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種生活里都能找到藝術
作者︰齊薇霖      更新︰2017-09-29 19:48      字數︰1370
    原來重慶有個地方叫“仙女山”那里有個實景演出叫“武隆印象”。大約在2014年左右吧,我來到這里,看了這場演出。在沒有任何期許的情況下,這場演出竟然深深震撼了我!這就是活著的美好之處,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會發生什麼,那些美好的邂逅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

    首先,觀眾席就設置在一片山谷的對面,下面還有一條江,那里經常下雨,我去的那天晚上就是穿著大會派發的雨衣看完的。但是我感謝那場雨!她讓我坐在山谷里像一棵樹,與眾生平等,除了一層薄薄的塑料雨衣之外,並無任何特權。就在開場前,我和這里的江川一起分享生命之水, 這已經讓我有點感動了。

    開場後的演出無功無過,通過簡單的場景記述了這里文化的根︰在機械船出現之前,船工需要通過拉縴的方式控制船的方向,在艱苦工作的同時,船工們創造了自己的歌——川江號子,這種音樂幫助他們在一起發力時找到節奏;女人在出嫁時,家人會為她唱一首哭嫁,並告訴她從此都不可以再哭,要開始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人生;船工在工作之後,沒有時間煮飯,便在一鍋開水里面落下各種食材,然後蘸自己喜歡的醬料吃,後來便發展出了火鍋。隨著機械船的普及,船工不需要拉縴了,並且隨著三峽工程的竣工之後水位上升,很多古縴道消失了,船工和他們的號子便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如今,每個听到號子的人,都成為這種文化的見證者。

    演唱這種“川江號子”的人不是演員,他是第九代的船工,一個老爺爺一生都在這條江上喊號子,如今,他的歌聲支撐起一個幾百人參與的實景演出。

    當他喊出第一聲“川江號子”的時候,我整個人都震驚了!那是一種特別真誠的,悠揚的,自然的聲音,並且整個山谷在他背後傳來巨大而綿長的回聲,令人怦然感動。有一種特別純粹的能量從對面的山谷,伴著聲波,飄揚在整個劇場空間。它好听過任何所謂的民歌,那種在生活和歲月中磨礪過的聲音是無法通過簡單的模仿來復制的。

    我想象他們曾經背負重擔,赤身光腳踩在河灘石頭上的時候,那種呼吸和發聲的方式,同演員光鮮亮麗地拿著麥克風站在台上是不同的。貫徹丹田的氣力是從腳底發出,帶著大地的能量,透過人的腹腔,胸腔,喉嚨,散播出來,飄蕩在山谷之間,與整個河山渾然一體。

    號子不是說“唱”的,而是說“喊”,他們叫“喊號子”,這是裝飾與需要的分別,“唱”是一種裝飾,比如“唱昆曲”是安逸生活中的消遣,而“喊”則是一種需要,是面對艱苦環境的挑戰。很難想象城市中,有人能夠在馬路上以這種方式拉車,缺少了自然的回應,這種艱苦的工作根本無法繼續進行。但是因為山水,令船工的工作環境充滿了大自然的善意,他們向山呼喊,並從山的回應中獲得正能量,這是“川江號子”偉大的地方,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一聲呼喊與回應中得到確認。演出中這位老爺爺說,他們在山谷里拉船,經常走很長的路都沒有一個人,所以,如果經過一個村子,他們就會喊的很賣力,讓村里的姑娘知道,他們來了。

    “川江號子”讓我明白在任何一種生活里都能找到藝術。藝術在最簡單的生活和最純粹的心靈里。船工對藝術沒有要求,藝術不是用來成名當藝術家的,而是生活中的一種必需,並沒有什麼特別偉大,它們只是伴隨自己度過生活中那些艱難枯燥的時刻,讓自己覺得舒服和有趣一點。所以,當生活讓你感到痛苦和難熬的時候,不要沉溺在里面,去唱歌,去畫畫,去寫字,去跳舞,這些事情會讓你的生命勃發出新的力量,**的痛苦便慢慢不覺了。

    紀念這項偉大的藝術——川江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