月23日至26日,进攻邵伯敌整编第25师遭我军第10纵队和第2军分区部队顽强阻击,伤亡2千余人,26日上午发动了最后一次攻势被打退,未敢再进攻,这时我军在如黄公路的进展严重威胁其侧背安全,27日返回扬州。

    苏中战役我军七战七捷,歼灭敌军6个旅和5个交警大队,共5万3千人,占进攻苏中地区敌军兵力的44%,挫败了敌军进攻的锐气,坚定了解放区军民胜利信心,获得了宝贵的作战经验,为解放战争开了一个好头。朱德总司令赞扬“粟裕打得好!苏中七战七捷,消灭的敌人比我军参战人数还多”。毛主席1946年9月16日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对党内指示的电报中,把华中我军8月22日歼敌交警5个大队5千人,8月26日歼敌99旅,作为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的典型战例向全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