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成就感才是好機會
作者︰
齊薇霖 更新︰2017-08-03 14:08 字數︰1240
經常听到朋友為工作和事業而煩惱,困擾的焦點是︰我沒有找到想要的職業;目前的工作讓我沒有成就感;我不喜歡我的工作。這種困擾的比例為何如此之高?是否就像現實中灰姑娘無法找到白馬王子一樣,“理想的工作”並不存在!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曾經說︰“電影並不是我真心想做的工作,也幸好我不想做,因為自己不喜歡的職業,做起來會比較順遂。”听起來是不是令人難以置信?萬人崇拜的大導演,竟然也不愛自己的工作!
“淘金夢”出售中
傳說早期的美國曾經有過淘金熱(Gold Rush),當時傳說有人在美國西部某處的河流里發現大量金沙,結果一夜致富。這一消息讓抱有發財夢的美國人成為淘金客。瞬間貧瘠的荒野區變身鬧市,可見發財夢的力量多麼強大!但實際上財富並不是听者有份,當整個鎮子的人都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就該知道為時已晚了。在淘金熱中最賺錢的人並非淘金者,而是在當地大力發展城鎮和賣淘金工具的人。甚至有人賣“淘金地圖”,聰明人會問︰“如果你的地圖是真的,何不自己去找黃金,還用在這兒賣地圖嗎?”但欲望是魔鬼,每天還是有很多人抱著試一試反正不是很貴的心情,購買淘金地圖,讓騙子大賺一筆。
在我們這個時代,淘金夢已經沒人相信,但聰明的商人會想出更多的主題。就像十幾年前紅極一時的電子商務。網購熱潮讓很多商家焚身注資,但後來慢慢發現真正輕松賺大錢的是幫商家賣廣告的網站平台,還有各種關于電子商務知識的培訓機構。
再進一步想,例如“有成就感的工作”、“理想的事業” 、“真正愛的職業”這些東西是否也都是好像淘金夢一般的幻覺。
沒有成就感才是好機會
依稀記得很多前輩在進入職場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過理想這個問題,更談不上熱愛。他們往往順其自然的進入某個行業,頑強求生之後就是通過工作創造更寬裕的生活。但現代社會中被大肆宣揚的“真正愛的職業”,卻令很多年輕人成為NEET,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 最早使用于英國,之後逐漸在其他國家使用,它是指那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群,有點像國內媒體經常提起的“啃老族”。
有人窮極一生始終找不到成就感的原因是︰他們在逃避痛苦。工作中的成就感,在我看來,就是強忍著痛苦堅持,在絕望中隱忍,于枯燥的重復中打起精神。苦過幾年之後,發現以前所認為的苦,不過是小菜一碟的時候,工作中的成就感就來了!
適合自己工作不是找來的,是捱過來的。就如嬰兒,如果在出生之前想著,我要出生在一個適合自己的世界,那就根本不會出生。
擅長不喜歡的職業
喜歡不等于擅長,就像我最喜歡滑冰,但如果讓我去做滑冰選手的話,估計已經摔死好幾回了。把喜歡的事當成興趣,同樣可以過得很美滿。電影導演黑澤明的理想並不是做導演,而是畫家,但他拍的電影挺好看,然而很多從小就立志做導演的人,拍的東西卻十分垃圾,可能就是因為太喜歡,所以無法客觀的看待電影。
太熱愛一樣東西就容易產生盲點,做不喜歡的工作或許更容易保持職業的冷靜。擅長不喜歡的職業,熱愛不擅長的理想,同樣可以成就幸福的生活。沒有成就感的工作恰恰是審視自己的良機,再說,十年後誰愛誰還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