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紳士與努力灰姑娘 ——《遇見王瀝川》中現實與夢幻的交織
作者︰
疏影 更新︰2017-05-04 13:38 字數︰2379
《遇見王瀝川》改編自施定柔的小說《瀝川往事》。施定柔生于1970年代,施定柔的早期閱讀跟那個時代一樣嚴肅、缺少選擇,托爾斯泰、圖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文學的代言。她與很多同齡人一樣,把青春的種子藏在少年維特的手槍里,在沉重的社會氣氛里休眠。施定柔心里是有故事的,但這些故事相對寫作技巧而言,更關乎個人趣味。
小說講述了一個"唯美虐心"的愛情故事。女主人公謝小秋在咖啡館打工之時,邂逅了歸國建築設計師王瀝川,王瀝川的紳士品格,灰姑娘小秋的努力上進讓他們兩人都發現了對方的好,並迅速確立了戀人關系。小秋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學的專業是英語,她經常會找一些兼職翻譯工作來做,不光可以賺錢,還可以鍛煉自己,兩全其美。正當兩人熱戀之時,男友瀝川突然不辭而別,此後小秋一直做著愛的囚徒。瀝川棄小秋而去之謎,啃噬著小秋的心。她不明白濃烈的愛情怎會一夜之間消失不見,她等待著瀝川歸來給她一個答案。六年後,小秋已經讀完研究生,在九通翻譯社上班,瀝川的身體也恢復了一點,小秋所在的翻譯社與瀝川家族的公司有很多業務上的往來。在分開的六年里,小秋給瀝川寫過無數封郵件,瀝川一封都沒有回,其實瀝川也深深地思念著小秋。瀝川回來中國了,兩人再一次邂逅,而一路堅守著這份愛情的小秋卻開始在進退之間猶豫。面對一個極品男人的隱忍不發,小秋才明白幸福從來都不是唾手可得,殘缺與完美總是如影隨行。
這部小說展現了最悲痛繾綣的生死**,最痴纏絕望的命中注定。有些人就是命中注定,可是中間的過程總是會讓人悲痛不已。因為太愛,所以即使猶豫過,還是堅持著,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他們多麼不願意對方受委屈,假設從未相遇,那麼流的淚會不會少一些?愛情是種禁閉,越想忘記一個人,就會刻得越清晰。
2012年11月6日電視劇《遇見王瀝川》開拍,由陳銘章導演執導,焦俊艷、高以翔主演。高以翔英俊帥氣的形象完美的詮釋了王瀝川,讓人覺得那樣紳士的瑞士華裔仿佛就是高以翔本人。高以翔也是我看過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的男主角最符合原著的一位。女主角焦俊艷,開始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個演員,當我看完了小說《瀝川往事》和電視劇《遇見王瀝川》後,就趕快上網搜查了一下,但是關于她著名不著名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闡釋的謝小秋,那個勤勞努力上進的灰姑娘深深地吸引著我,感染著我。焦俊艷將小秋的執著、堅強演繹得入木三分。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但是卻有新的正能量的傳達。謝小秋也絕不僅僅是一個灰姑娘,她是一個勵志的灰姑娘,她不像其他書中描寫的灰姑娘一樣,她也窮,但是她懂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賺錢,她願意接很多翻譯的活,她還在咖啡店打工。她第一次遇見瀝川也並沒有對他就崇拜之至,她知道一切要靠自己去努力,而不是拜金主義。她是單純的,也許就是因為她這樣的努力單純美好才讓一個紳士回頭,才讓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出現在自己打工的咖啡店里。
可以說這本小說既有現實,又有童話,每個女孩子都希望可以遇見自己心目當中的白馬王子,像瀝川一樣,是個高富帥,但是這都是童話故事中才有的情節,所以小說中的瀝川是一個患有骨癌的人,身體上的殘疾讓他不再那麼完美,但他還是一個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身體的殘疾並沒有影響每一個讀者對這樣完美紳士的追求,我們依舊喜歡,他的內心,他的紳士風度已經讓每一個讀者都融入到了故事當中,或許在某一瞬間,我會覺得我是小秋,看見這樣的瀝川我很喜歡。這種現實與童話交織的元素構想,更加吸引我們讀者。正如作者在創作《瀝川往事》時所說︰“言情小說不現實沒共鳴,太現實不好看,”現實的部分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夢幻的部分道出了所有人的夢寐以求。
施定柔說《瀝川往事》的靈感源自于多年前自己在多倫多為癌癥病人的一次捐款。當時她收到作為感謝的花與杯子,看到花的包裝上寫了些話,鼓勵大家面對絕境也要“move on”,那一刻她決定要寫一個關于癌癥的故事。
為了把建築師王瀝川的工作寫準確,她讀了很多建築師的博客傳記、設計圖;為了把王瀝川的病寫對,她查了很多資料。正是因為作者對每一個細節的注重才寫出了這樣的一部作品,才讓這樣的一部感人的作品被搬上熒幕。
不是所有愛都能加載完成幸福的程序,小說中男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全力在生命面前不堪一擊,顯露出凡人皆有的“無力感”。 作者設定悲劇結局,就是希望讀者能通過悲劇得到治愈︰無論何種境地,都必須move on,繼續自己的人生,正如愛你的人所願。“我們人對現實的無力感是很深的,小說是一個創傷、愈合的過程,但愈合的過程會讓你反復體驗創傷,這就是為什麼你不願意move on,但你必須越過這個程序。創傷相當于鐘停止了,你不能一直留在那個時刻里,這本小說的功能是把發條開啟起來,告訴大家新的事情會發生,你會讀到一本更好的書,到達一個更美麗的城市,遇到一位更英俊的男人,你會有另外一種生活 。在作者看來愛情最理想的狀態就像人類與宗教,是奉獻而不能要求回報,是純粹的無我的,兩個人通過情感共建成為更好的人。這也是這部小說傳達給我們的,瀝川因為小秋成為了更加美好的瀝川,小秋也因為瀝川的出現而變得更加堅強。因為病情,瀝川覺得自己不能帶給小秋幸福,他告訴小秋要忘了自己,要記得move on,但是固執的小秋就是不能輕易的move on。小說里的move on含義太多,我們應該面對所有事情都選擇move on,可是又怎麼可以輕易放棄,move on是最難的選擇。但是你越過這個創傷,新的事情就會發生。
可是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我多麼不願意讓你受委屈,假設我和你從未相遇,這樣你的淚水會流得少一些。愛只給人回憶,卻難以忘記,越想忘記,越清晰。愛是故事的開始,也是故事的結局。王錚亮的《有一種愛是為了分離》作為《遇見王瀝川》的主題曲,王錚亮的嗓音將這首歌曲深情演唱,听著歌就讓人感覺到了那種愛之深。
王銘章導演的精心,讓《瀝川往事》更加具有現實性,感染著每一位觀眾,將觀眾帶入其中。我們都深深地被瀝川和小秋的堅持所感染,我們也懂得了move on的含義。