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是不完美的
作者:齐薇霖      更新:2018-05-17 03:05      字数:1526
    最近我刚刚完结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拜贪家族》。我发现写长篇的心路历程的确和短篇有很大的不同。开始的几章往往比较顺利,写得很快,自我感觉也相对良好。但是,当剧情发展到中段的时候,总是感觉特别难写,自信心暴跌,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写不下去了。我在想,同一个作者,在撰写不同阶段的章节时,感受为什么会分别很大?

    后来,我找到了答案,至少是属于我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在开头的部分,作者往往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以更简单的心态在写。但写到中断的时候,由于前面已经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并且已经写出了一些内容的时候,渴望完美主义的情结便升起了。这时候,会特别希望中段和结尾更加精彩,毫无瑕疵,于是心理包袱便产生了。带着这种包袱写作,人容易疲惫,不能更好的集中在写作本身上面。

    这让我思考,是不是完美主义对创作来说,弊大于利?其实一直以来“完美主义”对我来说都是个褒义词。还有什么比追求完美更有进取心?

    但渴望完美的心情让我们畏惧与世界分享那些不完美,但仍然很不错的作品。放下完美主义,特别是对创作者来说,会收获一种美好的自由。

    当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第一部电脑,第一部智能手机,第一只电灯泡,等等伟大产品的初版都并不是完美的,甚至有很大的不足。但这并不妨碍人们认同并消费这些产品。初代智能手机用户的反馈,用来建立更好的二代产品,以此类推。

    但完美主义者总是想一次推出最完美的产品,不愿和世界分享过程。这种情绪是影响创作的,会影响创作更伟大产品的可能性。

    我的祖父是一名裁缝,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在他的工作室帮手。亲自经历整个西装的定制过程,就明白并没有一件衣服是一次做到完美的。对于首次来定制的客户,在量体之后,祖父会用白坯布先做一件模拟板的衣服,给客人试穿,因为这个阶段可能会有很大的修改,并不适合用贵重的正式面料。客人在试穿白坯布版衣服的时候,会留下大量的意见反馈,祖父会将它们一一记下来,然后修改白坯版,再试穿。直到完全满意了,才开始正式制作,这时候已经是第二版。客人再次试衣,此时还要做一些细微的调整。最后的成品在熨烫完毕之后,还要拆掉上面难看的白色定型线,衣服才算正式完成。这时候的成衣才是接近完美的。

    这个过程说明,反馈在实现完美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裁缝在量体之后,直接闭门造车,试图一次制造出一件完美衣服,恐怕是难以实现的。为了进步,为了接近完美,我们需要接受反馈和批评。批评可能恰恰是你所需要的动力!

    有时候,所谓的完美主义只是对于批评的恐惧而已。怕别人讨厌你的想法,怕那些来自各种角度的观点。实际上,大部分恐惧都是不理性的。只要简单的分析便可以得出,最差的结果,无非是你呈现了一个不够完美的作品,然后,可能会收到一些批评的声音。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相反,这些批评的声音是最好的礼物,帮助你完善自己的想法。

    失败了又怎样。 人生不过是百分之九十的失败和百分之十的成功。如果你放弃失败,就等于放弃了生命中的大部分机遇。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之前,基本上经历的全是失败。但他并没有放弃,仍然在坚持创作。百分之十的成功背后,是那百分之九十的失败支撑起来的。

    完美并不存在。一个人认为是完美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眼中也可能会有大量的缺陷。任何伟大的创造都不是完美的,美神维纳斯也是断臂的。接受这个现实,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创作推动到社会里,享受其中的过程和反馈。

    这个过程并不是跟人对怼,与批评者互骂的过程。我知道,这很难。每个创作者都特别爱自己的作品,恨不得每个人都上前崇拜。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人类本身就不是一个喜欢互相欣赏的族群。因此,创作者必须将自己的心态提升,放下对于完美和赞赏的执念,拥抱批评,不断改进。

    唯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创作的快乐,而不是带着对不完美的恐惧,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