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忌應該屬于原始人
作者︰
齊薇霖 更新︰2018-03-06 18:17 字數︰1408
據英國《衛報》報道,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曾做過一項實驗。在這個實驗里,研究人員制作了一款線上游戲讓人可以在里面贏金幣,並且給贏家們提供了一個選擇——花掉自己的金幣去銷毀其他人的金幣。這有點同歸于盡的意思,因為破壞行為的發起者不能在摧毀他人的財物中獲得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失去自己贏來的金幣。但意外的是,三分之二的人選擇了這個選項。
這就是妒忌。妒忌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只有一個人贏是不夠的,其他人還要陪我一起輸。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們甚至願意輸掉自己的戰利品。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一起輸。
有人說,妒忌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候,它可以激勵我們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激發斗志。但我並不這樣認為,妒忌是一種干擾,讓你的努力失去焦點,分散你的能量,最終一事無成。
成功的重點在于有清晰明確的目標,並能夠堅持執行直到實現理想。如果你一打開朋友圈看到有人又去旅行了,就很妒忌,馬上也策劃一個旅行出來超過他!那誰又換新車了,不行我的車也賣了吧,湊個首期也換一輛好過他的……這哪里是激發斗志?這種攀比最終會讓你輸得像個傻瓜。
妒忌的由來
人為什麼會有妒忌的情緒?這種情緒為什麼會如此大範圍的在人類中蔓延,並成為一種接近本能的反應?一種說法是,這和人類在原始社會中的生存方式有關。原始社會里人類還處于野蠻生存的階段,個人地位的提升與跟他人的爭斗能力直接掛鉤,可以想象在那種社會里,人對自己的評價僅僅建立在與他人的比較中。
在山頂洞人的時代,健壯的猿人需要經常走出洞穴去尋找對手,目標一旦被發現,猿人便會殺死對方以獲得他們的生活資料。因此,在那個時候妒忌心是很重要的,決定了你是否能生存下來,以及你的生存質量。沒有強大的妒忌做驅使,誰能豁出去跟對方拼了?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候,人類的妒忌心就扎根了。
但事實是,在現代文明社會妒忌已經失去功效,變得越來越沒有價值。要知道猿人那時候殺人、搶東西都是不犯法的,妒忌可以給他們帶來直接合法的經濟效益。但在我們的社會里不能,我們不能因為妒忌他人的生活便出去殺人放火,法律會促使我們付出相應的代價。于是絕大部分人只能將妒忌埋在心里,自己折磨自己。理智地想下,這又是何必呢?
妒忌讓你盲目
妒忌只能讓你盲目。社交媒體工具很好地利用了人類容易妒忌的本能,將自己的產品做得風生水起。朋友圈里的各種大賽終年不斷,莊家坐收流量和關注度。當然,從積極的一面來看社交媒體給了每個人一種話語權,發布他們的興趣和消息,這是一種進步。但如果將這些“圖片”看得太認真,你就輸了。朋友圈不等于整個人生,不用拿出畢生的精力去拼搏。
每個人都想展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這無可厚非。比如有個人曬出了三亞的度假別墅,帶私人泳池那種,全家人一起在冬天去三亞度假。我並不會妒忌,而是將它當做一個信息。通過這個貼子,我知道了三亞有這種度假房;房子里的結構大概是怎樣的;小區的規模如何;誰在購買這些房子和房主的使用方式。我不會妒忌博主,因為人家展示的只是最美好的一面,但實際上,房子的養護費用是多少?那片區域的房價是升了還是跌了?未來的投資價值幾何?這些煩心的事**家不會發表出來。如果我擁有的這套房子的話可能連物業費都交不起,或者其中的維護和金融成本已經超過我全年的旅行預算了。人活著的目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值得為之付出的目標,而不是不斷跟人決斗,那是別人的生活。
人家曬幸福就看看,有的學習就學學,不要死磕。現代人的生存挑戰是如何出好自己手里的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